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革命就是刨坟掘墓?

伍子胥的故事,是中国文臣中最有代表性的故事。它说明了以下事项:第一,君君臣臣之间,基本上没有什么仁义礼智信可言;第二,正面人物负面人物无所谓,大家都是一体两面,都在人冶的火锅里打滚,悲剧再多,也谈不

伍子胥:革命就是刨坟掘墓?

伍子胥,楚人,名员。父伍奢,楚大夫。楚平王有太子曰建,伍奢为太傅,费无忌为少傅。在宫廷内部的争权夺利斗争中,太子建的两个老师没有站在一队,少傅站在平王身边,伍奢站在太子建身边。这应该跟品德没有关系,只跟个人的感情偏好与利益选择相关。史书都喜欢说费无忌的坏话,认为他是大奸臣。只不过,舆论喜欢站在失败者一边而已。直到如今,太子建是否有反心,是否想取父而代之,谁能说得清?而且无忌忠于平王,也是为人臣的本分。

只是,平王与太子生隙,太子成了反党反革命,出逃,伍奢被囚。无忌的建议下,平王要求伍奢写信召二子前来。伍奢明知道平王要斩草除根,但他还是写了信,说平王要给你们加官封职,并赦免我反党反革命的罪过,你们快来吧。伍子胥的大子伍尚见信大喜,但是次子伍子胥知道什么意思。弟兄两个争议的结果,伍尚前往就父,伍子胥只身逃亡。老子一听次子跑了,曰:“楚国君臣且苦兵矣。”一句话,楚国以后没有好日子过了,等着老二回来报仇吧。

伍子胥闻太子建在宋,往从之。楚王诛杀奢与尚。伍子胥至宋,宋正内乱,乃与太子建奔郑。郑人甚善之。可太子建恩将仇报,与晋国密谋,里应外合灭郑,他自己取而代之。事泄,郑定公与子产诛杀太子建。由此可以看出,太子建也不是个好东西。他的反党反革命,也是可以有的。

建有八岁子名胜,伍子胥乃携胜奔吴,到吴楚交界昭关,过不得。幸碰上一个好心人东皋公,把伍子胥接到自己家里,据说伍子胥一夜急白了头,第二天连东皋公都认不出他了,但却刺激东皋公想出了一个出关的办法:让自己长得像伍子胥的朋友故意鬼鬼祟祟的前往过关,真伍子胥因为头发全白,得以乘乱混出关门。急走至江,见有一渔父撑船,乃解剑曰:“此剑直百金,送你了”。渔父曰:“楚国之法,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大夫爵位,岂徒百金剑耶?”不受。看来那时候的中国民间,好人还是挺多的。更邪门的是,另有诸多民间传说在这方面添油加醋,让人生疑。一是伍子胥临走前交待渔父不要把两人相遇的事告知外人,渔父以自溺明志;二是伍子胥跟河边一个洗衣女人要饭,临走也交待不要告知外人,女人说自己侍奉寡母三十年未嫁,视贞节为生命,如今不但跟你说话,还给你饭吃,失了妇德,你还这样不信任我,我不活了我,乃投水而死。这些故事,一看便知是中国文人中的垃圾所为,编个故事,既缺逻辑,又缺人情。第一,人家救了你,你跑了,人家没跑,还去外面跟人说这事,是你危险,还是人家危险啊?第二,伍子胥算个什么东西啊,值得别人为之如此付出——渔翁忘了一家老小,浣女忘了寡娘?扯蛋没这么扯的。

伍子胥贫病交加,一路要饭进了吴国。吴王僚方用事,公子光为将。可是伍子胥要想见到他们,还得找个地铁口或者广场搞些行为艺术,自我炒作一下,才能上春晚的。有了——他把自己弄得比犀利哥还犀利,到吴都最热闹的市场,边吹箫边唱自编的小曲。那时候的大贵族大官僚都有才探——跟现在的星探一个意思,只是世风日下,现在只有星探没有才探了。于是公子光的才探发现了伍子胥,于是伍子胥乃因公子光以见吴王。同时,伍子胥也给自己当起了才探,挖掘出诸多人才,最著名的有孙武和专诸。久之,楚吴两国因边界两女子争桑而发生战争,公子光得胜而归。伍子胥跟吴王说:让公子光继续讨伐,楚国可破也。公子光跟吴王曰:伍子胥劝我们伐楚,是为了报自己的私仇,伐楚未可破也。伍子胥早知公子光有内志,欲杀王而自立,未可说以外事,乃专心等待机会助其先成内事。之后,楚平王卒,昭王继位。伍子胥大哭,他伤心的是,仇人死了,自己没有亲手割掉仇首的机会了。再停几天,说不定费无忌也要死了呢,快,报仇要乘早啊。在他的撺掇与策划下,吴王僚也认为楚丧是个好时机,就发兵攻吴去了。结果楚兵绝吴兵之后,吴兵不得归。吴国内空,公子光乃在家大摆鸿门宴,说要亲往救援,请吴王僚前来赴宴。专诸扮成进鱼的侍者,刺吴王僚成功。公子光自立,是为吴王阖庐。阖庐既立,乃封专诸的儿子为上卿,发现伍子胥的那个公务员(市吏)被升为大夫。伍子胥封给一个“行人”之职。

