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悍将张灵甫自杀,被污遭击毙

新华社等媒体则宣称张灵甫是被击毙。争议在1980年代末爆发,《名人传记》在1988年第10期刊发袁丹武、范茹文章,否定张灵甫被击毙,肯定了集体自杀的说法。但参加过孟良崮战役的六纵特务团副团长何凤山则

张灵甫生于1903年,比王玉龄大25岁。但年过40的张灵甫看上去相当年轻,王玉龄说,答应张灵甫婚事时并不知晓两人年龄相差如此之大。

在张处长张罗的那次宴席上,一桌人除了王玉龄家族,还有张灵甫的袍泽。王玉龄回忆,张处长在宴席上对她的二伯母说:张军长还没有太太,你是老长沙,有好的小姐给他介绍介绍。二伯母说:那一定的,有好小姐就打电话。另一人接过话说:不需要外面的,王家小姐多得是。二伯母说:我家小姐很多,但大的名花有主,小的太小。对方接话说:那就找不大不小的。王玉龄脸一板,她时年十七八岁,正是不大不小的年纪。

王玉龄家族都住在一起。这之后,张灵甫就经常去二伯母家,遇到王玉龄,两人也不说话,王玉龄有时打个照面就自顾自和朋友出去玩了。张灵甫不打麻将,但他会每次给张处长的太太十万元,让她陪王玉龄的二伯母打麻将。

没过多久,张灵甫表达了喜欢王玉龄,想迎娶的想法。二伯母很欢喜,二伯父则不甚同意——侄女和女儿的婚事他都有意见,但并不过多干涉。对这门婚事,王玉龄的母亲“绝不赞成”,理由是女儿绝不能嫁给军人,生命不保险。二伯母劝说:不会打仗了,现在已经抗日胜利了。

在张灵甫战死之后,王玉龄还和母亲开过玩笑:你说军人生命不保险,张灵甫是你咒死的。

但在1945年底的长沙,和中国其他地方一样洋溢着和平狂欢的氛围。没有多少人预料到内战即将开打。1946年春,张灵甫去了首都南京,与王玉龄在那里完婚。

这一年的4月21日,星期日,《申报》转发了中央社一天前的通讯《首都警备司令,由张灵甫接充》:施中诚调第廿集团军副总司令,对首都警备司令职务无法兼职,经呈奉陆总部核淮,免去兼职,遗缺由第七十四军军长张灵甫接充。廿日在该部交接完毕。

首都警备司令职务的重要性毋庸多言,张灵甫能出任此职,表明其深得蒋介石信任。长期以来,“黄埔系”一直被外界作为衡量是否蒋介石嫡系的重要指标。

张灵甫1926年初到黄埔军校报道,与他同为四期生的同学还有刘志丹、林彪、文强和胡琏等人。这一年,军校的名字正式由“陆军军官学校”改为“国民革命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党代表汪精卫在学校成立典礼上致辞说:陆军军官学校从前的技术还没有纯熟,学生的学术科,还没有弄得十分完备,所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成立以后,我们晓得责任重大,就要加倍的努力,我们的精神才能贯彻,不然,还是等于无用。

在某种意义上,军事技术的培训是在黄埔四期才开始完备的。张灵甫躬逢其盛,毕业后,他南征北战,军衔青云直上。早期参与的战役,包括围剿红军;中期则以抗日为主,一腿负伤;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又复卷入内战,只是终未能全身而退。

《申报》特派记者丽天曾在张灵甫殉职后,于报道外另写一篇《张跛子丰功》的小文,内称:“张灵甫师长,就我所知道,是陕西西安人,军校四期,陆大将官班甲级二期毕业,今年才四十三岁,身材高大,体魄魁伟,写得一手好字,摹临于(右任)体,尤惟妙惟肖,平日喜射御,有燕赵国士风,八一三沪战时初任团长,尝负伤多次,而以廿八(1939)年高安会战时折一腿,为最重,后在港就医始痊愈,但一足已跛,人多以‘张跛子’呼之。因战功,在陆大受训时,特淮带拐杖。胜利后,拱卫首都,厥功甚伟,旋奉命出征苏北……”

