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山素季》:白白浪费了好题材

几乎每一个圣徒类的现代人,都有标配的传记电影。昂山素季?她也有一部

最近几天,全世界的目光都在缅甸。这个一向由军政府把持的国家举行了历史性的全民大选。而著名的昂山素季——这个甚至很多中国人都知道的名字——显而易见地获得了“你懂的”的结果。

作为1991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昂山素季这些年来已经被塑造成了类似于甘地和曼德拉的圣徒一般的形象。这类人并不是斗士,或者说他们至少没有在肉体力量层面做出任何过激的事,但由于精神力量的强大,他们却在全世界拥有着非常广泛的影响。

年轻时的昂山素季与丈夫

孩子出生后。

几乎每一个圣徒类的现代人,都有标配的传记电影。甘地有《圣雄甘地》,曼德拉更是有好几部,就算这些电影并不完美,但作为传记片至少拿得出手。昂山素季?她也有一部。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这个。

2012年时,著名的胖子吕克·贝松拍了一部《THE LADY》,扮演昂山素季的,是杨紫琼。导演是好导演,演员是好演员,杨紫琼的表现让包括李安在内的很多人赞不绝口。但是,这部一看就容易出彩的电影,却算不上一部好电影。原因很简单,导演和主创团队对于昂山素季的处理,过于理想化了,过于圣徒化了,以至于让电影失去了昂山作为“人”这个属性最基本的魅力。

扁平化的人物背景:圣徒就这样变得苍白

据说吕克·贝松当年很痛快地就答应了去拍《昂山素季》。因为那个时候,昂山素季还被软禁着。大家都知道法国导演们是有多么爱管政治上的闲事——比如戛纳电影节,就曾经为被囚禁的伊朗导演作品开绿灯,甚至在2010年时,还确认将加法尔·帕纳伊担任电影节的评委。他们的说法是:艺术独立。但吕胖子这次的拍摄显然没有达到应有的“独立”目的,就在电影拍摄过程中,昂山素季被释放了。

这就成了电影最大的问题。之前因为封锁,编剧对于昂山素季的刻画,素材来源实在单一,很多事情其实都只能依靠她那位英国丈夫的回忆。就算抛弃意识形态的成见,这事业不够靠谱,毕竟昂山与她这位“绝不站在你和你的祖国之间”的丈夫之间,已经几十年没见过面了。而且的而且,她这位英国丈夫,也在2005年时去世了。

这也就意味着该片对于昂山素季的刻画,只能是单一来源的回忆。这也就造成了电影平面化的根源:很多事情没法交代,没法核实,你只能突兀地去把事情的发生用镜头交代出来,却无法让人物更加深入立体地站在这个背景中。

一个简单的例子:刚开场十分钟,昂山将军被杀害了。在那之后?杨紫琼去了英国,并且结婚了,开始了温馨的家庭生活。再然后,她回到了自己的祖国,开始了所谓的民主斗争。这期间她是怎么转变的?电影没有说,连内在的逻辑也没有交代。看起来,主创似乎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但你相信,一个人在没有经历某些事情之前,只是在英国过了几天小日子,就能放下自己的杀父之仇?而且还是选择一条与甘地类似的道路?

幼稚化的政治场景让电影成为“家庭片”

不能否认杨紫琼在电影里的表现实在很赞。作为一名女打星,她的一颦一笑居然能够带出无限的柔弱感,跟军政府的钢枪也的确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不但形似,而且神似,很多人看完电影再去看昂山素季的照片,会感觉这两个人的形象基本可以重合。

但电影里经常出现的这种反差,依然无法让《昂山素季》成为一部伟大的传记电影。原因依然是来自于主创——编剧和导演。没有真正经历过血腥政治斗争的他们,臆想出来的这种斗争过程,看起来只能让人嗤笑着说出两个字:幼稚。当然,你也可以认为,法国人现在真心不太懂这个,十几年前,有部电影叫《解放军攻占巴黎》,那里面的中国军人是啥样子?我曾经问过一个法国影评人,他还真就认为解放军是那样的。

继续举例子。电影里有一个很著名的镜头:缅甸政府军对昂山素季及其幕僚进行大搜捕,一支军队发现昂山素季等人,要他们掉头,她却执意对着枪走过,然后?军队没开枪,并宣布让他们通过。你可以说这是人性的力量,是昂山素季的理念和影响的力量。此前这个场景也的确有人说到过。但真的是只要往那里一站,军队就分成两半?一看就是《圣经》看多了,觉得昂山必须是摩西再世。我相信昂山素季曾经过过这样的经历,但我更相信的是,这个场景发生的背后,会是一场政治较量,一种政府实力和个人国际影响力之间的决斗。

如果说这样一个例子不够,那么再来一个幼稚的例子:电影里的缅甸政府,看起来简直就是个小学生,不仅允许昂山素季探望母亲,甚至领袖还跑去问算命的,该如何处置昂山素季,在神婆引导下,宣布了第一次的缅甸民主选举。

不是说这样艺术处理不行,但作为传记片,你觉得将昂山素季斗争了很多年的最大成果,归功于神婆……这对她而言,是否是一种亵渎呢?

所以,重获自由的昂山素季,曾委婉地表达了她对这部电影的否定。

拉那烈  我们审片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