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人会成为机器人的奴隶吗?

随着机器人的大量出现,由此带来的巨大改变将不可避免,不过,我们并不知道机器人所带来的改变到底会否如我们初衷那样始终向善。

文|禾刀

据报道,最近德国大众公司“机器人杀人”在网络上传得沸沸扬扬。事后,该公司发表声明,这个机器人没有发生技术故障。这到底是否为孤立事件还有待调查,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机器人的大量出现,由此带来的巨大改变将不可避免,不过,我们并不知道机器人所带来的改变到底会否如我们初衷那样始终向善。

2014年5月,剑桥大学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撰文警告:创建一台真正能思考的机器,“有可能是我们历史上最糟糕的错误”。霍金反应过度了吗? 硅谷企业家马丁·福特在《机器人时代: 技术、工作与经济的未来》一书中指出,随着新技术发展的不断加快和机器自动化,对人的需求将会减少。人工智能已在大步迈进,所谓的“好工作”将会过时:很多律师助理、记者、上班族,甚至电脑程序员将被机器人和智能软件取代,蓝领和白领工作都将蒸发。同时,人们还要经受生活成本上涨的冲击,尤其教育成本和医疗保健成本的上涨。如此说来,智能机器将要带来享有繁荣、休闲、医疗保健和全民教育的世界,还是充满不平等和大规模失业的世界呢?

欣欣向荣的机器人时代

什么是机器人?按照联合国标准化组织的定义是:一种可编程和多功能的操作机;或是为了执行不同的任务而具有可用电脑改变和可编程动作的专门系统。它能为人类带来许多方便之处。

2001年,由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执导反映机器人与人类共同生活的电影《人工智能》上映后曾打动无数观众,近年来,《机器人总动员》、《机械公敌》、《变形金刚》等以机器人为主题的电影愈发火爆。过去,这些作品无一例外被打上科幻的标签,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幻必将被现实二字所取代。

不管我们是否愿意,过去常居科学庙堂之上的机器人,正在快速地走近我们身边。曾有人估计,2016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可达400亿美元,家用智能机器人需求将突破800亿美元。更有甚者对机器人的前景十分乐观,认为未来数年内机器人产业规模可突破万亿美元。马丁认为,正是快速发展的计算机和云技术,为智能机器人提供了大规模复杂运算的可能。若以今天的视角反窥,当“深蓝”计算机战胜世界顶级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这其实预示机器人技术将迎来跨越式的发展。

我们是否想到,在不久的将来,作为驾驶技能的司机技术将会消失。“很多大型汽车制造商已宣布了制造无人驾驶汽车的计划,并预计它们将能在2020年向消费者出售这种汽车。谷歌公司生产的无人驾驶汽车目前已经行驶了将近两百万英里,期间仅仅出过11次小的事故,并且大多数事故是人为错误导致”。过去我们认为像写作这样的工作是机器人无法替代的,然而在今天,“自动写作技术已被包括《福布斯》在内的顶级新闻媒体所使用,其自动生成文章涵盖各个领域,包括体育、商业和政治”等。

眼下,机器人技术正成为许多国家重点扶持和优先发展的项目。在美国重振制造业的呼声中,那些回归美国本土的制造企业深知无法承受本土高昂的人工成本,因此纷纷掀起引进机器人工人的热潮。在德国,一些先进制造企业早就实现了智能化,网上流传着德国车企先进、整洁、精确的智能制造短片。有消息曾称,如果不是迫于就业规定,车企原本可以实现全过程智能化。为了实现机器人更好地直接为人类服务,科学家现已研制出可以模拟较为丰富表情和肢体语言的机器人。在日本,服务行业早就时兴用机器人服务员招揽顾客。

长久以来,在我们的思维惯性中,属于高精尖技术的机器人是先进发达国家的工业特产,实际上,机器人技术在中国也正呈快速增长之势。在越过“人口红利”拐点后,考虑到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因素,代工巨头富士康正加快引进机器人技术步伐。

值得指出的是,随着机器人技术和产业的快速发展,机器人制造应用成本如PC行业的“摩尔定律”,正在快速下降,相较于传统工人,工业机器人表现出越来越惊人的效率和成本优势。

咄咄逼人的机器人革命

改变,无时无刻不在发生。人类总是这样,对因新技术带来的改变极易冲昏头脑,丝毫不顾技术发展无法回避矛盾的两面性。就像核技术一样,既可以为人类提供大量清洁能源,同时也可能导致难以承受的灾难。

马丁认为,机器人技术对社会的改变是多方便的。机器人确实会大大方便人们,特别是可以替代人们去完成那些人类难以完成的任务,但同时也会在就业、金融、政治等多个方面对人类社会带来难以想象的革命。

