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邻廿六(3)支那,还是中国?

有吉佐和子文革中来到中国,在北京饭店宴会,边上坐着夏衍,有吉佐和子出于礼貌打声招呼,您好。夏衍说,您也会支那语?你在哪里学的支那语?吃饭的时候又问你喜欢支那料理吗?有吉佐和子都傻了,她说为什么中国这

(题图:1907年东京帝国大学)

第26期阅读邻居

主题:师敌

书目:《扶桑十旬记》

时间:2014年6月14日14:00

地点:读易洞

嘉宾:@杨早 @绿茶 @邱小石 @吴真微博 @北京刘柠 @啤酒黄永 @杨晓光 @荣浩RH @包新宇 @张帆 @林居咖啡书屋 @周小晕的考拉 @沉醉寒冬 @讷言敏行的猪 @淑婵想 @AaronShen @王珲 @半价优惠

(3)支那,还是中国?

@啤酒黄永:这本书我看过之前中国文联的版本,这次新加了三篇。总的来讲,他们是记得非常细,而且这种细节的记述也是这几年史学研究的一个新的价值亮点,所谓的生活史这种细节,所以你看起来会很有趣,而且它有它的价值。但是给我感觉,好像这个东西超越了他们的知识体系,所以他们在观察的过程当中,看的都是学校这么办好,企业应该那么办,但没有太多的试图了解日本整个的变化背后的成因和意义。换句话说,我觉得他们没有从制度层面上来思考这些问题。

刚才大家都在说中日之间的对比和学习,包括小石刚才说的很精辟但是很悲哀的那句话,一百多年里来日本没变中国也没变。但是我觉得做这种对比没有意义的。我刚才想的对比是,或者让我比较惊讶的一点是,1907年的时候明治维新才39年,到今年中国改革开放36年,但是那39年日本的变化和这36年中国的变化,我觉得是不可比的,这个让我觉得特可怕或者说特别惊讶。

@刘柠:你觉得哪个大了?

@啤酒黄永:当然是日本大了。

田壮壮拍完《吴清源》回来有一个特大的感受,他就说日本人特别有礼貌,吴清源90多岁的人,他敲门都要到门口来迎接,他走的时候都要去门口送,所以他也是一直在那感慨,说日本人这种礼貌、这种礼仪,跟日本人能出去侵略别的国家打那么多仗相比较特别不可思议。因为在日本,街上连吵架的都看不见。

刚才很多书友也都谈过,关于把人民跟政府行为分开的问题,人民友善不代表政府不会好战。我觉得这话对,我也有其他的问题来问,说白了,德国的纳粹政府和日本的所谓军国主义政府都是民选政府,这个我希望能听到大家的解释。

@半价优惠:我看这本书讲一下我的疑惑,第一个疑惑,在杨芾的日记里多次提到“支那”两个字,比如支那料理,我查了一下资料,当时在那个环境里,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里面也有自称是支那人的,他们好象都是革命党,但是官员说这是支那料理,我很疑惑,这个支那到底指整个中国还是指东南亚,还是指别的什地方?因为上下文不太像指中国本身,他提到中国是用大清、我国、中华这样的词语。

@刘柠:支那指的就是中国。

@啤酒黄永:而且那时候也不是贬义。

@杨晓光:“支那”在宋朝的时候就有了。

@杨早:在清末的时候,这个词有的时候会混用,但有的时候分的很清楚,就是支那和清国,是分开的。

@啤酒黄永:那个支那还包括中南半岛?

@杨早:不是。他说的意思,比如革命党人因为反抗清政府,所以在日本自称支那人。比如“断尽支那荡子肠”,这种应用很多。还有章太炎他们搞过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周年纪念会,他们在使用的时候有一些微妙差别。因为清朝建立以后,日本对清国很藐视,他们认为中国是我们,我们才是华夏,我们才是中国,所以认为清国只是蛮夷。其实中间是有微妙的差别,支那这个词从藐称到慢慢的不是藐称,最后又变成一个藐称,其实是有一个过程的。

