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电影节媒体友好度榜单:金马奖第一,长春节垫底

昨日,第25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在吉林落幕。导演处女作奖、最佳剪辑奖、最佳戏曲片等18项大奖名花有主。但混乱的组织秩序仍然成为媒体一致讨伐的对象。

昨日,第25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在吉林落幕。导演处女作奖、最佳剪辑奖、最佳戏曲片等18项大奖名花有主。但混乱的组织秩序仍然成为媒体一致讨伐的对象。

有网友在微博上晒出了高达9680元的天价门票,也有人拿赵薇的VIP休息室改成吸烟室做梗。“24届金鸡百花是中国最乱的电影节”似乎成为一种共识。(详见正文配发文章)

其实,对电影节的吐槽每年都有。除了这次的金鸡百花奖之外,今年媒体吐槽第5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每一句都堪称“金句”:没有正式通知平台、预约不到红毯和采访间证件也就算了,后来大老远跑到怀柔,才发现同级别证件一会儿让进,一会儿不让进;采访红毯的记者被安排到一个可拆卸的房间,想喝水没门儿,最有意思的是好多人找不到厕所,好不容易终于发现一个,一帮人进去了,出来之后发现路没了被一个大背板挡住了,没法儿回去,于是记者们从中午耗到半夜挑战体能极限不说,还得挑战膀胱容量极限。

从这些吐槽来看,最主要的问题还是每次电影节或者颁奖典礼会务流程安排不到位。按照这个标准,娱乐资本论邀请几家大媒体网站的经常跑红毯的记者,本着不公平公正、发泄私愤、仅限于媒体圈等原则对目前国内几大电影节会务流程打分。

(如下图,满分10分,每个记者的评分为一格)

按照榜单排名,台湾金马奖凭借老牌资深优势摘得头牌,上海国际电影节紧随其后。值得注意的是,在金鸡百花奖和长春国际电影节的评分中均出现了0分。

在娱乐资本论看来,这份榜单至少有以下三大看点:

相比国内其他电影节,金马奖和金像奖都是单纯的颁奖典礼,时间只有一夜。只要去之前注册好了证件,按照流程来,一般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对于跑红毯的记者来说,金马奖的颁奖典礼可能是最有趣、最顺利、也是最高大上的一个。大陆媒体一般都会提前去,一些提名导演也会提前去,媒体可以提前采访,万一要是最后真得奖了?记者就可以第一时间爆料。

金马奖的颁奖地点每年会变,颁奖前一天摄像的拍摄位置有抓阄决定,之后每家会把自己的位置贴好,第二天真正拍摄的时候就可以对号入座。

对于采访金马奖的记者最大的福利可能是自由。提问任何问题都是自由的。尤其是颁奖最后都有个庆功环节,得奖的明星最后会在一个屋子里吃吃喝喝,而有的媒体可以把得奖的明星逼到角落,尽情采访。

对于上海电影节似乎可以吐槽的点比较少。但小娱的朋友圈中流传着一个段子:上海国际电影节为了学习戛纳电影节和威尼斯电影节,要求摄像和摄影穿正装。因为北京等地媒体没有这个习惯,上海电影节组委会表示要统一买,但后来又没有坚持执行,整个规定就不了了之了。到现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发给记者的邀请函上还标注如果违反穿着要求,不允许进场。所以,去参加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摄影记者只要穿黑色衬衣就可以。但有朋友告诉小娱,在现场,他从来没有看到把人轰走的情况。此外,上海电影节活动地点比较分散,比如说闭幕式有个酒会区,有的记者到了之后转很长时间都找不到群访区。(地方太大,缺乏标识。)

作为中国国内第一个国际电影节,也有记者愿意从专业的角度看待上海国际电影节。在他们看来,除了竞赛片单元有些欠缺之外,上海电影节整体实力不弱。这可能有上海电影节诞生时间晚有关,每年高质量的竞赛片数量有限,而这些竞赛片会被同一区域内的釜山和东京电影节分流。

相对于国内其他几个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官方气质比较淡,市场化色彩更明显。影片展映环节也做得更扎实,影迷口碑比较好。

从图表中看到,有几位记者给了长春电影节零分。他们对于长春国际电影节比较深刻的印象是,从邀请到的明星卡司到电影节周围的秩序都很难撑起“国际”二字。

“几乎连个外国记者都看不到”一位记者朋友对小娱说,参加长春国际电影节想起来就堵心,简直把一场电影行业盛会办成了发荣誉证书的气氛,评选出来的电影都强调“弘扬时代主旋律”,这不是很好笑吗?

伴随着国内电影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长春国际电影节这种偏官方气质也许是它在国内电影节中备受冷落的根源。

关于第24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本来关注度是没有多高的。

直到,有人的朋友圈出现了这么一张照片:

9680?

几近万元的过气电影节门票,真的有人买吗?