当机器人技术普遍运用于工业制造行业时,过去需要大量工人的工厂将会被不知疲倦和不再要求提高各种待遇的机器人所替代。“1995~2002年,全球有2200万的工作蒸发。与此同时,制造业产出增长了30%。完全想象不出在这样一个不再需要更多低工资工人的世界,亚洲和非洲贫穷的国家将如何有显著改观”。一方面,当生产商可以以更低成本和更高效率更大限度地制造产品创造财富时,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将无法就业,更别谈从中分享发展成果。

无法就业的这些人未来到底如何参与社会活动,他们的生存保障究竟来自于何方……这些都是机器人技术带来的问题。没有就业,社会两极分化现象只会进一步拉大。我们可能很快还会发现,现在的市场经济理论越来越无法适应机器人时代所带来的变化。与大量就业过剩现象同时出现的还可能有,我们目前建立于社群基础之上的社会秩序,可能因为机器人的“攻城掠地”而逐渐失效。“如果一个国家没有相关政策来缓解由技术进步带来的结构性变化的影响,那我们应该把问题归为技术还是政治的原因呢?”

作为全球制造工厂的中国,马丁当然不会忽视。在马丁看来,在即将来临的机器人时代,“中国面临的挑战对更穷的国家来说更为艰巨,它们在技术的比赛中远远落在后面。因为就连劳动最密集的制造业领域都开始更多地采用自动化,所以对这些国家来说,通向繁荣的传统道路可能在很大程度上要消失了”。如前所述,事实上已经有许多国内企业急急迈开了机器人技术的制造与应用步伐。如何在机器人技术与充分就业方面寻找平衡,这很可能成为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考验。

机器人的英语单词robot来源于robo,原意为奴隶,即人类的仆人。然而,当智能技术飞速发展,并足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凭借自身储存的“经验”轻松战胜大多数人时,那时的人类到底能否有效控制机器人,或者说,机器人或否因为“优”于人类而成为人类的主宰者呢?需要说明的是,现在许多科幻片中的机器人,只是被人们想当然地注入了人性道德力量,当机器人还原为不懂人间善恶的冰冷机器时,我们是否有法应对呢?有一天,我们会不会沦为机器人的仆人呢……如果没有完善的制度与技术安排,这样的结局并非不可能。从这层意义上讲,霍金的担忧正是出于对人类文明发展能力的深深忧虑。

惴惴不安的机器人社会

马丁预计,在机器人时代“我们可能会面临一个‘完美风暴’,一种技术失业和环境的影响几乎同时发生的情况,它们能互相强化甚至放大对方”。无疑,机器人技术对人类的帮助是巨大的,其考验同样巨大。甚至上,如果我们不提前加以重视研究,结局很可能是毁灭性的。

就机器人时代可能遭遇的诸多问题,虽然马丁强调自己不会在本书中给出解决方案,但他还是提供了一些可供讨论的重点,比如探索建立适应机器人技术发展的新经济体系,加强教育为未来输送更多高知人才,构建更为科学的社会保障和基本收入体系……

马丁的讨论偏重于经济范畴。众所周知,自亚当·斯密的《富国论》于1776年发表以来,现代经济理论一直坚持市场可以解决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但是,斯密不可能预见到机器人时代可能带来的革命。这倒不是对斯密创设经济理论的怀疑,显而易见的事实是,自《富国论》发表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经济理论已经有了长足发展。换言之,机器人技术必将为传统市场经济理论注入新的元素,市场经济理论也有必要正视机器人技术带来的变化,并从经济层面作出科学的调整方案,以确保未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当然,机器人技术带给人类的变化是全方位的,甚至包括人类的思维和生活方式。在1999年上映的电影《机器管家》中,原本作为管家的机器人安德鲁,不仅获得了与普通公民平等权利的自由,联邦法庭最终同意安德鲁可以与人类通婚。前不久也有英国学者预言,2050年人类将与机器人通婚。

既然机器人技术对人类带来的变化是全方位的,那么,对机器人技术这一新生事物我们就有必要提前、全面、系统地研究,研判机器人设计制造伦理,甚至建立必要的预警系统。我们不知道未来高度智能的机器人会干什么,但如果我们能够提前研究并建立严格的预警和约束机制,负面风险就有可能大大降低。当然,这需要人类各个层面的无私合作,最终仍取决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毕竟机器人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晶。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表百家,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推荐阅读:[新浪装修抢工长] (纽交所股票代码:LEJU)&&关注生活家居、装修、经济、股市、服装、书法、手绘、旅游、摄影、运动、奢侈品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