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软如水、薄如蝉翼的一层织物,真的会改变2015年加拿大整个选情么?
2008年的加拿大联邦大选被认为是加拿大政治版图发生结构性变化的关键点,正是自那届大选起,哈珀(Stephen Harper)和联邦保守党奠定了坚实的执政基础,从摇摇欲坠的少数执政党一步步成长为战后不多见的多数执政党,也正是自那届大选起,一度被称为“当然执政党”的联邦自由党就此一蹶不振,如今甚至落到议会第三党的尴尬地位,而之所以发生这样的改变,公认的“胜负手”是当时联邦自由党党领迪安(Stephane Dion)自己所提出并一路顽固坚持的、不合时宜且不受选民欢迎的强制性碳税(Green Shift)。
本届选举是在一种特殊的氛围下拉开竞争帷幕的,官方反对党联邦新民主党在选战之初人气一路领先,联邦保守党虽几度夺回“杆位”,却始终拉不开距离,有观察家戏言,除非联邦新民主党党领唐民凯(Thomas Mulcair)也像2008年的迪安那样,犯一个类似“碳税”的大错被哈珀抓住,否则这种纠结的选举局面将很难被打破。
人们曾一度以为,这个“2015选举年的‘碳税’”可能是TPP问题上的表态,但并不是——TPP或许让一力推动它的哈珀和联邦保守党稍有加分,却并未让直言反对它的唐民凯和联邦新民主党大幅减分,因为加拿大选民的确不怎么了解TPP这个即将切实影响其生活和利益的东西(6月民调显示3/4的加拿大受访者甚至根本没怎么听说过TPP这个概念),更因为多数普通加拿大人暂时对TPP不置可否,而联邦新民主党的“铁票仓”工会更是反TPP的急先锋。
但“2015选举年的‘碳税’”似乎还是出现了,这就是面纱(niqab),柔软如水、薄如蝉翼的一层织物,真的会改变2015年加拿大整个选情么?
面纱门始末
所谓“面纱门”始于一个穆斯林女移民祖内拉.伊斯哈格(Zunera Ishaq)的一项个人申诉。
伊斯哈格本已递交了加入加拿大国籍的申请,并且获得批准,但她得知,根据加拿大联邦公民及移民部的规则,所有宣誓加入加拿大国籍的人在宣誓仪式上必须“完全露出正脸”,这意味着她将不得佩戴作为伊斯兰教逊尼派瓦哈比派女教徒标志的面纱(niqab)。她以“联邦移民部规则干涉人身自由”为由,向联邦最高法院起诉,今年2月,联邦最高法院裁定联邦公民及移民部败诉,要求后者不得干涉戴面纱宣誓入籍的行为。
对此联邦公民及移民部表示不服,并提出上诉,要求暂缓执行联邦最高法院裁决。9月15日,联邦最高法院作出终审裁决,驳回联邦公民及移民部的上诉要求,维持原判。
对此伊斯哈格本人和她的律师瓦尔德曼(Lorne Waldman)表示“欢迎和满意”,但联邦保守党则表示不满,联邦保守党发言人麦克拉斯基(Chris McCluskey)称,对最高法院的裁决结果表示失望,因为允许佩戴面纱宣誓“违背了开放、平等的加拿大价值观”。
原本这不过是一件普通的旧案,仅仅因为加拿大司法程序的拖沓才拖延至大选投票日前发酵,但此刻适逢“难民门”在欧洲乃至全世界搅起一池春水,加之此前包括去年10.22国会山庄血案在内,一系列和族裔、宗教有关的非常事件影响,公众对穆斯林移民、对在欧洲被视作原教旨主义招牌之一的瓦哈比派面纱态度敏感乃至反感,“面纱门”也便毫不出意外地成为选举中各党派、党领期待已久的一大“劫材”。
9月24日,各党领如约在蒙特利尔加广媒体举行首场法语辩论,既定主题原本是服务、经济、政治民主、环保、国际政策与外交5个“常规大项”,但鉴于法语的特定受众集中在魁北克省,而面纱问题在魁北克省又是矛盾最突出的省份,唐民凯和联邦自由党领小杜鲁多(Justin Trudeau)相继拿面纱问题向哈珀发难,指责联邦保守党在这个问题上“虚伪”。
然而选后民调证明,面纱问题恰成了唐民凯和联邦新民主党的“碳税”:9月27日Abacus Data民调显示,联邦保守党民调支持率稳定在32%,居于首位,联邦自由党29%次之,联邦新民主党则滑落到第三位,仅有27%。
更要命的是,在两个人口大省联邦新民主党的民调结果更糟:安省其支持率仅26%,低于联邦保守党的36%和联邦自由党的33%;直接受9月24日法语辩论影响的魁省则最突出,尽管联邦新民主党支持率仍居第一位,但仅有30%,较9月11日的上次民调暴跌17%,联邦自由党从上次的22%微升至24%,联邦保守党和魁人集团则分别由上次的10%和14%,飙升至21%和20%。
尽管正如许多分析家所言,各家民调结果有不小差异,且加拿大大选最大的特点是“民调风向转得快”,但此时距10月19日投票仅剩10天时间,出现如此“胜负手”实在让人瞠目结舌。
对于唐民凯和联邦新民主党尤其如此:魁省可是万万输不起的,甚至小胜都不行——2011年大选他们正是靠着在魁省的异军突起,才历史性地成为官方反对党(议会第二大党)的,如今下院308个议席中联邦新民主党有95席,其中54席来自魁省,一旦有所闪失,后果可想而知。
面纱门在持续发酵
对于哈珀和联邦保守党而言,没有什么比对手自己露出类似“碳税”这样的大破绽来得痛快了——尤其选情如此胶着,时间节点又如此关键的当口,他们当然要乘胜追击。
