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灭个性是集体主义和集权社会的首要任务。但——真相是,每一个人其实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人生,和其他人不一样的选择和路径,对于儿童而言,他们最大的任务是负责玩耍负责无忧无虑地快乐
看完马克·奥斯本导演的3D动画电影《小王子》出来,已近深夜,初秋的北京昼夜有了明显的温差,微风带着凉意迎面拂过,将我从电影里的情绪拉了出来。究竟应该怎样去界定或讨论这部电影,已不再是单纯地从创意、完成度、执行力等入手,因为这些都不是问题,《小王子》并不像导演此前的《功夫熊猫》那般炫酷,而是简朴、洁净和纯粹,外表与内在一样澄明,迅速戳破我们的虚荣与矫饰。
童话之所以是童话,是因为故事是写给成年人看的,让他们去对比自己的失去,并提醒自己切勿再让孩子背负自己未尽的梦想。多年前看到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所著的《小王子》后,反复看了又看,他善意地提醒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孤独星球上。《小王子》一书全球阅读人次仅次于《圣经》,据称人类阅读量第二多的书籍,如何将这样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改编为电影,数十年来有过若干的争议和设想多数流产,最终艺高人胆大的马克·奥斯本通过动画电影的方式为我们开启了这一奇妙的电影旅程。
我想说的是,《小王子》一定不是一部让人想放声大哭的电影,你若观看,它必然会打动你,但绝不故意煽情,它克制到无形,让你羞愧于自己早逝的童真,让你欲哭而无泪而又如释重负。世俗的主流价值观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绝大多数父母的心愿,冥顽不灵的教育体制如同这个时代最常见的生产车间流水线般,批量生产了一批又一批的人形螺丝钉,再辅助以成功学和心灵鸡汤们侵蚀,让众人在国家乃至地球这庞大的机器里机械地运转,从来不知人生为何快乐为何。
年轻的妈妈为给女儿提供更好的未来,她不知疲倦地忙碌着,为女儿设计好了一套完整的人生计划表,这计划精确到分秒计算;单亲家庭里的小女孩过早懂事和早熟,她的童年似乎从未到来过;变化是从搬家到学区房后出现的,被邻居视为古怪孤僻的飞行员老头的出现,开始让小女孩出现了“叛逆”,她内心深处原本属于这个年纪的玩性被触发了,继而一发不可收拾,小女孩从最初抵触“小王子”的故事到寻找小王子的过程,也是她找回属于自己童年的过程;母亲对于她的禁足的同时,也陷入了自己不被孩子理解的困惑和痛苦之中,但她始终不明白的是自己让自己陷入了这处境:为什么要将自己的未尽梦想加注在孩子身上并期望她来替自己实现?
消灭个性是集体主义和集权社会的首要任务。但——真相是,每一个人其实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人生,和其他人不一样的选择和路径,对于儿童而言,他们最大的任务是负责玩耍负责无忧无虑地快乐,其次是学会懂得礼貌和避免危险。我曾不止一次地推介刘继荣所写的《坐在路边鼓掌的人》,浅显易懂的文章主旨与我给身边即将为人父母和为人父母的朋友们谈及孩子教育和与孩子相处的说辞是完全相同的。我们也曾被老师父母要求如何如何,我们是否还要继续这样一代人又一代人的轮回?
我愿意将《小王子》这部电影视为马克·奥斯本送给他女儿的最好礼物,也是他送给所有观众的礼物,他为我们提供了一次绝佳的自我审视的机会,如影片所言:如果用心去听,你能看到更多。(郎启波/文)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及时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