不久楚王又因费无忌的谗言杀死了大臣伯州犁,其孙伯嚭奔吴。凡是敌人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伍子胥马上把他推荐给了吴王阖庐。

之后,费无忌也死了,再次让伍子胥悲痛万分。无产阶级没祖国,于是他与伯嚭拜见阖庐,并重磅推出孙武,要求出兵伐楚。有孙武出山,这一伐就成了,楚都被攻陷,楚昭王跑了。伍子胥觉得不过瘾,挖开楚平王的坟墓,怒鞭平王尸体三百下。当然学界一直有质疑,有认定“鞭尸”者,有认定“鞭坟”者,还有认定既未“鞭尸”又未“鞭坟”者。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从此有了挖坟掘墓的革命传统。一般的文明,一死百了,对死人统统放过;但是中华文明自绝于世界文明,死人也不放过。虽然曾有扬雄这样的学者批评伍子胥“鞭尸籍棺,皆不由德”,但中国人民对这样的故事不但津津乐道,还添油加醋。东汉赵晔《吴越春秋·阖庐内传》有如下细节描写:“左足践腹,右手抉其目,诮之曰‘谁使汝用谗谀之口,杀我父兄,岂不冤哉’”。也许正是这种胃口,促成了中国刨坟掘墓的革命流行风吧。

伍子胥当年在楚国,与申包胥是好友。伍子胥逃亡前跟申包胥曰:我必灭楚。申包胥回曰:我必保楚。吴国打进来时,申包胥逃亡山中,听说伍子胥鞭尸的事儿,使人谓子胥曰:“子之报雠,其以甚乎!吾闻之,人众者胜天,天定亦能破人。今子故平王之臣,亲北面而事之,今至于僇死人,此岂其无天道之极乎!”伍子胥曰:“为我谢申包胥曰,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看来子胥也知道自己做得过份,纯属倒行逆施,遂找了个“日暮途远”的借口。

申包胥走秦求救。秦不许。包胥立于秦廷,昼夜哭,七日七夜不绝其声。秦哀公怜之,日:“楚虽无道,有臣若是,可无存乎!”乃遣车五百乘救楚击吴。一者吴兵大败,二者阖庐弟夫概回家自立为王去了,导致阖庐回国,又跟夫概开了战。夫概败走,竟奔了楚。楚昭王见吴大乱,乃回国复位,封夫概官位,复与吴战,败吴,吴王乃归。一句话,子胥也就是自己鞭了尸而已,楚国还是没有灭掉。当然,子胥个人被阖庐任命为相国,至于孙武,不想跟他们玩了,再次走向了田园生活。

之后,越王允常去世,其子勾践继位,吴国乘人国丧前往攻伐,结果很不妙——勾践一看自己打不过吴国,玩上了邪的,他组织三百个死囚罪犯,让他们赤裸上身走向吴军持剑自杀。吴兵哪见过这个啊,傻了,于是越军乘机大攻,阖庐受伤死于回国路上,太子夫差继位。夫差矢志为父报仇,以伯嚭为太宰,习战射,著名的吴越争霸赛正式上演。在这幕剧中,伯嚭居然扮演了费无忌的角色,子胥扮演了他爹当年的角色,再加王越王勾践那种下作的亲尝粪便之举,导致夫差与子胥的关系越来越恶化。终于有一次,伯嚭再次进言,说子胥“为人刚暴,少恩,猜贼,其怨望恐为深祸也……愿王早图之”。夫差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之剑,伍子胥自杀。自杀前告其舍人曰:“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人灭吴也。”结果他如愿以偿,九年后,越王句践灭吴,夫差自杀。

伍子胥的故事,是中国文臣中最有代表性的故事。它说明了以下事项:第一,君君臣臣之间,基本上没有什么仁义礼智信可言,没有正面人物,一切围绕着权利二字;第二,不管正面人物,还是负面人物,或者说无所谓正面负面,大家都是一体两面,都在人冶的火锅里打滚,悲剧再多,也谈不上什么制度性建设,所以悲剧只能重复性上演;第三,所谓的大臣在帝王面前,也就是个臣妾的地位。既是臣妾,那么他所谓的政治舞台,只分两幕,得宠的时候和失宠的时候。更悲哀的,这样单调的两幕戏,居然一直重复上演到了当代!

详见端木赐香:《有味的传统文化课Ⅰ》(凤凰出版社2011年版)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