张灵甫在抗日中如何英勇善战,传播极广,虽然抗战中的所谓战绩一直都存在很大水分,但相较于大多数国民党将领,张灵甫的确更有军事家的天分。他所领导的整编七十四师,是国军五大主力之一,是“精锐之精锐”的“建军模范”。张灵甫治军风格,在其逝后4年的国民党机关报纪念文章中,曾有如下描述:“生平治军甚严,作战特别勇敢。卅六(1947)年鲁南平原会战郯城之役,将军为激励士气,亲驱车至第一线指挥;敌人判知系高级指挥官,故轻军火器均集中射击,卫士随员多伤死,而将军泰然。”

张灵甫对蒋介石的效忠,也被单独拿出来说事儿:“将军生平最可敬的地方,是誓死效忠领袖。他常说:‘领袖是民族的舵手,我们绝对信仰他、服从他,国家才有救。’他以北伐、五次围剿共匪、和抗战胜利等事实做证明。所以他常常自勉勉人说:‘领袖的话是对的。我们只要按照去做,国家前途一定光明,否则便不堪设想。’”(《中央日报》1951年5月16日,林铸年《纪念张灵甫将军四年前今日殉难》)

信仰和服从领袖蒋介石,国民党仍无法改变退败的命运。在山东孟良崮,张灵甫给妻子王玉龄写下了绝笔信:

“十余万之匪向我猛扑,今日战况更恶化,弹尽援绝,水粮俱无,我与仁杰,决以最后之一弹饮诀成仁,上报国家与领袖,下答人民与部属,老父来京,未见痛极,望善侍之,幼子望养育之。玉玲吾妻!今永诀矣。灵甫绝笔。五月十六日孟良崮。”

王玉龄记得,她最后一次见张灵甫是在山东孟良崮边上一个叫垛庄的地方,她和其他几个军队将领的太太一道,吉普车在山路上剧烈颠簸。怀着孩子,她的肚子很大了,王玉龄身体好,并没有觉得特别不适。同行的太太们都三四十岁了,说:下次不能来了。

那天晚上,她和张灵甫出来散步,前后各有四个卫兵守护。“我记得有一条公路,这边是国民党,那边是共产党。我们在路这边走。我这个人一生,都没有什么怕与不怕。”王玉龄因为中风,现在大半时间坐在轮椅上,她忆起在散步的间歇,坐在吉普车上拿起张灵甫副官的枪,扣动了扳机:“副官说,设有保险,第一枪是空的,第二枪才会响。因为只隔着一条马路,怕共产党来,需要开两枪才能打死自己,我就放了一枪。我生平唯一就放了这一枪,结果没有保险,它响了。”

回到南京后不久,她生下了张道宇,叫人给前线发了电报。王玉龄后来听被共军俘虏又释放的张灵甫随从秘书说,张灵甫看了电报后,没有说什么,就扔掉了。那时战役已进行到艰苦时刻。数天后,张灵甫阵亡。

《申报》在一个多月后对此的报道是:至五月十六日傍晚,张见共军愈逼愈近,愈聚愈多,而援军仍未见到,乃首先下令将所剩枪炮武器、马匹装备,自动炸毁,留一绝命书面交少校参谋杨占春,令密藏杂入伤兵及尸中,设法外带后,其本人即与副师长蔡仁杰等三十余人集体自戕。该报公布了张灵甫的遗书内容。

但新华社等媒体则宣称张灵甫是被击毙。争议在1980年代末爆发,《名人传记》在1988年第10期刊发袁丹武、范茹文章,否定张灵甫被击毙,肯定了集体自杀的说法。但参加过孟良崮战役的六纵特务团副团长何凤山则在10个月后发文,坚称张灵甫是被击毙。不过,从南都记者获得的内部出版于1947年八一节期间的《蒋军七十四师的调查研究》看,当时华东野战军政治部也承认张灵甫是自杀。

