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入《心迷宫》 人性挣扎无善恶

《心迷宫》中的人物大多没有传统的正反面形象,没有好人与坏人,只有人性挣扎之下的男人与女人、父亲与儿子。而故事错综复杂险象环生,颇有低成本科恩兄弟的怪咖风范,也可看作中国版《罗生门》或者《杀人回忆》。

闯入《心迷宫》 人性挣扎无善恶

蒋珈伊

好的电影像是洋葱禁得住层层剥开,外在用合理的场景、优秀的演员、有冲突的情节来满足观众的感官;进入里层,编剧和导演会用故事深处的辛辣刺激到观众的内心。作为一部   诺兰范儿的烧脑型犯罪悬疑电影,《心迷宫》就是这样一颗洋葱。

这部电影充满了黑色幽默,不是喜剧却总有撩人发笑的情节。一具突然出现的烧焦的尸体是故事的圆心,渐次打开了一个村子里几家人的秘密和心事。故事非线性讲述,经典的环形叙事令人着迷,层层递进中把一个不知何时会炸的雷传递到下个人手里。关系紧张的村长父子、村中妙龄少女黄欢、遭丈夫暴力的村花丽琴、欠了一屁股赌债的村痞白虎、老实巴交的村小卖部老板、村花的旧情人奸夫……诸多看似毫不相干的人物因为这具尸体的出现串联在一起。作为一个主打多角度叙事的群像戏,人物众多线索繁杂,一连串怪事发生,村民们越来越困惑,清廉的村长面对儿子闯祸、少女失踪、村花丈夫意外死亡、村痞欠赌债被抄家一系列事件深感无力。

围绕尸体的真实身份,《心迷宫》出现了三次转折,最后以无言的和解和荒诞的黑色结局收场。“巧合皆为宿命,偶然亦是必然。”正是电影巧合中的这些戏剧冲突带来了重重意外的趣味性和娱乐性。村里人物间的根本矛盾----父子间的对立、欲求与现实的矛盾、奸情和婚姻的矛盾,与抽丝剥茧的故事相得益彰,令人获得了真实与紧张的观影快感。

电影对人性善恶天平的掌控令人称赞,开场就出现了人物在一念之间的犹豫和焦灼,心魔乱舞,几经挣扎。在村长身上,他的内心波动也大起大落,精彩异常。片中人物大多没有传统的正反面形象,没有好人与坏人,只有人性挣扎之下的男人与女人、父亲与儿子。而故事错综复杂险象环生,颇有低成本科恩兄弟的怪咖风范,也可看作中国版《罗生门》或者《杀人回忆》。

中国北方的山村在影片中是具有重要功能的故事场景,透出一种暗流涌动破土而出的大地之气。而非过往那些中国电影,只顾贩卖了乡土民俗。在这部电影构造的中国农村故事中,芸芸众生全都浮出水面,每个人又都深陷其中,片中哪怕是一枚徽章、一部手机,《心迷宫》也不忘把细枝末节交代清楚,甚至用它们透露出潜在的信息。

值得玩味的是,村长儿子与女友闯祸出逃的旅馆、村花与旧情人偷欢后的房间里,村长晚上出门时的家中,电视机里都播放着相同的大猩猩节目,暗示了一系列事件都是同一段时间内发生的,环环巧合,事事勾连,而真相却又迷失在影片每个当事者的“心迷宫”中。这种令人赞叹的叙事技巧,使人不由想起美国导演格雷格•马克斯于2003年拍摄的一部电影《11点14分》。

故事逻辑的雕琢令《心迷宫》的观影体验渐入佳境,没有明星,没有特效,坐在影院里真真切切感受一个农村悬疑故事的感觉也是很爽。观影之前就看到评论说《心迷宫》集“科恩兄弟荒诞幽默风格+诺兰极高精度复杂叙事+芬奇阴暗虐心精致剪辑+刁亦男影像风格”于一片,让人完全没法喘息,只能被节奏带着走,完美的三段式剧本、欲言又止的呈现方式与百分百本土化后的科恩兄弟式黑色幽默,波澜不惊中展现了电影形式的魅力。

最后有一幕,灰黑色调的背景中弥散着焚烧过后的烟雾,父子在无处埋葬的棺前对望,村长的倦容下,似乎也埋藏了整个村庄生态下不可言喻的秘密。《心迷宫》每每转折产生的趣味也来自于所看到事件和人物行为“互为因果效应”的最大化----愚蠢隐藏尸体,无谓地撒谎,仓惶地逃跑,蹩脚地设计圈套以及各种黑色幽默的巧合。整部电影比《白日焰火》更重口,比《烈日灼心》更焦灼,荒诞之处会让人想起当年那部《疯狂的石头》,闪耀着黑色喜剧的光芒,却又不失中国式农村现实的合理性,从这个角度说,称《心迷宫》为2015年度神作一点也不为过。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