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故人》:青山可移,情义不变

中国人尊奉孝道是注重血脉的传承,《山河故人》从情节上及结构上展示了从语言到亲情,都有可能断裂、分割,时空观的层面和精神层面无疑被贾樟柯打通,这是一部杰作必须抵达的高度,《山河故人》做到了。

影片评分:8分

适宜观众:任何对过往15年经历有感触的人

富贵歌楼舞榭,凄凉废冢荒台。

万般回首化尘埃,只有青山不改。

《山河故人》是贾樟柯献给传统中国式情感的一首爱情诗,同时提示我们正在接近一场危机,无论是语言、血脉还是情感,都有可能断裂并化成尘埃,他想通过这部电影来留下一些当代的精神切片,为那些沉默而相互深爱的人发声、作传。

这部电影是由3个段落构成的,每个段落都以温润的腔调讲述人情悲凉,都提供了机会,让观众想想自己那些业已消逝的古典爱情,想想失散的老友,安放好失落飘移的心灵,重新找回存在的感觉,就如同英文片名《mountains may depart》说的那样,青山可移,情义不变。

失落的空间:在异乡回望故乡

生活在澳大利亚的道乐(董子健 饰)是一个被从故乡连根拔起的孩子,他的名字音同Dollar(美元),这是他的父亲、巨富张晋生给他取的。对于道乐来说,留在中国的母亲Tao的故事,指向了遥远的过去,Tao所在的故土,就变成了一些想象出来的大陆。道乐眼中的故乡,实际上和卡夫卡笔下的中国皇帝、布扎第笔下的《鞑靼人的沙漠》一样,只存在于想象中,仿佛来自异域。

因为在今天,整个世界因为技术的力量逐渐变得一致,再也没有飞机和网络去不到的地方,“别处”的风景可以说已经是不复存在了。而且,当下中国的变化来得特别快,上世纪县城翻滚的尘土,早已被欲望和野心覆盖,车轮滚滚向前,当这些沧海桑田叠加在一代人的身上,就显得特别颠覆特别失落。

当主角无处安放自己,《山河故人》就从这里找到了它的空间。经过一轮轮的时代巨变,故人对道乐来说,真的已经变成“异乡人”了。记忆中的母亲变成了一根钥匙,由于不再拥有母亲而陌生感顿生,在他所陌生的不属于他的异地在等着他。

对故乡和“别处”的强调,为片中那首启示录般的歌曲《go west》提供了一种解读的角度:到哪里去?据传,张艾嘉的角色原本设定为一个西方女人,如果能实现的话无疑更有意思一点:无根的中国流亡者在他的西方情人那里找到了安慰,找到了一种更文明的习性。

虽然这种从故乡连根拔起的痛苦贯穿了道乐这个角色,但他表现出来的自由精神,倒是有新一代人的无拘无束。希望并不是完全没有。

时间的宿命:

我们亲手埋葬自己而下一代将凿穿坟墓

贾樟柯曾这样谈起拍摄《山河故人》的初衷:他原本也以为钱可以解决问题,但实际并不是。

张译扮演的巨富张晋生,实际上和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中的忽必烈皇帝同样忧郁,权力和财富并没有多大的价值,并不能令他们摆脱囚禁自我的孤岛。他的前妻涛也成了富人,但这对于挽回她父亲的生命来说毫无意义,她也无法逃避终身孤独。

高调的影调,让张晋生这对父子的岛屿显得特别虚无缥缈,巨富的房子面朝大海,但并不是家园,而是与监狱无异。这个天涯海角是一面镜子,让他们看到自己所拥有的是何等的少。

当然,在故事的开头他们还是拥有很多,1999年的时候,涛和男友梁子还是小镇青年,而竞争者张晋生是充满活力的小老板,是第一批买小汽车的那部分人,他们会跳一种热烈的迪斯科舞,也会陷入男女俗事。就像《go west》的使用一样,1999年的设置自有特别的用意:自打那年之后,情感模式也悄悄地被手机和网络科技改变,人和人之间不是逐渐拉近而是变得遥远,这列火车上的所有人都被巨大的惯性裹挟,都欠一个猛烈的停顿和审视。而贾樟柯就是那个拉刹车的人。

