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中,为何只有智能手表受到人们的热捧?

谷歌眼镜的亮相,正式开启了智能穿戴设备时代。可穿戴设备中,为何只有智能手表受到人们的热捧?

直至2015年,可穿戴设备作为最热门的科技产品,已经涉及到智能手环、智能运动鞋、智能手表等领域。越来越多的新产品开始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渐渐影响了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其中,尤以智能手表最受大众喜爱。

究其缘由,大致分为两个。一是其他智能穿戴设备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比如智能手环太多余,可有可无,而智能眼镜又太过麻烦,人们不可能时刻佩戴;二是因为手表作为人们几百年来已经习惯的佩戴物品,戴在手腕上,完全不会影响人们的行动和其他行为,在满足人们刚需的同时,更是身份、地位和品位的象征,因此更容易被消费者认可。

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对产品的不断更新,2015年的智能手表退去华而不实的表象,更加注重内涵,这使得人们的购买行为和使用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再加上智能设备的普及,人人都可以选购一款适合自己的智能手表。

总体来看,可穿戴市场正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只是在这繁荣的背后,却隐忧不断。以智能手表为例,并未随着可穿戴市场的繁荣而呈现爆发式的增长。相反,智能手表依然存在诸多问题,这使得消费者并不愿为其买单。那么,对于智能手表来说,到底还存在哪些弊端呢?

续航能力较差

所有的智能穿戴设备,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续航能力差,尤以智能手表最为突出。这主要是因为,智能穿戴设备体积较小,空间有限,无法内置大容量锂电池。和普通手表一年或者更久更换一次电池相比,智能手表需要1天充一次电(最多2-3天充一次电),这使得广大用户感到非常麻烦。

解决方案:在耗电问题上,其实并不是无法下手。作为可穿戴设备,我们可以考虑将人体散出的能量转化为电能供电。或者可以利用光能、风能来充电,好比太阳能热水器一样,只是能否研发出来,还有待考证。但这未尝不是一个尝试方向,正如马云所说: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除了开发新的蓄电方式之外,我们还可以考虑平衡性能与消耗之间的关系,有所取舍,来保持电量的持久耐用性。

无法单独使用

随着智能穿戴设备的不断更新和改进,已经在外观和功能上不断强化。但时至今日,智能穿戴产品依然无法和智能设备完全脱离。当你使用智能手表时,就必须连接手机或其他智能设备,才能够让其发挥该有的作用。一旦手机没电,智能手表就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此外,由于体积小,无法安装大屏幕,只能通过手机或电脑来查询相关数据,就显得非常繁琐,甚至是多余。而这,也大大缩短了人们的使用频率,降低了人们的购买欲。

解决方案:屏幕大小其实并不是太重要的问题,重要的是用户和产品之间的交互。如果无法和产品直接交互,就会让用户产生这个智能手表只是一个数据收集器的想法,我们依然需要靠手机、电脑来进行查询。体验不佳,用户自然不会认可产品。在这方面,我们可以从侧面考虑,交互方式可以有很多种,声控、触控都是可行的。比如通过声音控制设备功能选择,利用眼睛动作来开启设备等。智能手表的功能体现并不是越多越好,事实上很多功能大都闲置,使用频率并不高。

缺乏自我特色

大同小异的产品,自然无法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纵观当下的智能手表,所具备的功能基本相同。除了拥有传统手表的功能之外,大都具备实时收发短信、邮件,查看手机来电等。还有一些智能手表内置计步器功能,可以实时监测运动状态;还可通过配件实现血压、脉搏、GPS等数据获取,监测健康状况……这些功能全部建立在与智能设备连接的基础上,并没有自己独特的使用功能,所以很难在众口难调的消费市场吸引用户的目光。

解决方案:智能手表不仅仅是智能设备的附属品,更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它不仅能够配合其他智能设备使用,还可单独进行。在脱离智能设备时,智能手表依然可以使用其他功能,比如晃动手表能够叫车、自动连接wifi进行支付、通过声控播报天气、监测健康状况后告知人们该如何做等等。把智能手表想象成一个大的个体,往往能够添加很多功能。但由于体积等局限性问题,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功能以及不同人群的需求,将智能手表分成不同的系列推出,这样既能减少高额成本,还能够降低兼容所有功能所耗费的技术开发、人力、物力。

存在安全漏洞

目前来看,智能可穿戴设备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智能手表也不例外。所有的智能手表都能收集某种形式的个人信息,如姓名、地址、出生日期等健康信息,一旦这些个人隐私暴露,后果不堪设想。某公司通过对智能手表进行测验发现,均存在安全漏洞问题,包括身份验证不足、缺乏加密和隐私问题等。黑客能够轻而易举的根据这些漏洞,攻击个人手机、盗取银行卡账号密码。

解决方案:一款产品的好坏并不能对消费者的生活造成太大的影响,但安全隐私问题的泄露,往往威胁到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加强安全性能就显得十分必要。这就需要,智能手表在产品设计上进行安全设定,利用专业人士对其进行加密处理,比如每款产品具有单独的保密账号,消费者可根据自我需求另外进行设置等。

用户粘性不高

可穿戴设备的用户粘性差,缘于产品本身的诸多弊端。某公司市场研究报告称,约1/3的“智能可穿戴设备”用户会在购买6个月内停止使用。众所周知,产品销量大幅增长预示可穿戴市场的巨大潜力,但用户活跃度与产品粘性才是可穿戴设备的持续盈利增长点。

解决方案:我们已经提到,用户粘性和产品功能息息相关。如果我们解决了智能手表存在的种种隐患,用户粘性自然会提高。当然,智能手表还存在着价格因素,一款性价比高的产品,也是消费者选择的因素之一。

技术能力、新材料的研发水平、诸多弊端……使得智能穿戴设备至今都无法大行其道,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东西。因此,我们也无法保障智能手表在解决以上诸多弊端,不断改进后,能否成为可穿戴设备中的NO1。只能说,可穿戴设备需要走的路还很漫长,依然需要我们根据用户的需求,不断创新,才有可能让其走进千家万户,得到消费者的绝对认可。

作者微信:435543990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