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为什么误读李白?

宋朝的王安石对谪仙李白的评价是:“其识污下,十句九言妇人与酒耳。”意思是,李白这个觉悟层次不高,写十句诗歌,九句离不开女人和酒。

杜甫有首《赠李白》:“秋天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清人杨伦的《杜诗镜铨》是简易精炼的注解本,其中引用康熙年间的学者蒋弱六的评语:“是白一生小像,公赠白诗最多,此首最简。而足以尽之。”

杜甫追忆李白的诗歌很多,但这首绝句说到了点子上:李白是个道家。

现在看文学史,习惯称李白的诗作是浪漫主义风格,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代表。

此种观点是沿袭西方的学说。欧美的文艺理论有其严谨的逻辑和透析,但浪漫和现实两个名词都是后来的泊来词,如将诗人截然划分为浪漫和现实两个派系,过于武断,李白有现实的精神,而杜甫也有一双浪漫的诗歌创作翅膀。

我想把李白归入道家诗仙,杜甫则是儒门诗圣。

喜欢唐史,就是因为这个朝代信奉道教,兼容百家。

唐太宗李世民将老子奉为至尊,道家升级为国教。除了武则天时期,这个朝代一直笼罩在道家点燃的氤氲烟火中。

唐诗,是道人在鼎炉中千锤百炼的一粒性灵真丹。

宋朝的王安石对谪仙李白的评价是:“其识污下,十句九言妇人与酒耳。”意思是,李白这个觉悟层次不高,写十句诗歌,九句离不开女人和酒。

这是千百年来,诗仙遭遇的最大信任危机。王安石一向敢为天下先,他这个政治的激进派,当然瞧不起李白这样的无政府主义者。从根上说,王安石是入世用世的代表,排斥道家的逍遥游。

宪宗时期,佛事盛大,大儒韩愈为此写出来千古名篇《谏迎佛骨表》,但斗争的姿态过猛,犯了人臣忌讳,以致遭贬。

关于儒道释三家的门第斗争,《资治通鉴》有精辟的议论:“自战国之世,老庄与儒家争衡,更相是非。至汉末,益之以佛,然好者尚寡。晋宋以来,日益繁炽,自帝王至于士民,莫不尊信。下者畏慕罪福,高者论难空有。”

这段话告诉我们,战国的时候,老庄和儒家是死对头,后来到了汉代,佛学入驻中原,但粉丝不多。到了晋代以后,佛门弟子迅速扩充,原因有两点,宗教占据了信仰真空,高富帅喜欢空空如也的玄妙,屌丝们也希望通过拜佛祈福避祸。

传统是一条绳,儒道释是三股,互相缠绕,才有华夏文明。从源头来说,儒道是不对立的,孔子曾求教老子,庄子虽然对夫子极尽揶揄,但都是一种无伤大雅的规讽。

孔子说“朝闻道,夕可死矣”,这句话有三层意思,一是闻道之难,二是闻道之贵,夫子愿以生命相抵;三是孔子认为自己并没有达到道的境地。孔子的一生颠沛流离,累累若丧家之犬,却失去了道家的从容。不可为而为之,无可奈何而奈何之,夫子性格使然,非关悟道。

佛教传入中原后,道家开始对佛教进行改造。所谓禅宗,是道家化的佛教化,道家对外来佛教的一次次润物细无声的融合。

回顾汉代,董仲舒独尊儒术,从此儒家的帆船有了政治的浆手,而道家的光辉也逐渐黯淡下来。

在今人的印象中,一提老庄,就联想起消极遁世,这是对黄老之术的误读。

历史上,后人喜欢让李白PK杜甫,一决高低。杜甫是李白的晚辈,高山仰止。唐时,杜甫名气未彰,宋以后,地位益增,后世注解杜诗者达千余家。诗仙与诗圣争雄,是儒道争衡的延续。杜甫后来居上的命运,则得力于政治浆手的护航。

回顾近代史,儒家的传统虽历尽波折,但薪火仍传。可道家精神却难以为续。

或者说,道家思想的传承越来越小众,无法影响百姓生活了。许多人生活在幸福生活里,但却感觉不到快乐,这应是道家精神的缺失。

联系 小刀崔  QQ:81666005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