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老师真面目”是笑话更是警示

云南警官学院《刑法分则》任课教师白伟回应称“期末考门槛题选任课老师”确系他出的考题。出题的原意只为提醒师生之间应相互认识,并无刁难之意。

文|叶祝颐

1月7日下午,网友@-警小天-的微博贴出一道“神题”——选择本学期《刑法分则》的任课老师。题干部分特别提醒:“本题答对不得分,答错扣41分。”可供选择的4个教师分别为向群、白伟、郝薇、钟华。云南警官学院《刑法分则》任课教师白伟回应称“期末考门槛题选任课老师”确系他出的考题。出题的原意只为提醒师生之间应相互认识,并无刁难之意。(1月8日上游新闻)

尽管出题老师的初衷只是师生之间应相互认识,并无刁难之意,但是该“神考题”也观照了学生经常缺课,老师与学生见面少的尴尬现实。学生不认识给自己上课老师的姓名,老师又何尝认识自己的学生呢?学生平常缺勤,老师进行了详细记载,尽到了告知义务没有?更重要的问题是,师生不互动、不交流,这些学生如何完成学业,戴上学士帽、硕士帽呢?这些问题显然不可小视。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表示,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大学生毛入学率提高到30%,总规模比世界排名第二的美国多一千多万。成绩的确不可轻看。但是教育规模第一也不能脱离我国人口基数最大的国情,而且受教育者文化程度的提高与其科学文化素质是否名实相符,还不好说。

虽说我国大学生数量让人刮目相看。但是人才培养质量令人堪忧。不仅大学师生互不认识,就是彼此认识,也很难潜心做学问,搞研究。虽说大学生绝对数量上去了,但是师资队伍建设并没有同步跟进,高校学术腐败,老师与学生用剪刀与糨糊写论文的事屡见不鲜。有些导师带几十名研究生,研究生与导师长期不见面,导师把研究生当作廉价劳动力的情况比较普遍。

曾有报道说:“当下,研究生导师往往被学生称呼为老板,这不仅是因为学生的论文能否过关,导师说了算,还因为研究生要给导师打工,成了廉价劳动力。有些研究生整天做着导师交给的与专业毫无关系的项目,导致学业荒废。”本科教学呈现放养状态,硕士导师“一个茶壶三十个杯”,博士教育也存在师资不足的情况。教育部副司长黄宝印曾坦言,博士培养面临着规模和数量较大但质量严重不足的问题。数据显示,我国每位博导平均带5.77名博士,比例远远高于国外大学。

大学生教育质量下降,就业也不理想,大学还有多少吸引力?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说过,“大学之谓,非大楼也,乃大师也”。 现在,大学房子越盖越豪华,收费越来越高,但是老师越来越不像老师,学生越来越不像学生,有的大学将学士帽、硕士帽甚至博士帽敞开对外批发,高等教育质量不断下滑,大学精神不断沦落。这或许比学生不识老师真面目的笑话更值得反思。教育部放慢扩招步伐,督促高校与科研院所改良教育生态,主动适应社会需要,高等教育由追求数量向注重质量华丽转身,是时候了。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表百家,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长按或扫描以下二维码订阅微信公众号 maisixiang1,成为整百订阅用户,将获赠一本我的签名本新书《摸着历史过河》。礼物都准备好了,就等你出手了。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