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自己设计葬礼”是精彩的生命课堂

近日,在华师附中“欧洲文化巡礼”选修课上,老师给学生们留下了一道作业题目:试想,如果有一天你离开了人世,在你的葬礼上,你的家人或朋友会如何回忆你?

文|郭元鹏

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中,也往往回避“死亡”这个话题,但广州华师附中的学生们却提前为自己“策划”了一个葬礼。近日,在华师附中“欧洲文化巡礼”选修课上,老师给学生们留下了一道作业题目:试想,如果有一天你离开了人世,在你的葬礼上,你的家人或朋友会如何回忆你?同学们交来的作业让老师感到惊讶。(12月15日《南方都市报》)

在中国人的传统认知里,有很多东西是需要避讳的。人们回避死亡的话题,人们甚至不愿意涉及一切和死亡相关的物品,像殡仪馆、太平间、寿衣店这样的地方 能躲多远就躲多远,觉得这些都是不吉利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甚至连和死谐音的4这个数字也是回避的。居民楼没有4层的说法,车牌、手机也躲避这个数字。这种现象的出现,都是我们没有正确认识生命造成的困扰。

学校开设“死亡课堂”,让学生们为自己设计未来的葬礼,这在很多家长看来,这样的学校,这样的教师都是不可理喻的,觉得这碰触了社会认知的底线。其实,这种“死亡课堂”恰恰是一场精彩的生命课堂,它也正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正确面对的。

有人说,开设“死亡课堂”传递的是灰暗,是消极,是苦涩。其实并非如此。死亡只是一种自然现象。有生就有死,当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生物,来到这个世间的那一刻起,是生的开始,也是死的进程。我们都在每一分每一秒的迈向自己的坟墓。正确的面对死亡,其实更是一种激励,是激发人们用有效时间储备“致青春”的力量。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而恰恰是我们没有看到有限的生命时间,将更多时间浪费在了无聊的事情上。有了“死亡课堂”的教育,就能够让学生更加珍惜宝贵的生命。

不仅如此,还能让大家理解生命的意义,愿意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加有意义。少些无聊的猜忌、攻击、黑手,多些对生命温暖的传递。当每一个人都通过“为自己设计葬礼”感受了生命真谛的时候,每一个人的心里都会多些健康的色彩,阳光的温暖,心田也就有了鲜花般的艳丽了。

最为关键的是,认识了生命,认识了死亡,我们的心理世界就能少些极端的现象。当亲人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固然大多数人都会慢慢的让悲伤的心情缓过神来。可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因为难以接受这个现实,而涂抹了悲催的人生色彩。有的人为此自杀,有的人郁郁寡欢,有的人患上精神疾病。心里装满亲情是柔软的。但是,当对死亡的认知发生了幻觉的时候,到了无法自拔、难以接受的地步的时候,则说明我们对于生命和死亡的认知是出了问题的。

“为自己设计葬礼”,老师给出了很多假设。其实,这些假设更是一种善意的提醒。“死亡课堂”不仅不是灰暗的,而且是阳光的,这是一堂精彩的生命诠释和认知。

西德总理勃兰特帮倒忙 助推中东战争爆发

日媒:中国或不再重视东海争端 愿为合作让步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表百家,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长按或扫描以下二维码订阅微信公众号 maisixiang1,成为整百订阅用户,将获赠一本我的签名本新书《摸着历史过河》。礼物都准备好了,就等你出手了。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