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女婿村”映照了多少社会现实?

马堡子村外出做上门女婿的占到全村成年男性的79%,“大部分70后男子离开村子做了上门女婿,80后、90后除非做上门女婿,否则很难在当地找到媳妇。

文|郭元鹏

马学东是宝鸡马堡子村人。约10年前,在宝鸡打工的马学东在当地入赘做了上门女婿。马堡子村村主任李智军告诉华商报记者,他做过粗略统计,马堡子村外出做上门女婿的占到全村成年男性的79%,“大部分70后男子离开村子做了上门女婿,80后、90后除非做上门女婿,否则很难在当地找到媳妇。”(1月11日《华商报》)

起初看到这则新闻的标题,笔者还是满怀喜悦的。这是因为,我错误的以为这是思想观念的变革。可是,当看完整篇报道,我发现我错的一塌糊涂。“上门女婿村”的出现不仅不是思想的革新,而是现实的无奈。不当上门女婿,就娶不上媳妇。一个“上门女婿村”映射了多少现实的无奈?纾解“上门女婿村”的伤痛,需要“幸福来敲门”。

这个“幸福来敲门”是指缩小贫富的差距和养老的无奈。只有经济差距缩小了,只有养老无奈终结了,我们才能有公平之下的幸福,和谐之下的幸福。

首先,需要填平收入差距。宝鸡马堡子村,显然是与现代文明遥距十万八千里的。在这个村子里,外出做上门女婿的男性占据了79%,而80后,90后如果不当上门女婿就娶不上媳妇。说到底这还是穷根造成的。笔者希望出现更多的“上门女婿村”,可是希望这样的村子是因为观念的革新,而不是被生活逼迫出的无可奈何。

党中央、国务院已经规划了一个精准扶贫的宏伟蓝图。但愿各地各部门都能把高层的精神,领会深、领会透,拿出更多的精力,让每一个人都不在时代的发展潮流中被无情的“拍在沙滩上”。这就需要真心扶贫,这就需要变革扶贫的考核机制。这还需要反思社会分配制度存在的诟病。

其次,需要纾解养老焦虑。我们需要婚姻形式的变革,我们需要上门女婿几个字再也不是稀奇的字眼。可是,我们不需要被生活逼出的无奈的上门女婿。为何出现了“上门女婿村”?这其实是那些“独女户”的养老焦虑。他们畏惧今后老无所养,畏惧孤独的晚年生活。可是,当已经进入老龄时代的我们,却出现了“北京100年后能排到公益养老床位”的时候,我们面对老龄时代是不是有点无所适从,手忙脚乱了?

这需要提前规划好养老的工作。虽然计生政策变革了,虽然二孩时代到来了,虽然这些变革可以舒缓这种养老焦虑。但是,对于已经为人口计划作出贡献的,已经不可能再生育二孩的家庭,我们的养老公益事业不应该忘记他们。在计生政策造成的421、4421家庭结构面前,在一对小夫妻的家庭犹如一个养老院的社会现实面前,公益养老不能再沉默不语,不能完全推给市场,这需要政府多些担当。只有让所有老人都没有了养老焦虑,才能终结“要想娶媳妇就得来上门”的婚姻威胁。

“上门女婿村”映射了多少社会现实?化解这种焦虑,需要用政策变革实现 “幸福来敲门”。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表百家,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长按或扫描以下二维码订阅微信公众号 maisixiang1,成为整百订阅用户,将获赠一本我的签名本新书《摸着历史过河》。礼物都准备好了,就等你出手了。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