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食堂”,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文明前行

“食不言寝不语”,这句流传两千多年的古训,在中山一所学校得到了实践。

文|郭元鹏

“食不言寝不语”,这句流传两千多年的古训,在中山一所学校得到了实践。中山市纪中三鑫凯茵学校推出了“无声食堂”,倡导就餐过程中,学生安静文明用餐,以微笑、眼神以及统一的手势语与老师沟通,从而达到集体安静、有序就餐。校方表示,倡导“无声食堂”,不是说绝对的不讲话,如确需沟通,要尽量做到轻声细语,不对周围人造成干扰。(12月24日《南方都市报》)

“无声食堂”顾名思义,就是没有声音的食堂,就是倡大家在就餐的时候多些文明。不发出声音如何沟通?学校设计了一套沟通交流手势。伸出一只手指代表饭,伸出两只手指代表菜,伸出三只手指代表汤,伸出四只手指代表特殊情况。饭毕只要伸出Ok的手势,管理人员就知道可以收拾餐桌了。

对于“无声食堂”的推行,质疑的声音很高。有人说,让所有师生和管理人员都使用手势,能确保沟通交流的通畅吗?其实,学校设计的手势已经完全可以保证就餐的交流。在食堂就餐,需要交流的地方并不多。主要会存在于购餐环节,无非是要饭、要菜、要汤等等,这些手势可以确保购餐交流。再说了,就餐的环节用时也不会太长,也就是10多分钟到20多分钟的样子,忍一忍也就过去了。

最为关键的是,“无声食堂”是在各个方面都有益处的。从食物消化的角度来说,专家早就提出了吃饭不易说话的健康理论。这是因为在吃饭的时候说话,会影响饭后消化,对身体健康不利。从预防细菌传播角度来说,更有着不少好处。在我国第一次出现禽流感的时候,就有专家提出改变传统就餐交流模式,提倡在公共场所就餐 “悄无声息”,这主要是为了杜绝唾液在空气中的传播,以及交流的时候,唾液飘散到其他人的饭菜里。而且,吃饭不说话,尤其是在公共场所吃饭不说话,还是对他人的尊重,大声喧哗的食堂,谁都会感到不舒服。

咱们中国人有个习惯,就是将餐桌当成了“交流思想”、“沟通情感”的地方。很多人都把就餐说成是有“应酬”也就是这个道理。就餐不是单纯的就餐,被赋予了很多功能。上级领导检查会在就餐时了解情况;商人谈生意会在就餐时交流想法;朋友之间也会在就餐时交流情感。这种就餐模式有很多坏处。就餐就应该是单纯的就餐,不应该赋予太多功能。在就餐的时候沟通交流已经成为千年风俗习惯。不过,在现代文明时代,确实应该改变这种习俗。

由于这种习俗已经根深蒂固,要想彻底改变也并非是一日之功的事情。起初出现难以接受的现象,遭遇舆论的质疑也是不可避免的。希望中山市的这所学校能抵挡住舆论的口水,将“无声食堂”进行到底。当大家看到“无声食堂”的好处之后,也就会习惯成自然了。

“无声食堂”是对就餐习俗的善意挑战,也是此处无声胜有声的好事情。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表百家,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长按或扫描以下二维码订阅微信公众号 maisixiang1,成为整百订阅用户,将获赠一本我的签名本新书《摸着历史过河》。礼物都准备好了,就等你出手了。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