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儿科医生告急”只当小儿科

《201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1千名儿童只有0.43位儿科医生,也就是说每2300名儿童患者才配备1位儿科医生。

文|郭元鹏

《201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1千名儿童只有0.43位儿科医生,也就是说每2300名儿童患者才配备1位儿科医生。从全国来看,河南最为严重,平均每5000名儿童才有一个医生,直接导致河南很多医院人满为患。“儿科医生告急”已经成为全国现象。(1月11日《贵阳晚报》)

“儿科医生告急”已经成为全国现象。对于这一结论有人不以为然:真有这么严重吗?是不是严重,这里有不少例子可以作证:上海市新华医院入冬后,接诊增加近20%,无奈贴出告示:“儿科急诊内科等候时间需要6小时,有高烧的小朋友请先服用退烧药”;而在广州,一家三甲医院告知,因儿科医生严重短缺,被迫限制急诊儿科服务,只收治危重患儿;南京一家三甲医院的儿科也宣布停诊,原因是唯一一名儿科医生病休假。

看到这些,有些人又开始习惯性吐槽了:就因为医生少就可以让儿童等待6个小时?就因为医生生病了就可以不给孩子看病?就因为资源稀缺就可以只收危重儿童?有人直指医德出了问题。这样的指责毫无道理。这和医德真还没啥关系,这是因为儿科医生资源缺少。

面对如此尴尬情况,一味埋怨,一味谴责,都没有丝毫意义。应对儿科医生告急,还需要制度对症下药。

首先需要找到儿科医生告急的主要原因。业内人士分析出了这样几个原因,儿科医生工作高负荷、高风险、低待遇。这个问题是不得不重视的。儿科医生的高负荷是因为人员稀少,人员稀少是因为儿科没有吸引力。

对于儿科医生人才的培养应该有倾斜机制。这让笔者想到了贵州省的一个政策,为了鼓励更多人投身教育事业,贵州大学将师范专业进行了开放,凡是报考师范专业的学生,减免一切费用,并且优先安排就业。这样的办法已经运用到很多稀缺人才培养中,比如幼教的男教师。道理是同样的,为了鼓励更多人投入儿科医生这个专业,也应该出台鼓励性政策,让更多人报考儿科医学专业,这个时候不妨也借鉴免费师范生培养机制。

不愿意从事儿科医生这个专业,还有一个焦虑。那就是担心儿科风险比较大,儿童患者不同于成人患者,承受能力较低,不善表达。很多时候看病问诊根本就没有“问”的可能,这不仅增加了确诊难度,而且会有各种纠纷。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建立“医疗风险金”制度,要么通过社会保险化解风险,要么由卫生部门建立专项资金预防风险。

至于说待遇低问题,也需要改变目前的考核机制。对于医生的考核不能只是看给医院带来了多大效益,还应该结合社会效益。为儿童看病存在各种各样的困难,应该把这个因素考虑进来。二孩时代已经到了,眼下出现的儿科医生告急的现象,如果不加以重视,就会在未来遇到更大困惑。儿科医生告急,需要制度对症下药。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表百家,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长按或扫描以下二维码订阅微信公众号 maisixiang1,成为整百订阅用户,将获赠一本我的签名本新书《摸着历史过河》。礼物都准备好了,就等你出手了。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