@杨晓光:曾经在唐玄宗的时期有首诗,“支那弟子无言语,穿耳胡僧笑点头”,其实那时候支那也就代表大唐,那时候并没有太多藐称的意思。“中国”是在中华民国成立之后才叫中国,以前都是清国、宋国、民国。

@杨早:中华民国成立之后日本也很少叫中国,一直不太愿意使用这个词。他不喜欢把这个叫做中国,中国是一个褒义词。

@刘柠:直白的说就是china,最早的时候是从秦开始的,是chen的音变,从印度过来以后叫支那。支那这个称呼非常早,早期也完全是中性的。但是确实在黄金十年之后,到日本侵华战争之前,有一个时期,比如中国的小孩子在街上追着打,日本人就叫他们小辫子。与类似这样的一种蔑视称呼混合在一起,让郁达夫那一代留学生内心很不爽,然后是我们支那人如何如何。但是从孙文开始一直到鲁迅,自称支那的太多了。民国多少年我忘记了,民国政府鉴于这样的国民心理,民国政府外交部发给日本外务省一个正式的照会,要求贵国以后称呼中华民国,简称是中国,请废除“支那”这样一个蔑称。所谓弱国无外交,对于这个照会日本无视了。当时日本中国学的学术重镇在京都大学,所谓的京都学派,当时那个地方的人文研发行一个学刊也叫《支那研究》。1949年之后,他们把日本支那研究改成中国研究,这是一个标志。中国/支那的这样一个带有历史性的,混合着各种各样的民族情感的词语,是有这样一个过程,不同时期不一样。

@杨早:你刚才说的,有两点我有疑问,第一,支那这个词很早,但是近代叫支那,是用这个词来译china,他是把那个词拼在一起了,因为日本一般喜欢用固有词来译西语词,他把支那用来译china,并不是支那一直传下来这样叫。第二,你说那时候日本无视,我觉得不是我不鸟你那种心态,他就是不愿意把“中国”这个词给中国,“中国”是一个好词,中国代表一个文化中心,他认为我是“中国”,他愿意说我是中国,我不愿意叫你是中国,所以我觉得他就是有意不叫“中国”。

@刘柠:在这个问题上,很多留日出身的,包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其实非常不在乎的。我写过一篇文章谈有吉佐和子,有吉佐和子是文革时候也可以来中国的,所谓中国几个老朋友之一。她文革中来到中国,在北京饭店宴会,边上坐着夏衍,有吉佐和子跟他出于礼貌打声招呼,您好。夏衍说,您也会支那语?你在哪里学的支那语?吃饭的时候又问你喜欢支那料理吗?有吉佐和子是左翼的文人,她对于支那与中国到底有哪些语义上的差别非常敏感,结果她都傻了,她说为什么中国这么高层的人在用支那自称。

@杨早:习惯了,因为从小就使用这个词。

@半价优惠:还有看到考察商业那篇日记,清政府派了好多人,作者说派这么多不如甄选一批。因为有好多速成班,几个月就回来了,但学不到东西,他自己也反思,真正要强国的话应该是向西方去学习的。

里面还提到对俄国的仇恨,因为从他们小学就教导说俄国人怎么坏,让日本孩子从小建立对俄国人的仇视,像这种思想灌输也相当于是洗脑。

@讷言敏行的猪:所以小学课本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阵地。

@半价优惠:还有一个问题,好多人在谈日本文化是从我们学过来的,同根同源。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为什么一定是同根呢?如果抛开同根这个问题,大家就是各自发展,一定讲同根的话可能对日本印象会……

@杨早:同根日本人讲的多,中国人讲的少,所谓的同文同种,日本喜欢强调这个。

@刘柠:但是中国人讲的也不少。

@啤酒黄永:讲的心理不一样。

@杨早:不同心态的讲法,日本希望平等地讲述同文同种,中国是说你中间加入的,你新来的,我们是你们的老师那种感觉。

@半价优惠:包括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向西方学习,尤其向日本学了好多东西。所谓的同根,尤其在国内骂小日本你是跟我们同样的文化,我觉得应该抛开这个偏见,本身就是互相学习。

@杨早:那个就是文化自大,几乎不值一驳。

(二十世纪初中国浙江留日学生合影)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