先是联邦保守党表示,一旦在大选中获胜,将在组阁后100天内推动立法,将“公共场合和公共服务领域禁止佩戴面纱”正式列入立法,继而哈珀总理本人于10月7日在萨斯喀彻温一次竞选集会中公开表示,他“会考虑”禁止向拒绝摘除面纱者提供联邦公共服务,并称“既然多数国民觉得应该如此那就应该如此,就这么简单”。
耐人寻味的是,哈珀和联邦保守党似乎认定“面纱门”已让唐民凯和联邦新民主党灰头土脸,无需再动尴尬以免节外生枝,他们最新一轮的攻势居然对准了此前在这一问题上相对暧昧的小杜鲁多和联邦自由党。在联邦保守党最新30秒电视广告中,他们讽刺小杜鲁多,说“他似乎觉得在面纱问题上大多数魁北克省人的意见是错的”、“小杜鲁多的价值观和魁北克省的价值观完全背道而驰”。
事实上联邦保守党在“面纱门”问题上的穷追猛打和“火力转移”早在10月2日TVA组织的第二轮党领大选法语辩论中便初露端倪,当时哈珀在辩论时出人意料地称赞魁北克省政府“决策明智”,而众所周知,魁北克省现执政党是联邦自由党的盟友——魁北克省自由党。
答案很简单:魁省自由党的库亚尔(Philippe Couillard)政府推动该省落实一项省立法,规定省政府的公共服务只能提供给不佩戴或摘下面纱者。哈珀使用了“以彼之矛攻彼之盾”的手法,通过赞美魁省自由党来令联邦自由党尴尬、失分。
联邦自由党和小杜鲁多显然有些不知所措,他们只是机械地重复9月24日以来的既定口径,即“尊重面纱权”的理由是“尊重和保护少数人权利”,但从目前情况看,这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守势战略可以让联邦自由党少丢分,但远不足以扭转已显被动的选举局势。
倒是素来有攻势传统的联邦新民主党还在努力反击,唐民凯不厌其烦地提醒公众“不要被分心”,指责联邦保守党是在搞“选举操作”,甚至提醒大家“并非只有自由党人出尔反尔,保守党人在这个问题上也半斤八两”。
某种意义上唐民凯不无道理,正如“面纱门”尚未和选举选情捆绑前许多观察家所指出的,虽然加拿大公众对面纱问题早已普遍反感、敏感,但根据联邦公民及移民部的资料,自2011年“入籍宣誓必须暴露全脸”的规则出台至今,因拒绝摘除面纱而未能入籍者仅有区区2人而已,不仅如此,在尚未确定今年选举日期的3月,联邦保守党籍的财政委员会负责人克莱芒(Tony Clement)还表示“不赞成在职场或生活中执行‘面纱禁令’”,当时不论哈珀或联邦保守党内其他要人对此均不置一词。
是选举门又不仅是选举门
问题如今是选举期间。
由于前述种种原因,加拿大选民、尤其魁北克省选民对“面纱问题”已十分紧张和高度敏感,尽管一些穆斯林领袖,如魁北克省清真社区大伊玛目穆罕默德.哈菲德(Mohamed Hafid)努力扭转社会和公众诸如“清真寺是不安定之源”、“穆斯林等于恐怖极端嫌疑”等“思维定势”,强调“80%的极端暴恐受害者是穆斯林本身”、“清真寺是和平开放的”、“尊重加拿大多元文化特质”,并含蓄抱怨“社会对穆斯林不公平”。他们指出,能够合法移民加拿大的穆斯林多数是偏世俗且受过高等教育的,比如在魁北克省穆斯林社区中占据人口优势的摩洛哥裔和突尼斯裔就是如此,可“拥有两个大学文凭的年轻人在加拿大只能开出租车,写字楼仅仅因为他们姓穆罕默德”。但在“难民潮”和“暴恐阴影”的综合作用下,这些努力和辩解显得苍白无力。
魁北克本土的联邦政党——魁人集团力图在“面纱门”中表现得更超脱一些,其党领杜锡(Gilles Duceppe)多次呼吁“面纱归面纱,大选归大选”、“不要把面纱问题当作选举杠杆来操纵”。魁人集团在面纱问题上的立场是明确而持续的,即支持在公共场合及政府服务领域禁止佩戴面纱,但他们显然不认为自己能从“面纱门”中获得选举利益。
问题是擅长负面新闻操作的联邦保守党和哈珀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新碳税”的天赐破绽——何况这个话题原本还是唐民凯先挑起的。
更棘手的是,这恐怕还不止是“选举问题”这么简单。
如前所述,“面纱诉讼”其实并非选战时突发,加拿大社会对“面纱”和其它“特定宗教符号”的敏感已变得越来越普遍和激烈,不仅如此,随着“面纱禁令”在法国(2010年)、比利时(2011年)成为法律,并在2014年获得欧洲人权法院支持,加拿大社会的“反面纱情结”变得更加理直气壮,并在某些特定刺激下会和对立意见产生激烈碰撞。
从目前民调情况看,10月19日的大选很可能会产生一个少数政府,这意味着任何一个政党都不可能在联邦下院获得过半票数,在这种情况下,联邦保守党若果真推动禁止面纱的立法(或相反,组织少数政府的是联邦新民主党,并推动允许佩戴面纱出席入籍宣誓的立法),都可能导致下院再度解散,并触发新的大选。
耐人寻味的是,据悉“面纱诉讼”的当事人祖内拉.伊斯哈格已被邀请出席预订在10月19日、也即大选投票当天的入籍宣誓仪式,届时她是否会仍旧佩戴面纱到场,倘果真如此仪式主持者将如何应对,都绝对是值得关注的。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及时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