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电影与游戏》

不管是电影游戏还是电视剧,买IP已成为一种风尚。当然,这与市场也有关系,热门的IP用了会火,有钱赚,那还何必煞费心机去搞原创呢?没原创,不创新,买版权,这是一个走不出去的死循环。

作者:王子豪

和很多人一样,我读书的时候就非常喜欢打游戏,和同龄孩子不同的是,我比较喜欢研究游戏里的剧情。我还记得那是一个燥热的热天午后,还在读高二的我花了几天的时间通关了《寂静岭2》,看到游戏的结局画面,我没有半点成功后的喜悦,通关音乐响了许久,我觉得或许这个故事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

(比起畸形的怪物,人类的内心深处更加扭曲)

美国西部的有一个遗弃之城——Slient Hill,这座城市曾经经历过南北战争,也关押过无数罪恶战犯,后来成为一座煤炭资源丰富的小镇,极端的宗教主义在寂静岭里滋生,最后小镇却在一场大火之中永劫不复,地狱之火燃烧至今让整座城市都散发着阴森的迷雾。《寂静岭2》的男主人公James因为收到了已经逝世前妻的信,决定来寂静岭寻找真相。随着游戏深入,James发现原来前妻居然是自己所杀......

(扭曲的护士其实是内心性欲的表现,三角头则是展示了残暴的一面)

寂静岭带给我的震撼,让我对游戏艺术有了新的认知。砍怪升级对我来说就好比嚼蜡一般的无聊,生动的人物性格和曲折的故事情节更容易吸引我。或许也正是这个原因,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爱上了电影。伟大的第七艺术是光与声的表演,当我读大学之后开始更深入的了解电影,我才发现——游戏与电影居然是那么的相似。

真实OR假象?画面之美

不管是游戏还是电影,画面是构成观众体验的第一映像。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电影一般是由每秒24帧连续运动的画面组成,24格每秒已经是80余年来的世界规范。电影画面在构图和镜头的表达语言上都有着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游戏画面就没有那么多的讲究了......能看就行。

(《都灵之马》匈牙利导演贝拉·塔尔作品,这货以前就是摄影师,专拍哲学片)

(《五军之战》就是以48帧拍摄的电影,据说48HFR版本的看起来更流畅,当然国内大部分影院还是24帧播放器)

至于游戏,不像电影放映存在同一幅画面反复刷新的问题,所以一般的动作类游戏必须超过48FPS的容忍底线。一秒内刷新的画面越多越流畅,也就是人们所说的FPS值。不过游戏CG技术与电影的真人拍摄存在差异,由于处理器芯片的性能限制,游戏画面是以多边形的处理为主。所以我们在早期看到的游戏画面在表达上有着很大的缺陷。

(劳拉胸部进化图)

(早期游戏就是以真人拍摄的形式替代模拟画面,所以玩起来感觉就像是电影)

随着技术的提高,摩尔定律发挥了它的作用。处理器能够胜任超级复杂的场景,游戏画面越来越接近现实。CG动画电影的技术其实就是游戏里的即时渲染动画,这两者没有太大区别,可是由于CG渲染需要大量的经费和时间,所以也导致CG电影成本偏高,在十多年前敢把游戏动画技术拿出来做电影的人几乎没有。

(2001年,史克威尔砸了1.31亿美元搞了一部《最终幻想 灵魂深处》最后只赔成了SB)

但是,这都是14年前的事了。现在的三维动画水平已经走向了模式化,成本控制相对降低,画质也是飞跃提升。《大圣归来》制作成本不到4000万,大部分钱都花在了宣发上,一下收回9亿票房!相当惊人,我没有理由不相信《大圣归来》在这个IP横飞的年代不会被改编成手游,在手游君眼里看来这只是时间问题。当然,不仅仅是电影,游戏在画质上的提升,更是恐怖的。“显卡杀手”系列多年来荣获最佳画面王冠的称号,很多游戏画面在这些年来也趋于真实。

(《寂静岭P.T》采用了最新的FOX引擎,画面达到了难以想象的逼真程度)

交互带来的影响——无限真实

无论是玩游戏还是看电影,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定的代入感。艺术作品的表达好与坏就靠这一点,只不过在手游君看来,这一点已经被玩坏了......

