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源就是你!准备好钱包了没?

实际经验告诉我们,交通供给能力的提高往往会诱发新的交通需求,新建道路最初可以降低出行的时间消耗,但同时也会诱发和转移交通需求。路好走了交通量自然就增多,交通量增加的速度比道路建设的速度快得多,于是就

2015年3月29日下午,新加坡政府为李光耀举行国葬,包括中国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在内的多国政要出席。《人民日报》刊发文章称:“对于这位现代新加坡国父的逝世,生活在新加坡的人颇感悲痛;没有李光耀,就不会有今天繁荣安定的新加坡,这是新加坡人和国际社会的共识。李光耀的离世,是当代世界一颗政治巨星的陨落。”

李光耀去世后,“学习小组”微信公众账号发布《<人民日报>上的李光耀》,称“相信明天出版的《人民日报》会再一次出现李光耀的名字,缅怀中国人民失去的一位老朋友,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人民日报》的确这么做了,李光耀也的确是中国人民的一位老朋友——但他并非自始至终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这篇文章的一个缺憾是,对五六十年代《人民日报》对李光耀的相关报道,只选择性回顾了极小的部分,语焉不详;对当年更多的批判性言辞,则只字未提。

1五十年代:民族独立领袖

说起来,在成为中国人民老朋友之前,《人民日报》版面上的李光耀,远非今日它所呈现给公众的面貌。

李光耀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人民日报》上,是1955年8月2日。当时新加坡还处于英国的殖民统治之下,首席部长马歇尔提出立即让新加坡实行自治并制定新宪法的提案,立法议会以28票对1票通过。在所有的支持者中,《人民日报》惟独提到李光耀的名字:“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立法议员李光耀支持马歇尔的提案。他还要求立即在新加坡实现完全的独 立。”

七个多月后,李光耀领导人民行动党发起了3000人参加的群众大会。《人民日报》在相关报道中,引用了他三句话:“新加坡人民争取独立的运动正在热烈展开,这是新加坡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运动。”“我们所要求的是建立一个独立、民主、和平的马来亚,我们希望妻子儿女能在安定的环境中生活,但是殖民主义却带给我们贫穷和痛苦,我们要用全力来消灭殖民主义。”“新加坡各党派和人民要团结起来,把要求独立的愿望变为力量。”

在1959年李光耀出任新加坡首任总理之前,《人民日报》对他断断续续的报道,一直以反殖民为主题。这个时候,李光耀虽然算不上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但中国政府对其是极其友善的。为此《人民日报》不惜与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掐架。当后者称李光耀的执政是“充满着凶兆的事件”时,《人民日报》挖苦说:“新加坡的实行自治和李光耀政府的成立,对于美国不无一点‘凶兆’之意。东南亚国家倒是应该提高‘警惕’,但不是‘警惕’旁的,却恰恰是提防那些专门好上别人国家去进行‘休息和娱乐’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什么时候又突如其来地‘登陆访问’。”

2六十年代前期:反共分子

但随着李光耀反对“共产主义”的趋向越来越明显,情况变得微妙。《人民日报》关注李光耀的政治立场,1959年6月30日的一篇报道中还引述了李光耀的一句话:新加坡自治政府和马来亚联合邦政府有很多共同的东西,“其中包括反对共产主义”;唯一的不同是在反对共产主义的“形式和重点问题上”。

在这之后,李光耀与中国的关系在很多方面都已变得紧张。他与党内“亲共”人士决裂,配合英国殖民政府发起拘捕反对派的“冷藏行动”。包括马共的多名高层,都因此锒铛入狱。

但《人民日报》并没有因此公开指责李光耀。如何评价此前曾盛赞的李光耀,似乎变成一个棘手的问题,所以在李光耀执政后差不多四年的时间里,他消失在《人民日报》的版面之外。

1963年则出现与李光耀相关的三篇报道,分别是: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致电李光耀,抗议英国当局在新加坡逮捕前往雅加达参加亚非新闻工作者会议预备会议的马来亚新闻记者;转引的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文章《我们如何看待中国》中,提到他“很钦佩的朋友”李光耀是一个地道的中国人,但不是共产党人,以此否定中共输出革命;李光耀回复周恩来总理的一封信,同意中国“消灭一切核武器”的主张。这三则简短的消息,甚少带有《人民日报》编辑部的主观评价。此后该报则继续缄默。

3文革前夕:反美斗士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独立后,李光耀出任首任总理。他在记者会上说,“像英国一样,我们希望同世界各国贸易,其中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苏联,甚至印度尼西亚,如果他们想同我们贸易的话。”他宣布,中国银行新加坡分行可以继续营业。

这则新闻,让睽违近两年的李光耀重回《人民日报》版面。中国银行董事长南汉宸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欢迎:“近年来,中国银行新加坡分行的业务和权益受到很大的、不应有的损失。现在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独立了,为了促进中国和新加坡两国人民友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本行总管理处将指示新加坡分行一本既往的经营方针,开展银行业务,与新加坡工商各界密切合作。”

随后的一篇报道中,李光耀是以反美斗士的形象出现的:李光耀8月31日在新加坡对一些西方记者说,新加坡“在一九六零年抓到了一个进行颠覆活动的美国中央情报局人员。”他说,“有足够的证据可以判他十二年徒刑。美国总领事的膝盖都发抖了。”

4文革时期:“美帝走狗”与“苏修傀儡”

