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之上还有什么?

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你能够镇静而又激动地欣赏着过程的美丽和悲壮……从不屈获得骄傲,从苦难提取幸福,从虚无创造意义

严正声明: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载时务必注明作者及文章来源:异见(微信号:yijian1000),否则必举报并保留进一步追责的权利。

文/张守涛

十年前,读完余华的小说《活着》,我曾经以为我们活着仅仅是为了活着,如浮云流水般,转瞬即逝毫无意义。那时有位同学问我“人为什么活着”,我回答说:“为了明天更好地活着而活着”。随着阅历的增深,我逐渐意识到我们绝非仅仅为活着而活着,就像巴金先生所言:“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如果我们仅仅为活着而活着,那和其他生物有何区别?

我们究竟为什么而活?其实,答案也许很简单,为满足我们的需求而活。而我们有哪些需求呢?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我们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五大需求按照层次由低到高。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等生存需求只是最基本的需求,其上还有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从这个角度看,活着之上还有什么就一目了然,即还有社交、尊重、自我实现。如阎真小说《活着之上》的主人公聂志远虽然也需要工作、职称、金钱等活着的“硬件”,可他更渴望人格的尊严、自我的实现,始终怀有学术理想,做人做事总有底线。他不会为了八万块钱写虚假的企业家自传,不会为了副教授的职称去四处“拜码头”,不会为了讨好领导而抹杀自己的良心。虽然他成不了自己景仰的曹雪芹那样的文化英雄,可他也“不愿在活着的名义之下,把他们指为虚幻,而是在他们的感召之下,坚守那条做人的底线”,即使这也很艰难。“毕竟,在自我的活着之上,还有着先行者用自己的血泪人生昭示的价值和意义。否定了这种意义,一个人就成为了弃儿,再也找不到心灵的家园。”

人生在世,向来不易,肉与灵的矛盾始终存在,肉总是沉醉于世俗,灵却总是渴望超越世俗,何况还有各种天灾人祸、世事无常在时刻迎接着我们。可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要活着,而且要活得有价值、有意义。“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你能够镇静而又激动地欣赏着过程的美丽和悲壮……从不屈获得骄傲,从苦难提取幸福,从虚无创造意义”,双腿瘫痪又患绝症的史铁生如是说,他也如是找到了自己的生命价值,在写作中实现了自我。

极其写实的“聂志远”、极其残疾的史铁生都在追求“活着之上”,我们其他人为什么做不到?再寒冷的冬天也有青松盎然,再肮脏的淤泥里也有莲花盛开。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做不到,而是我们不想做。我们往往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甘于平庸,不去追求活着之上。因为追求活着之上,可能活着之下就不能活得很好,比如牺牲世俗的功名利禄。

可高山上的风景总比平原上的美丽,笼子里的鸟虽然饭来张口却不自由自在。既然活着,我们就不能仅仅活着,一定要活出价值和意义,方不枉这一生风尘。

看我,看世界!关注公众号:异见(微信号:yijian1000),回复守涛,查看作者更多精彩文章:《失宠时代却赢得历史,沈从文的生前与身后》、《凯歌“下山”,不料“四面楚歌”》、《这本书可以两天读完,也可以两周读完》《“新青年”的“弑父”之战》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