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多妻还是一妻多夫?

一夫多妻和一妻多夫都会引发伦理问题。解决三千万光棍的根本对策是立即放开生育。

10月18日,上周日下午,应监制马庆云先生的邀请,假装了一回文青,在朝阳9剧场观看了短片《四喜》。

这是一部无法登上院线的独立文艺短片,因为参加青年电影节而有幸能与少数人见面,不至于湮灭世间。片子很短,讲述的故事也很简单,就是一个北漂的艺术青年回家过年、几天可发生的一段经历。

(四喜创作团队:左三 导演董紫阳 左二 监制马庆云)

没有城市的喧嚣,影片直接就从回家的中巴车行程开始,乡亲们有一搭没一搭地闲侃。我想这些熟悉的乡音,在一直低头的主人公听来,的确有些无趣,却又充满温暖的乡情。

中巴车在窄窄的乡间公路上不紧不慢地开着,两边是裸露着黄土坡,几乎看不到绿色的植被。虽然有阳光,但整个画面的色调是褐黄色的,一如村口坐在晒太阳的老人们的脸。

镜头缓缓推过,给人留下更深印象的不是老人脸庞上的苍桑,而是他们茫然无光甚至有些空洞的眼神。

当主人公垂着长发掩着半边脸,拖着皮箱走过,老人们的眼神突然有了几分异样的光彩,嘟囔着指指点点:长发这么长,跟个娘们似的。声音不是很大,但足以传入主人公的耳朵,他没有理会。

( 四喜剧照:看到主人公的长发,老人们突然兴奋起来)

在迎面而来的孩子陌生的眼光中,他拐进熟悉的胡同,母亲正好推着一车干草回家,他赶忙接过母亲的手推车。母亲平静地看了一眼儿子:咦,怎么还瘦了呢?主人公顺口笑着说:怎么会,都有肚子了。

丈夫还在外打工,眼瞅着儿子到家了,平日节俭的母亲趁夜去买了20元的猪肉,她要给儿子做碗肉丸子,慰劳一下。

昏黄的灯光下,一角的锅台里冒着热气,母亲斫肉的声音有节奏地响起,没有背景音乐,静静的夜显得如此地温馨。这就是家的感觉,主人公没有说话,但他显然感受到了。

(四喜剧照:贫困但坚强勤劳的母亲)

吃饭时,母子二人都拼命给对方碗里夹肉丸。20元猪肉做的肉丸,推来推去之间却仍然剩下不少。一连吃了几天,热了一顿又一顿。

而在这几天里,主人公听到、遇到了很多事情:辍学的同学当上老板发达了在城里买楼,儿时的小伙伴当上公务员买了豪车招摇过市,混得一般的也娶妻生子、事业小成。而只有他,尽管在北京上班,但依然两手空空,除了那个随身的行李箱,没有车没有房,甚至连女朋友都没有。

母亲热切的期盼和村里人处处过分热情的关注,让主人公明显感到了无比巨大的压力。

(四喜剧照:坐在村头抽烟晒太阳的堂哥)

有些紧张的他在吃晚饭时不小心把盛肉丸的碗摔破了。要强的母亲突然莫名地发火了,她怒气冲冲地捡起掉在地上的肉丸,用水冲涮了一下,便摔在桌子上。接着开始训责儿子不听话,给他做的肉丸不好好吃,非得等到要坏了。

主人公紧张地不知如何是好,他只好站在原地,低着头一动不动。空气在此刻突然凝固了。看到似曾相识的情景,小时家庭穷困的我也感受到了莫名的压抑。

过了良久,主人公在母亲的怒喝之下,捧起碗把从地上捡起的肉丸一个一个地吃了下去。主人公用长发掩住了自己的脸,暗黑的背景之下,母亲一遍又一遍充满怒气的责备,混杂着主人公机械地咀嚼肉丸的声音,沉闷和压抑到达了顶点,令人窒息。

(四喜剧照:主人公在母亲的责备声中吃肉丸)

突然画面全部黑了下来,新闻联播的正能量新闻播报声音适时响起,飘在村子的上空。幸福欢快的声音和全黑的画面,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正如矗立在山坡上的大风车与破落的农村格格不入那般。

影片的最后,主人公骑着摩托车来到村外的原野,这里没有家中的局促,他可以敞开自己的心扉。一声洪亮的歌声脆然划破原野,异常地明亮、铿锵,似乎他在用尽全身所有气力,肆意地发泄自己内心的压抑,唱出自己对自由和机遇的渴望。

(四喜剧照:只有在这里,主人公才感到不那么压抑)

整部短片非常朴实平缓,并没有什么表演上的特别出彩之处。它就像一张简洁干净的素描画,把繁华城市与贫困农村的巨大差距,现代工业与落后农业的强烈反差,农民朴实又不乏市侩的价值观,年轻人无法获得公正发展机会的苦闷和压抑,都一一地描绘了出来,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让观众自己观摩、思索。

(四喜剧照:现代工业的风车与黄土的贫瘠形成鲜明对比)

《四喜》艺术和技术上的好坏,作为外行我无法作出评价。但至少我认为,这是一部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人性矛盾、能引起观众情感共鸣、让人回味思索的短片。而这些,恰恰是我们现在的国产影片所有意无意忽略甚至是逃避的东西。

或许有人会认为,导演兼主演董紫阳同学的内心不够阳光,事实上并非如此。当同学的孩子站在炕上推开窗户时,他给了一个非常明亮的特写镜头:灿烂的阳光映着孩子天真开怀的笑容,谁能说这不是创作者想表达主人公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和期盼呢?

(四喜剧照:天真的孩子试图打开故乡的玻璃窗户)

【作者介绍:蚂蚁虫,科技评论人,专栏作者。微信公众号:蚂蚁虫(miniant-cn)】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