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门神》票房遇冷:动画人还要走多少弯路?

“史上最贵”国产动画票房不敌《大圣归来》,并不是说好作品不需要发行借势等市场营销手段,但是IP的核心是“故事”(编剧)以及“讲故事的人”(导演),把商业手段当做IP规律就是本末倒置了。

作者:王博

【娱乐资本论是国内唯一一个由财经记者和文娱记者共同运营的微信公号。专注于娱乐和财经界的跨界思维碰撞。打开微信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娱乐资本论(或 yulezibenlun) 即可获取或添加小娱的私人微信:kefu_ylzbl,欢迎私聊哦。本号由财经记者郑道森和文娱记者吴立湘悉心打理。左手娱乐,右手资本,你就是跨界达人~】

《小门神》这次肯定是赔大发了,但“史上最贵”国产动画票房不敌《大圣归来》的原因还真不是没有“爆点”造成的,投机分子们总想通过事后诸葛来总结所谓的规律就好像小学语文老师让我们总结作者当时是怎么想的一样,净整些没用的。

互联网人跨界创办的追光动画成为了大家的话题,在笔者看来,虽然票房惨败,但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国产纯动画电影的商业化尝试,吸引了主流资本和大量媒体对这个领域的极大关注,这个进步意义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并不算小。

在过去20年里,动画人内部近亲结合自嗨的情况非常普遍,自从政策扶持动漫产业以来,动画人都在努力的向原创IP这条路探索,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鲜有成功的案例。

美国以迪士尼为代表的动画电影工业为何如此成功?

建议各位先去读一本书叫做《生命的幻象》(The Illusion of life),是1981年由迪士尼九元老其中的弗兰克·托马斯与奥利·约翰斯顿两位编著的,他们两人在20世纪30年代进入迪士尼工作,不仅与迪士尼本人共事,还亲身参与了迪士尼绝大多数经典作品的制作,1978年两人从迪士尼公司退休开始撰写本书,同年,两人获得DKA国家荣誉电影兄弟会南加利福利尼亚大学颁发的“电影先驱”奖,两人分别于2004年和2008年去世,享年92岁与96岁,这本书在2011年由中国引进并翻译成中文版。

其中描述了大量迪士尼内部的创作过程和动画艺术形式的规律性方法论我就不在这说了,我要说的是,在动画作品商业化道路上什么才是大家应该关注的重点。

是所谓的IP成熟先要混“脸熟”吗?是要让编剧像饥饿游戏那样去厮杀吗?是好莱坞级的画面就能保证票房吗?是按分钟补贴就能出好作品吗?是仅仅大制作就可以吸金吗?

我们到底还要走多少弯路?能不能不要听某些外行一本正经的瞎扯?

什么样的IP可以赚钱?

其实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好看的”,一条就够了,如果不好看,就会变成两条:“噱头”+“宣发”,如果再不行,就变成了四条“低成本”+“混脸熟”+“贴片广告”+“互联网媒体覆盖”,这四条不行就会变成十六条,最后变成垃圾。

那有人会问,怎么才能做出“好看的”动画电影呢?

也很简单:“导演有才”,一条也够了,如果没有,就变成两条:“资源整合”+“发行保障”,再没有又变成四条:“借势”+“投机”+“勾兑”+“忽悠”,最后为保证收回成本去尽力修补原本可以并不存在的问题。

并不是说好作品不需要发行借势等市场营销手段,但是IP的核心是“故事”(编剧)以及“讲故事的人”(导演),把商业手段当做IP规律就是本末倒置了。

并不是所谓的什么安全的,冒险的,知名的,原创的,高频的……这种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真是醉了。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之前,《狮子王》一样可以卖出9.87亿美金,1995年第一部3D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卖出了3.58亿美金,他们是知名IP吗?他们之前高频吗?

对于投资者来说,需要关心哪些内容?

Q1 导演是谁?

