与默剧大师菲利普·比佐亲密接触

比佐说,每个人的肢体动作都饱含每个人的过往和记忆,默剧则是将内心的隐秘如何用艺术去呈现的过程。

今天,小白走进了智联招聘HR公会一项很有意思的活动——第三代默剧大师菲利普·比佐的“影响力之魂”小型沙龙现场。在近三个小时的时间里,我默默感受这位法国艺术大师对生活的感知,很受感动。

第一代默剧大师,便是鼎鼎大名的卓别林,第二代默剧大师是比佐的老师马赛·马素,而比佐则是享誉全球的现代默剧第三代大师。

比佐首先接受了自己从事默剧表演四十年的经历,其中包括舞台上的表演、舞台下帮助残疾人感知这个世界、培训公司人演讲中的肢体语言表达技巧。他一边说,还一边趁翻译讲话时,用眼珠子四处扫射,观察现场每一位观众,“比佐老师这么多年观察的经验,能读心。”翻译如此说道,当他和谁眼光交汇,那一刻就是他最关注的人~

简单介绍后,比佐开始了与观众互动,而坐在第三排中间、视线正好与台上比佐大师平视的我,被“幸运地”第一个抽中做自我介绍。而没有在公共场合演讲经验的我就像平时采访提问前简单做了自我介绍,在被比佐肯定地表扬优雅后,随即指出我发言只对着前面,忽略身后坐着的几排观众。许是我表现得不够放松,他还走到我身边对我做鬼脸,这下我挺放松的,大方地笑笑。这时,比佐开始“读心”,问我“你平时是否喜欢文学?”我说,因为自己的职业是写作,需要阅读。他很满意地走回舞台。

随后又叫了几位观众向大家作自我介绍,有好几位更是被要求上台发言、甚至走动、唱歌。大师就是大师,会鼓励每个人的优点,也会指出每个人的不足:比如手插在兜里是不是意味着紧张?目光闪烁是不是意味着不自信?头是否低得太过?你是否喜欢唱歌?站在他面前的一个又一个我们,被他读出内心的隐秘。

在简单总结现场观众的发言后,第二部分比佐开始以实际表演为我们讲解肢体语言的重要性。

他说,每个人的肢体动作都饱含每个人的过往和记忆,而默剧则是将内心的隐秘如何用艺术去呈现的过程。

他举例讲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在天津一个有好些患老年痴呆症的老人所里,他注意到一个年级很大的老太一直用左手在耳垂下端打转。“你为什么要做这个动作?”“因为我在编辫子。哦,不,是等我表姐帮我编辫子。”“你们编辫子干什么”“我们编好辫子要去跳舞。”

比佐通过观察到老太太的动作,而提问,从而帮一位老年痴呆症患者恢复起一小段记忆,帮助她打开了那个阶段的人生记忆。

恩恩,这让我想起几年前红极一时的美剧《Lie to me》,那部剧也是说每一个动作都会暴露人的内心,看你是否在说谎。

他还说,聋哑人由于听不到,便对视觉有特别的感知力,他喜欢观察他们的肢体动作,而教会聋哑人基本的摄影技术,他们就能拍出很美的作品,并以此为生。

由此,比佐也了解到各地的聋哑手语并不相同,比如,法国等地手语中“太阳”就很生硬,而在印度的手语中,太阳是右手保持爪形抬到右脑旁,手掌打开,同时头往左下低,表明太阳的光芒。比佐打起手语来,特别优美优雅,整个身体和手都很柔软。他随后还教大家昨天、明天、刮风、下雨、起床、洗漱、开窗、出门等,动作简单直白,也都十分优雅。

除了帮助聋哑人,比佐还介绍自己如何帮助盲人:因为一些先天性盲人从未看到过,对很多事情没有形象的概念,只有抽象的想象,“你们注意到吗?盲人是没有表情的,因为他们从来看不到,没有参照物。”比佐说,他就让盲人一个个摸他的脸,摸他做的各个表情,让他们感知哭、笑、生气、委屈都是什么表情。

听到这里,我也想起,我以前真的很认真地思考提出过“天生的盲人做梦会是什么样子的?(因为他们从来看不见,没有形象思维)”因此,当比佐也提到了先天性盲人的梦境,会有别的抽象的表现,让我找到了共鸣。

接着,比佐现场表演了一位七岁男孩上学的片段,十五六岁的男孩第一次约会的情景,以及男人变成老头的画面。

让我惊讶的是,当比佐表演一个七岁男孩的时候,他的内心就真的是一个七岁的男孩;当他表演青春期的男生时,他当下的心就是那个青春躁动的心。七岁的“他”在课堂上作恶作剧、恶作剧后的小开心、挖鼻孔、被老师发现后满脸委屈,抓狂,就是那个年龄的小孩做出的事情;十几岁的男生面对第一次降临的爱情,在镜子面前将香水喷了又喷,头发梳理又梳理,自信又忐忑地走出门去约会那个心爱的姑娘,也是那么真实。

我看到了他的纯真,他的永保童心,以及顺从自己的内心后的自由。

对于艺术这个宽泛的概念,比佐还讲出自己的观点:能够让一个底层的人都能看懂的艺术就是最好的艺术,伟大的艺术是每个人都认同的。

这点我也很赞同,虽然我不太懂艺术,但当我有一次站到张大千的绘画作品前,我真的感受到了震撼。那时,我就在想,大师不愧为大师,真的能打动、感动每一个人。而今天见到的比佐,也以他精湛的表演,做人的简单纯真,谦和的态度,打动了现场的每一个人。

欢迎加小白的微信号iUniverse(爱因斯坦),欢迎爆料和交流讨论。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