这证明贾樟柯还是爱他的人物,虽然他的主角往往陷入一种悲剧,往往逃脱不了死亡和暴力的阴影,比如《世界》,比如《小武》。有人认为,时光是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君王,人类不过是时光君王的人质而已,或者,像崔永元说的那样,山河之大,你我皆是纷飞的尘。无论他们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他们生活在什么社会制度下,都难逃被摧毁的宿命,故人都会失去家园。

但贾樟柯不是这样认为,他觉得,约束个体自由的并不是什么形态或者主义,而是我们不愿意承认或者意识不到的自我的约束和懦弱,一句话,就是自己作的。所以,狰狞的不是时空,死亡也并不令人恐惧,儿子道乐对父亲的反叛,表露了只有爱才能让人的内心无比强大,虽然母亲留给他的爱已经信号微弱。这种饱满情感带来的力量贯穿全片,标记着贾樟柯对善的坚信。所以,无拘无束而勇敢的道乐,似乎有希望从时间之轮的碾压下解脱出来,置身于自由空间,把握存在的真谛。

情感:泥潭里的挣扎

从《小武》、《站台》到《世界》,贾樟柯喜欢朴素而平实地描绘角色,很少人为添加过于戏剧化的纠葛,从小偷小武到文工团员崔明亮,再到煤矿工人三明、煤老板张晋生,个个都异常立体,有滋有味。《山河故人》也是这种自带风格的纪实,但他从来没有像这次这样注重用角色情感、紧密关系来推动叙事,让观众跟着走。

能让观众跟着走的原因是:只要是人都是相似的,影片中描写的情感经历也是大多数人的经历:爱人的选择、朋友的失散、代沟的无奈,每个人都要经历的生老病死。如果说小武或者三明离贾樟柯的观众、都市小资产阶层有点远的话,那些《山河故人》的人物好像就活在我们身边,能呼吸到“突然地沉默了的空气”。而且影片与中国社会的互动挺多:张晋生会谈到高官巨贾躲在四季酒店等待反腐风暴的过去,也会从矿工梁子的命运透视带血的GDP。

贾樟柯影片中多是对生活场景的重建,这次还干脆用上了纪录片段,再没有什么能比这一段粗颗粒的镜头更能比喻主角的艰难处境:运煤的卡车深陷在泥潭里,人们在试图挣扎出去。这一段感人的程度堪比《美国丽人》中飞舞的塑料袋视频。再也没有什么比这段神来之笔更能体现贾樟柯对影像的本能的敏感。当然,安插那个扛刀的少年也是出于这种敏感。他不仅仅用语言来讲述剧情,还通过造型来促成叙事之间的联系。我觉得这两段镜头跟主角相当有逻辑关系。

永恒的结构:三一律的三重奏

比全片分为三种画幅更为醒目的是,影片分成了过去(1999年)、现在(2014年)、未来(2025年)三段情节,其中既有延续编织,也有故意的断裂:张晋生和涛是怎么离婚的?道乐又是怎么离开母亲的?这些都故意没有说透。但这不妨碍三段故事形成前后连贯的有机体,人物的容颜和感情都随着时间递进,但三段故事之间又可以相互独立分割,各有各的开端、发展、高潮,严格遵守三一律,赋予了这部影片一个精妙的结构。

我们知道,中国人尊奉孝道的原因是非常注重血脉的传承,但《山河故人》不仅从情节上而且还在结构上展示了这种紧密链条的断裂,从汉语到亲情,都有可能断裂、分割。直到这里,时空观的层面和精神层面,无疑被贾樟柯打通了。这也是一部杰作必须抵达的高度,《山河故人》做到了。 

 泡椒   我们审片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