对七十四师的调查研究,只是中共纪念张灵甫的一种方式。1963年,一部叫《红日》的片子,重述了孟良崮战役。但该片很快受到批判。《解放军报》在1966年5月的一篇文章里,称这是“一部竭力为敌人歌功颂德、树碑立传,恶毒地攻击人民战争、人民军队的大毒草。它完全站在国民党反动军队的立场上,把反共反人民的国民党反动军队描绘成一支‘威武雄壮’、‘顽强不屈’、‘精诚团结’的‘英雄’部队,把屠杀人民的刽子手张灵甫刻画成一个完美无缺的‘英雄’,而对我军则进行了全面的丑化和严重的歪曲。”《红日》重新获得肯定,要到20年之后了。

王玉龄在1948年与母亲和孩子渡海去了台湾,在1951年的张灵甫忌日,台湾媒体做了隆重的纪念。1952年王玉龄只身去了美国,此后在美国华人群众组织中一直颇有声望。令人意外的发展是,文革尚未结束,她即受邀请前往大陆,成为统战对象。她的儿子张道宇后来也在大陆经商。

而张灵甫与结发妻子邢勤英所生的儿子张居礼,因父亲的缘故在新中国历尽劫波之后,出任了陕西省政协常委、民革西安市副主委等职。2005年,中共中央高调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张灵甫的眷亲也受邀来京。长期被污名化的国民党将领借助抗战正名的契机,重见天日。在这之后,西安的乡亲们为张灵甫和邢勤英修建了“张灵甫陵园”。

张灵甫在大陆拥趸甚多,以至于孟良崮“红色旅游”的两个景区都在争打张灵甫牌,以此吸引游客。但在大陆声望日隆之际,他在台湾却渐为民众所遗忘。2009年,王玉龄要求补发遗失的张灵甫勋章,台湾“国防部”回信列出了勋章的工本费价格。后来,主管领导为此道歉,给出的解释是:办事的工作人员太年轻,不知道张灵甫是谁。

王玉龄说,她去美国之前,张灵甫的遗书放在了台湾“国史馆”,后来想索回,那里说找不到了。她把遗书拓成碑文,放置在上海客厅的桌子上。张灵甫的书法一直受人称道,她说如果不从军他会是一个很好的文化人。

6月24日上午,在与儿子张道宇聊了孙立人等人的遭遇后,王玉龄对南都记者说:“我不让儿子从政、从军,能力不行升不上去,太行别人又嫉妒你。我对儿子说,你摆地摊,我也为你骄傲。”

旧闻

《中央日报》1951年5月16日,《张灵甫将军轶闻》

将军工书法,且喜以钢笔沾红墨水作书,苍劲有力,一如其人,尝亲自录文天祥正气歌全文,影音遍赠袍泽,故当至危急时机,他能看破生死关头从容就义。

将军右腿膝盖,于抗日时上海战役负伤,关节不灵,然矫健如恒。且不影响其骑马,因上马时,马术教范上正要求右腿笔直跨过马之尻部也,故姿势极美。然将军因此有“跛公”之称,匪则称之为“张拐子”。盖南京受降时,日军一军团长曾将其得自天皇*赐之木质军刀一把,献给将军,将军即以此为拐,乘马坐车,不离左右。每当其出现于第一线督战时,倚刀凝视,其威严肃穆,令人敬畏,士兵睹及,无不鼓足勇气,以一当十。惜此木质军刀后于督战时折断,竟先将军而成仁矣!

历史与现实不再是任由打扮的小菇凉,在这里围观权力卸妆后的容颜。爬梳档案,采访时人,最具原创性和现实感的新锐评论。请关注韩福东微信公号‍‍‍‍:‍‍‍lishiyuxianshi

或扫描二维码: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