除此之外,《人民日报》并未对李光耀给予太多关注。一直到文革即将爆发的前夜,1966年4月26日,在引述亚非新闻工作者协会书记处第四次全体会议(扩大)通过的“关于马来亚的决议”时,出现带有“傀儡”、“法西斯”等激烈价值评判的字眼:“会议谴责帝国主义者的傀儡、阿卜杜勒·拉赫曼和李光耀集团强行实施各式各样的法西斯法律、法令和条例来剥夺马来亚(包括新加坡)人民的民权,特别是剥夺新闻和出版自由。会议明确谴责拉赫曼和李光耀集团逮捕、拘留和迫害反帝的进步新闻工作者、爱国政党的领导人和其他一切争取自由的战士。”

文革开始后,《人民日报》甚至全文刊发曼努维拉在亚非作家紧急会议上宣读的常设局秘书长达2万字报告,其中对李光耀的指控较上更严厉一层,除了“李光耀傀儡集团粉墨登场”外,还有“驯服的走狗李光耀集团”这样的措辞。

1967年底刊发一篇报道称:“拉赫曼-李光耀傀儡集团拼命阻止毛主席著作的出售、散发和发行。他们发现任何人带着印有毛主席语录的材料,不问年龄和性别,都要逮捕和惩罚。”“有一个群众团体的报纸不顾傀儡集团的法西斯法律,今年连续刊载了毛主席的老三篇《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和《愚公移山》,并为学习这三篇文章写了介绍文章和注解。介绍文章说,著名的‘老三篇’是所有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人的必读材料。‘老三篇’是所有革命者的宝贵的行动准则。”

但此时,《人民日报》刊发的所有批判李光耀政权的文章,都还只是转引马来西亚亲共势力的言辞。到了1968年6月20日,情况则有了很大转变。在刊发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致马来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贺电》中,以中共的名义表达了旗帜鲜明的立场:“中国共产党坚信,经受过战争烈火考验和锻炼的马来亚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普遍真理同马来亚的具体情况相结合,紧紧掌握武装斗争的红旗……一定能够领导马来亚人民,赶走英美帝国主义侵略 者,推翻拉赫曼、李光耀傀儡政权,建立一个新的真正独立、统一、民主的马来亚。”

中国此时一手与美帝作战,另一手与苏修搏斗。《人民日报》很快发现,李光耀政权不仅是“美英帝国主义的工具和走狗”,也在暗地里与苏修互通款曲。1968年8月12日的一篇报道称:“苏修叛徒集团最近又派遣一些代表团到“马来西亚”活动,加紧同美英帝国主义的工具拉赫曼—李光耀傀儡集团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勾结,进行反共、反华、反人民的罪恶活动。”

在接下来的报道中,还进一步提到:一九六七年,苏修同“新加坡”(因不承认新加坡政权,故相关报道提及该国时均打引号)李光耀傀儡集团的贸易总额比一九六五年增加百分之二十,达到近五千万美元。苏修已经成为“马来西亚”拉赫曼傀儡集团橡胶的最大买主。一九六八年上半年,苏修就向这两个傀儡政权购买了十二万多吨橡胶,比美国同期向它们购买的还多一万吨。特别可恶的是:一九六七年十一月,当橡胶价格大跌,李光耀和拉赫曼傀儡集团经济空前困难的时候,苏修叛徒集团积极扩大贸易,大量购买这两个傀儡政权的货物,大力支持这两个傀儡集团的殖民地经济;一九六八年初,当橡胶运费上涨的时候,苏修竟然主动提供船只为之效劳。

除此之外,《人民日报》还揭露“苏修叛徒集团”“积极支持李光耀和拉赫曼傀儡政权,甚至提供武器,让它们镇压马来亚革命人民和北加里曼丹民族解放运动。”

人民日报的观察在方向上并没有错,苏联很快和新加坡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此后的报道风格大同小异,最后一篇严词批判李光耀政权的文章发表在1971年5月2日,《人民日报》引述的是“马来亚革命之声”电台四月二十八日广播的社论:“当前,英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拉扎克集团和李光耀集团,正在进一步强化法西斯统治机器,加紧镇压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以拉扎克集团为代表的马来官僚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正在变本加厉地煽动马来沙文主义,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等一切方面,更野蛮地迫害华族、印度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民,同时也要残酷地进攻马来族劳动群众。”

5七十年代:友好邦国

在这之后长达一年多的时间内,李光耀再次从《人民日报》消失。1972年7月16的《人民日报》第5版一定会让很多中国读者吃惊,其中一篇报道标题为——《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接见我乒乓球代表团》:“新华社新加坡一九七二年七月十五日电 新加坡共和国总理李光耀七月十四日晚接见了中国乒乓球代表团,同代表团负责人和中国乒乓球运动员进行了友好的谈话。”

虽然中国与新加坡的建交还要等到18年后,但此时,《人民日报》提及“新加坡”的时候,已经不再需要打引号。文革虽然还没结束,但外交的方针在1972年有了比四人帮垮台后更为明显的转变。李光耀从此再未在《人民日报》上以“反动派”的形象出现过。

1976年5月10日下午,李光耀夫妇首访中国。首都北京市区的主要街道上空,挂起了鲜艳夺目的彩旗,沿街高大建筑物上悬挂着巨幅标语,上面写着:“坚决支持新加坡人民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的斗争!”“中新两国人民的友谊万岁!”“全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人民日报》刊发的李光耀访华照片

新加坡早已不再是反动政权,也不再是“傀儡”和美帝、苏修的“走狗”。曾经的相互仇雠历史,消散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向互相同情、互相支持”的外交辞令。《人民日报》在次日的报道中说:“中、新两国人民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在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的斗争中,两国人民一向互相同情、互相支持。近年来,两国友好往来不断增加。这次李光耀总理率领友好代表团来访,将有助于增进中、新两国人民的友谊和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

1972年奠定的中新关系新篇章,在此得以加固。它决定了此后40年乃至更长时期的两国交往。

喜欢请长按下面第一个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打赏。或长按第二个二维码识别关注韩福东公号。谢谢。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