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勺子》:荒诞而现实,甜蜜的哀伤

不仅仅是骗子和老实人的故事,更是时代和社会的缩影。

上映日期:11月20日

影片评分:8分(10分最高)

适合人群:剧情片观众

勺子是什么?电影的一开头就对“勺子”一词以字幕的方式做出了解释。

勺子:一是指喝汤盛饭用的工具;二是指一个人很傻,就是俗称的“憨勺”(一般为新疆方言,说某人勺子,是说他傻的意思)。

《一个勺子》第一次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是去年金马奖的提名名单公布之时。它以绝对黑马姿态获得了去年第51届台湾金马奖包括最佳剧情片在内的5项大奖提名。而彼时甚至有很多电影记者都不知道这是怎样的一部电影。最终《一个勺子》获得了最佳男主角和最佳新导演两项大奖,风头一时无两。

紧接着就出现了王学兵的事件,电影面临删改,现在的成片中,几乎没有王学兵的正脸,这损失的是演员,更是电影。但是,即便是不完整的《一个勺子》,仍然可以证明自己的优秀,无论是剧作改编,导演的调度,对于风格的把握,还是演员的表现,更是在电影的深度扩张方面,都做得足以让如今的大部分职业导演汗颜。作为一部导演处女作,如果说《心迷宫》是剧本的胜利,那么,《一个勺子》便是陈建斌一个人的胜利,也可以说是傻子的胜利。

柔软的陈建斌

无论形象和性格都十分硬汉,以及随时一副心情不好的面孔,永远显着“生人勿进”、板着脸的陈建斌老师,第一次做导演,却拍出了这样一部柔软的电影。但软的只是对人性的悲悯。电影改编自当代著名作家胡学文老师的中篇小说《奔跑的月光》,发表在《人民文学》杂志上,后被《小说选刊》选载。想不到坚硬派的陈建斌老师居然还会看纯文学刊物,更想不到他会对这样一部并不太红、但内涵深刻的作品感兴趣,并作为自己导演处女作的文本。

在陈老师自己亲自改编下,原作稍显悲凉的氛围做了较大的调整,让一个本身就略显荒诞的故事变得更加跳跃,人物更加丰满立体,情节节奏更加具有律动感。但这种节奏的变化处理并没有影响影片的质感,反而使荒诞的故事更具喜感,非常明确地突出了生活中本来就有的幽默感。另一方面,大量的固定镜头,更加聚焦人物和事件本身,让人更真实,情感更直接,姿态更高大。

荒诞的现实

电影中的“勺子”,和我们在路边看到的那些乞丐并无二致,但是,拉条子和金枝子用人类的悲悯情怀去关怀他。但到最后,观众和拉条子夫妇才发现,真正的勺子可能就是你我。这是一个“被欺骗”的故事。拉条子一上来就被李大头骗了五万块,说是可以替坐牢的儿子减刑。当愿望落空,拉条子一遍遍的去要钱,至此展现的是一个普通农民的特质,淳朴,不太会办事,且诚惶诚恐。有人来想接走勺子,说他是自己的弟弟,拉条子没有细问就让来人把勺子接走了。至此,勺子消失,而拉条子的噩梦也来临,被一波又一波不知真假的所谓勺子家人要挟,还不得不凑钱给了骗子。

这不仅仅是骗子和老实人的故事,更是时代和社会的缩影。成千上万的拉条子穷极一生,他们也自私千方百计的想把勺子扔出去,怕勺子出了人命连累到自己;但也怕勺子饿着冻着,给他吃的穿的给他洗澡。电影用大量的篇幅抒写了人类的善,而对于骗子的恶,更多的是用拉条子夫妻的举动:他们不敢开灯,把门锁死,从窗户出入,甚至去借钱想赔偿人家。说到底,就是用善来对比恶,用善来表现恶。这些看似荒诞的举动,戳破了可怕的现实,让现实变得更加使人深省,让现实变得可怜。

甜蜜的哀伤

拉条子夫妻躲在屋子里等着勺子的家人来要人。妻子打了丈夫一个耳光,说她不想过这样的日子。这一幕是片中唯一出现的、让人心生甜蜜的一幕。按说,甜蜜一词和本片并不搭界,但这一幕的出现,让我相信夫妻间的情感之深厚,绝不会因为勺子和骗子的出现而产生裂痕。令他们崩溃的是对生活的不甘与不解,而不是对人的怨恨。而即便是怨恨,那也是因为拉条子作为做大的勺子,生性懦弱但心底善良,金枝子和他一样,即便已足够哀伤,但是老婆冷得瑟瑟发抖,他还是钻到她的被窝中,抱在一起,抵抗生活。

片尾,李大头不堪拉条子的长期造访,把五万块还给了他。这丝毫没有减少拉条子的不解与崩溃,他此时更想知道一个为什么:到底人人都来抢的一个勺子有什么用?拉条子一直跑一直跑,终于追上了李大头的车,但真正的哀伤不来于此,而是最后的蒙太奇处理:拉条子在梦中持刀走进羊圈,试图杀死睡在羊圈的自己,他不是对生活失望了,只是像一个普通善良的人一样想逃避,逃避这不懂的世界。

脱脱马斯特  我们审片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