就现在的发展趋势来看,游戏制作人更乐意把玩家带到游戏世界里来。这有就是我们所说的——交互。玩家可以定制主角长相、性格,你所做的一切都决定着故事的走向。特别是RPG(角色扮演)类游戏,其代入感之强烈,故事情节生动感人会让玩家产生共鸣。

(国产三剑之一《轩辕剑 天之痕》,一男两女经典套路,还被改编成电视剧)

代入的故事性如果很强的话,就带来一个问题——我们是玩游戏还是看电影?这游戏跟电影还有区别吗?

既然游戏的发展方向都在往体验和交互走,那我们还玩什么游戏啊?直接做成电影不就行啦?拿《使命召唤》系列来说,每个玩家在看过场动画之后都会说“这就是一部电影啊!”

(《使命召唤》的游戏体验已经跟好莱坞大片相差无几了,并且马上就要翻拍成电影)

更可怕的是,在不久的将来,虚拟技术的普及会让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疯狂。科学的进步让人类不断寻找一个虚构乌托邦,把自己套在里面。在电影世界里,关于虚拟的题材有很多,如果说它们都是科幻片的话我还能理解。如果它不是呢?

(世界上第一部完全第一人称电影《硬核Hardcore》将于2016年上映)

经过长年的技术累积和市场发展,游戏和电影的画面都往逼真现实的方向前进。VR虚拟技术来临之后,人类将越来越模糊现实与虚拟之间的定义。就好像《黑客帝国》帝国里的培养皿一样,说不准将来的人类就整天戴着VR设备,永将沉睡于梦境之中。

(微软黑科技Hololens就把《我的世界》融入到现实中来了)

改编之痛的背后是原创的缺失

说起丧尸(也有人管他叫Zombie),现在的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生化危机》。这与《生化危机》多年积累下来的游戏和电影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可是,我要告诉你的是,僵尸丧尸的起源是来自于一部古老的黑白电影......

(《活死人之夜》这部1968年的电影,奠定了以后一切丧尸题材的基础。比如丧尸走得慢、爆头才能死、被咬的人会传染都是这部电影带来的)

没错,游戏与电影之间题材是互用的。今天这个游戏火了,明天就能卖出版权做电影,同样的电影票房好,立马也能出手游。而且还稳赚不亏,因为有大量的原作粉丝摆在这,他们愿意掏钱买游戏愿意买票看电影。可是这样做就面临着改编作品之后带来的缺失。

(《生化危机》系列电影在改编了5部之后,已经和游戏没有什么关系了。僵尸打了快10年,观众都看腻了。《生化危机5》唯一的亮点就只有李冰冰的腿.....)

不仅是生化危机,很多题材都有这样的问题。改编之后的游戏和电影都与原作相差巨大,有的甚至背道而驰。并且你会看到越来越多的改编题材,这一切的背后都是原创能力的缺失。

(《小黄人》能出手游,就别以为《愤怒的小鸟》不能出电影,现实告诉我“该来的还是要来”)

没原创→不创新→买版权,手游君觉得这是一个走不出去的死循环。这一年《花千骨》火了,立马出游戏,《万万没想到》上映了,赶紧做游戏。起点上哪篇爽文牛逼了,也不放过,捣腾一下就是手游。

这还只是游戏市场,我们来看看电影。今年国内票房第二的《速度与激情7》这尼玛都拍了多少年的电影啊;《星球大战7》停十年了还出来诈尸;《终结者》都换了多少个导演啦?换个壳又出来卖;漫威我是更不想说了,那点漫画拍起来没完......

我再退一步讲,续集怎么了?!你好歹搞点新花样啊,这么多续集拍出来还是一副鸟样。几十年前的老题材,还拿出来反复拍反复做游戏。

我们的电影人呢!我们的游戏人呢!我们的原创呢!都干嘛去了?

回顾这些年,不管是电影游戏还是电视剧,买IP已成为一种风尚。当然,这与市场也有关系,热门的IP用了会火,有钱赚,那我还何必煞费心机去搞原创呢?

或许,时间会给我们答案。

结语

王家卫拍《重庆森林》用了两个月,理查德·林克莱特拍《少年时代》用了12年,我们看完它只需要2个小时。R星用5年的时间做出了《GTA5》,《神秘海域》的素材硬盘能够堆满整间屋子,我们只仅需几个小时就能体验整个游戏。

人们是否能感受到制作人员的的用心良苦呢?电子游戏自诞生以来就饱受争议和排挤,或许它还称不上是第九艺术。但是对于我来说,能够有一份难忘的回忆就已经很幸福了。就像许多年前的那个下午,我通关了《寂静岭2》对着电脑默默发呆一样。

本文由「手游快讯」(ID:shouyoukuaixun)原创,首发于百略网(www.ibailve.com),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