导演决定了整部影片的基调,所有的故事脉络和桥段选择都是由导演完成的,导演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功能,是根据动画制片的特点来决定创意的可行性。

导演通过视听语言打动观众并且让他们认为值回票价,这就是是导演的工作,我这里着重讲一下实拍电影导演和动画电影导演的共同点与区别。

实拍电影可以通过拍摄大量素材来进行后期剪辑时的故事选择,我们看到的大部分90分钟的电影实际拍摄时间都不止这个长度,导演有很多次机会来对故事进行修正,有可能在之前没有想清楚的也可以通过补拍来快速完成,毕竟现在数字化时代,胶片没有这么珍贵了。

而动画电影没有这样的机会,所有影像和配音都是在前期动态故事板阶段决定好的,之后要改动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从制作到渲染的角度上来说,成本太高了。

所以动画导演对基本功的要求是更高的,在看不见最终成片的情况下需要脑补整个最终效果,结合专业只能在前期进行修订,一旦进入中期制作就很难有回头路,打个比方,就像你只能在画布上涂透明的胶水,全部涂完,把沙子往上一泼,被胶水粘住的地方连接起来就是一幅画了,难度极大。

在北美的动画工业中,动画导演绝大多数是从动画师开始的,他们要知道每一个表演桥段的节奏点和情绪曲线如何设计才能牵引观众的注意力,他们要知道什么样的视听感受才能打动人心,一步一步的从一个镜头,一场戏一直到整部电影的统筹调度,这是一个非常需要锻炼的过程。

没有牛逼的导演,好故事会被拍烂掉,无论你如何用画面去弥补。

导演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执行团队,也是我们常常讲的“说戏”,这个环节做得好,最终折扣就打得少,而动画电影“说戏”的过程和实拍电影也有非常大的不同。

因为,演员不同。

实拍电影的演员是人,人的大脑是可以理解那些感性的词汇的,导演可以用人类的语言和演员沟通,但动画不是,动画的演员是虚拟角色,它们是没有生命的,动画师必须通过Rigging来操作它们,这就需要导演具备Rigging操作经验才能与动画师达成统一的共识,里面专业细节就不描述了。

而创意的可行性选择决定了最终故事呈现的效果,比如在皮克斯拍《玩具总动员》的时候,技术只能渲染出塑料玩具质感的画面,导演不得不放弃男孩主人和玩具们所有的煽情戏份,只是因为男孩的皮肤看上去也会像塑料。

类似的情况在真人电影中发生得很少。这些都会牵涉无数个细小的创意决策,一般情况下导演会将所有细节都考虑到用草图的方式画出来再与各环节的Supervisor沟通最终决定采用什么方式来“说戏”。不然就经常会发生“鸡同鸭讲”,“牛唇不对马嘴”的情况,其导致的结果就是最终的产品“四不像”。

由于中国没有什么知名的动画导演,这让投资的风险更加大了一些,对于此我的建议是先做“种子工厂”,这部分的内容以后再写吧。

中国并不缺好的故事,好的编剧,但十分稀缺专业的动画导演,动画IP要成功跟宣发,渠道,商业手段有一定关系,但是那都是1后面的0,没有好导演,一切都白费。

《大圣归来》的成功和《小门神》的遇冷就是非常鲜明的例子,其实观众品位没这么挑剔,《大圣》也算不上顶级的作品,但是起码里面有笑有泪,有铺垫有高潮,相比迪士尼的顶级作品来说,是能够得上及格线的,而这种诚意也得到了全国观众的支持。

对于动画人来说,好的作品是需要资本助力的

《大圣》因资本原因险些流产。

首先,投资人并不专业,相信项目不如相信人。

你必须要真诚和不卑不亢,投资人认识项目在后,认识人在先,王微为什么可以跨领域进入自己完全不懂的行业依然可以拿到钱,因为投资人相信他,很简单。

真诚,指的是你需要把你真心想做的事情想明白并且组织语言逻辑说清楚,你一定要知道,投资人虽然不懂行,但不傻,是不是忽悠他们还是能识别出来的,所以,一定要把事情想清楚,动画制片过程复杂,周期长,投入大,在风险投资领域都属于高风险项目,所以投资人谨慎是有道理的,不要觉得他们不懂,很有可能是你自己没想清楚。

不卑不亢,指的是跟投资人谈话时的姿态,不要看见“金主”就双膝跪地,也不要别人不投就嗤之以鼻,你们要平等的交流,简短陈述后他们会提问,如果你想得足够清楚,他们的问题不会超出你的预料。

其次,要会“讲故事”。

一定要把这里的“故事”和诸如高频曝光,粉丝经济之类的“忽悠”区分开,不要试图去取悦投资人,他们希望找到专家,找到能带他们一起赚钱的人,你需要做的就是把如何赚钱这件事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讲清楚,举例或用数据说明你说得都是真的,最终相信你。

就如同拍电影一样,要打动观众需要专业的技巧,打动投资人也是一样的道理。

最后,我也希望在当下,能有一些同学能够静下心来,心无旁骛的去学习这些传统技艺,学习这些规则,了解它们,熟练它们,精通它们,然后再创造性的打破它们,最终能够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动画风格。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