仔细查询过一组数据后,我们惊呆了。原来,金鸡百花电影节的天价门票,这些年来是有传统的:

2007年苏州,开幕门票平均120元,闭幕式加红地毯门票,最高680元;

2009年南昌,闭幕式红毯加颁奖礼门票,最高3600元 ;

2011年合肥,闭幕红毯加颁奖礼门票,最高7760元;

2012年绍兴,闭幕红毯和颁奖礼最贵门票,合计11560元。

从百元门票逐步进阶,直到飙升至万元左右。这么贵的天价门票,我们不由得有些好奇。

于是,我们开始了以下一番调查和论证:

目前,国内电影节对外发售的票共分为三种:开幕式晚会票、闭幕颁奖典礼门票,以及红地毯票。

红毯门票

而今年仅颁奖礼票价最高就接近万元,红地毯的票价最高也接近9000元。如此算下来,想要全程“追星”,得花费近两万元。有网友计算得出,这一价格比北京奥运会最贵门票还要高出好几倍,也难怪,有人直呼这是“自绝于大众影迷”。

“由于评选机制规定,近两年上映的影片皆可参评,那些早已下线的’老’电影根本无法提起大家伙儿的兴致,也就只剩下明星脸还有市场了。”在影视策划人谢晓虎看来,这两年的国内电影节,参展影片的质量乏善可陈,能让观众觉得值回票价的,就是去开闭幕式和红毯上看看明星。也正是这一原因,让上述三种票存在市场。

因此,拿真金白银去买门票的,一般都是明星们的“真爱粉”。本届金鸡百花电影节的举办地是吉林省吉林市,以往热衷于去看现场的本地人,是这么看待高价入场券的:我们很早就知道票价高得离谱了,有种旁观别人家办大事的感觉。

业内人士也表示,真的有粉丝在花高价买门票。谢晓虎透露:我接触的好些艺人的粉丝,早早从各种渠道买了票价不等的门票。其中就有人买了近万元的门票,这样的高价只有土豪买得起,普通百姓买不起。”

在颁奖礼现场大门外,记者也不时能遇到一些转悠等待买低价转手票的影迷。一位姓冯的女孩等了一个多小时,终于花1000元买到了一张面值逾七千元的入场票。“还是太贵了,以后也不会干这种傻事了。”她一边往场内走一边摇头。

老百姓未必愿意买单,疯狂粉丝的购买力也有限。于是,业内有声音认为,“电影节绝大部分票是拿来赠予赞助商的”。

对此,官方的说法是这样的:

在本届电影节开幕前的一月,第24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马晓峰曾透露,由于电影节开幕式邀请了很多嘉宾和社会各界人士,所以对外发售的开幕式门票比较有限。

当被问及“门票上万元一张的传言是否属实”时,这位官方的代表提醒影迷,希望大家不要听信谣传,一切以电影节官方网站发布的信息为准。

不过,业内人士却这样表示:由于承办城市与影协要分成,票价应该不是当地能做主的。从每年票价都在上涨来看,影协或许在其中也起着推动作用。

但,中国影协负责宣传的一位工作人员断然否认了这一说法。据他介绍,票价都是交由承办电影节的城市运作,“除了要给影协提供一定数量的工作门票外,其余都是他们在打理,绝大部分应该是赠予赞助商了。”

而当记者拨通吉林市外宣办负责人电话核实情况时,对方以自己不熟悉为由婉拒采访,并让记者联系电影节组委会负责门票的刘姓工作人员,不过,对方始终未接听来电。

3、天价门票何解?

关于金鸡百花电影节,让我们来看一段度娘对它的介绍:金鸡百花电影节创办于1992年,是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电影家协会联合主办的中国电影界的盛大节日。每年一届,为期5天,在全国各地著名大、中城市轮流举行。举办地人民政府也是电影节的主办单位之一。

只是,号称通过“老百姓口碑”评出的金鸡百花奖,如今却让老百姓年年遭遇“门票劫”,让人不免啼笑皆非。

“老百姓自己培养起来的电影节,又隔离了电影节。”在谢晓虎看来,之所以出现如今这种拧巴的情形,主要是定位混乱所致。“原本是政府主导的电影节,最大特点应该是突出公益性,主打亲民、惠民,可如今政府更像是在给商业机构’打工’,以政府资源搭建起了不错的平台,然后任由商业机构以纯商业形式运作,将电影节的成本转嫁到了老百姓身上。”

他提醒道,“如果完全按照市场化商演的模式经营,电影节可能成为怪胎,几十年的品牌效益也会被毁掉了。“

关于如何破解“天价门票”,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学者陈少峰建议,政府可以在其中发挥更大作用,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文化盛事的收益。

娱乐资本论是国内唯一一个由财经记者和文娱记者共同运营的微信公号。专注于娱乐和财经界的跨界思维碰撞。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