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更大的挑战是:让蓝领有尊严,让真正的工匠有尊严。
一
昨儿一个美女组局吃饭,应邀前往。
这位美女不仅长得很漂亮,而且经历很高大上,以前在投行干过,后来转道媒体(从暴利金融行当到苦逼媒体行当,本身就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现在在跟一个特别有名的金融行业高端人士混。
美女不仅经历高大上,而且特别喜欢看书,书卷气很重。她在上海约人吃饭聊天,都是在上海浦西徐汇那些很难找到停车位的地方:路小,弄堂里弯弯绕绕,特别有些几十年前的感觉。
所以,我很自觉地没有动车。有一次今日头条的林楚方组局,我开着车去,饭店附近绕了一圈找不到停车位,就在饭局群里说了一句:不好意思,停不了车,不来了。
林是个中年大叔,放他鸽子无所谓。知性美女,怎么能放人鸽子。
二
饭局成员共四人,两男两女,话题海阔天空,有些不着边际。但有一个隐隐的主线:人文关怀。
比如说读书这件事。男士和女士都认同这样一点:书籍正在为更多的人所阅读——当然,这包括电子书。但有分歧的地方在于:读什么书。
我始终觉着,今天中国人读书是相当功利的。
中国畅销书籍有这样两个特点:其一,大多数是时下最热的商业概念,比如互联网思维、互联网+什么的。其二,很多是成功的商业人士所写。商业大佬一说话,满世界都竖起了耳朵。更何况,在“为自己企业代言”的营销思维下,商业人士越来越喜欢发表他们的思想观点——如果拼颜值不够的话。
美女问:你怎么看像吴晓波、秦朔这些人跑出来做的项目?
我认为很好。
言论市场上这两年出现了一个很扭曲的趋势:企业家在扮演思想家。因为这个社会有极强的功利性,成功的企业家有客观的成功标准在那里,ta的话更容易让太多人聆听。
早年张树新在瀛海威失败之后,做过一套思想@中国的丛书,这是典型的互联网思想家们的作品,也是我视野中中国本土最好的互联网思想书籍。但套用今天的话来讲:和赚钱无关,然并卵。
吴晓波也好秦朔也好,大体上,你还是可以把他们归到思想家那一行列去,而不是企业家。他们得到欢迎,很好的事。
但这点供给,依然不够。
我和图书策划机构湛庐关系不错,这是一家主营翻译的图书机构。我注意到的是,他们有很多翻译作品,是大学教授写的。
湛庐是一家商业机构,他们不会没事去翻译一本大学教授的书。亚马逊排行榜是一个参照指标。
从湛庐的运作来倒推,大学教授的书,在美国,受欢迎度不低。
三
美国机场和中国机场类似,也有不少功利书在卖,美国人也有成功学、励志学。
但你依然会发现,除了成功励志鸡汤,他们还在卖其它种类的书。
机场寸土寸金,没销量的东西,人不会放上头。机场书店,是一个很好的观察这个社会主流崇尚些什么的地方。我建议任何一个对社会观察有兴趣的人,一定要在机场书店逗留至少半个小时。
为什么中国人对赚钱以及对赚钱成功者的兴趣,会那么大?
四
当下中国,是一个很世俗的社会,精神信仰基本空白,赚钱这件事并不可耻,发家致富没什么不好讲的,虽然可能讲法上会含蓄点,套一个情怀的壳。
美国也是一个很世俗的社会。他们有宗教信仰,但这个宗教信仰鼓励你去赚钱。韦伯论证过赚钱和新教论理之间的关系。
美女顺便提及了另外一个国家,她认为,越南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市场:世俗、勤奋,政府腐败相对较少。我知道有一批土豪已经出发,有意者可以继续跟进。
在读书这个问题上,美女坚信是不同阶段所展示出来的差别。因为中国人还不够富。
与她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看法不太一致的我,则揉和了詹姆斯凯利的“文化和经济在人的整个生活方式中是同等重要的因素”的看法——注意,我并不反对经济基础的重要性,但我还是想强调一下文化层面。
我注意到美国人在追求精神独立的一面。
五
以前在美国晃悠,基本上就是坐着大巴,跟着人走。
暑假里我决定尝试一下自驾,于是弄了台车。
自己开车,就会注意到路上的情况。我留意到,美国人运货的卡车(当然也包括集装箱车),都是极其干净的,连轮毂都被擦得铮亮。个个都有变形金刚的气质,无论是擎天柱,还是铁皮。
这和中国那些脏兮兮的连车牌都看不太清的货车,截然不同。
一个美国当地的华人告诉我,这是美国由来已久的汽车文化(所以才会有变形金刚这种玩意儿)。卡车司机喜欢装扮他们的爱车。
但就我所知,中国很多卡车司机其实卡车也是他们自己的,他们为什么不装扮自己的卡车?
同样是蓝领,你会发现美国人好像很happy的样子——我在一个商场里买一副太阳镜,售货员简直就是一个摇滚歌手,头戴耳机边哼唱边扭着屁股给我拿出了一副眼镜。
但中国蓝领,鲜有笑容。
六
最近一段时间,忽然“工匠”两个字变得热门起来。
我是认同工匠的,但我并不认同那些鼓吹工匠的人就是工匠。不是的,他们是商人,和工匠全然不同。
工匠并不追求利润最大化。他们陶醉于自己做的东西,而不是陶醉于自己做的东西换来的钱。
即便像罗永浩这样我相信他真的就是想做台手机,但只要他融资,这件事由不得他。
工匠的核心,在我看来,就是自得其乐的蓝领——或者说,手艺人。一组公司,一拿融资,求规模求利润,你肯定就不是工匠。
手艺人不是不追求银子,而是追求适度的银子。养活自己就好,没什么赚钱这件事上的雄心壮志。他们可能会追求自己的一个作品流芳百世,但对银子这件事,略微不够敏感。
CEO们自称工匠,我觉得是对工匠的极大侮辱。
七
中国很难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工匠群体。
物质当然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我不否认经济基础的重要性——中国卡车司机银子赚得很微薄,当然没这个心思去把轮毂擦得铮亮。
但整体上,我们看不起工匠。
中国传统文化里对于手艺人从来没看得起过。比如鲁班这种人,那可是圣贤书里的反面角色:你会做一个能飞的鸟,有什么意思?然并卵嘛!——这词真讨厌,我以后少用。
八
让原创者/码字者/***有尊严地赚钱——这是时下一些带有媒体属性的网站的口号。
看着特别有情怀。
我没有这个意思说这不对。但我觉得,以中国人数千年来已经化为内核的尊师重道的传统文化,这件事的挑战,不是很大。
中国文化更大的挑战是:让蓝领有尊严,让真正的工匠有尊严。
一个能树立起做个蓝领一样happy的社会,它的机场里就不会充斥着成功学励志学的功利书籍。
九
网络传言,蓝翔校长如是说:咱们蓝翔如果不踏踏实实学本事,那跟清华北大还有什么区别呢?
这话吧,大体真是不错。
问题在于:你扪心自问一下,有没有觉得这话你很不认同?居然胆敢把一个技校和北清相比!还要显摆你更优越?
—— 首发 扯氮集 ——
说明
本文可以在不改动内容的前提下自由转载,转载请在文末标明如下信息:
魏武挥,科技专栏作者,执教于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天奇阿米巴基金(skychee.com)投资合伙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及时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