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路夫妻难到头 美团点评员工成资本炮灰

作为已经进行数轮巨额融资,依然无法实现上市目标的美团及大众点评,唯有抱团取暖做深做透市场才是出路。对于万亿级别的O2O市场,也许创业企业真正的竞争对手并不是同行,而是大众用户的消费习惯。

“看来又有一拨人需要离开了,没想到这么快!”针对近日爆出的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的消息,一位已离职多时的美团前员工如是说。的确,曾经在团购业务上斗得你死我活的一对冤家,在资本的推动下牵手成为一家人,这个消息无论是对社会大众还是当事双方的内部员工,都显得有些突然甚至茫然。

资本联姻或让员工遭殃

或许是出于安抚人心的考虑,官方暂时给出了合并后双方保持品牌和业务独立运营的消息。但是后续的动作大家心知肚明,尤其是双方内部员工及中高层,“一些高度重叠的业务相互整合将不可避免,只是早晚的事情!”一位美团在职员工向笔者表达了自己的忧虑。那么问题来了,业务整合后必然有冗余员工,尤其是动辄数千人地推的团购业务。

就在数个月之前,在线旅游领域的携程与艺龙宣布合并不久,艺龙的机票产品团队随即被裁撤,不少市场拓展人员也被解散。此外,赶集与58同城合并后大裁员导致员工不满以致围堵公司。从多个案例可以看出,互联网垂直巨头合并往往要经历一波裁员阵痛。本来幕后资本推动行业巨头双方联姻就是为了避免互相抬杠继续烧钱,如果在合并之后可以通过业务整合进一步节省人力成本,资本方又何尝不会给管理层施压进行裁员呢?只不过这样的后果可能带来人心动荡,“这几天在看新的工作机会,谁也说不准是否会成为下一个被裁的人,不想太被动!”前述美团在职员工如是说。每一场大的合并都是有人欢喜有人忧,具体情况则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业务重合 中低层员工已有摩擦

根据官方公布的消息,美团与大众点评的合并是对等合并,两家公司5:5换股,并且在合并之后的新公司设立联席CEO,在市场份额方面两者将保留各自的品牌和业务独立运营。众所周知,在餐饮团购、酒店旅游及电影等多个业务上,美团与大众点评一直以来就是市场上强劲的竞争对手,如果按照官方的说法合并后双方依然保持运营独立,那么下一步市场拓展该如何走?原有客户大家互不干涉互不竞争问题不大,但是新客户争夺是该礼让还是依然拳头相向?而新客户的提成往往又是员工薪酬的直接体现,可以想象,摩擦不可避免。

果不其然,就在笔者写作本文的几个小时前,网络上已爆出了美团、点评双方市场人员在合并后产生问题。有美团员工朋友圈发布信息提醒合作商户:大众点评人员以“双方已合并”为由催促商户上线应该回绝。不过,美团官方回应称“这是个别员工行为”。可见双方内部目前还没有就合并后市场业务的开展细节做出统一部署。

不过此前有业内消息称,根据双方在市场业务方面的各自所长及资源积累,美团将负责餐饮等高频、低价业务,而大众点评将侧重低频、高客单价业务,如婚庆、会展等。相信此消息亦是事出有因,对于业务高度重叠的并购双方,如果不做出相应调整,在KPI的巨大压力之下,基层员工为了业绩肯定顾不上是否是一家人。

可以说,历史上任何一场并购,无论是资本方还是管理层都希望实现1+1>2的共赢效应。然而合并就像结婚,总是难以避免出现各种纷争。即使是最相爱的一对,也会有想要离婚的冲动,更何况涉及上万人,在企业文化、管理团队及业务策略上差异较大的两个公司之间的合并,必然有一段颠簸的路要走。

合并案看起来风风火火异常热闹,但是“闪婚”之后并非就能真的实现1+1>2的战略共赢,至少短期内无法看到。比如之前以烧钱著称的视频网站,行业巨头优酷与土豆合并之后理论上应该可以避免烧钱竞争以扭亏为盈。但是财报显示,优土集团2015年第一季度亏损高达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幅扩大190%;可以预见,对于同样以烧钱著称的团购业务,美团合并点评之后依然难以摆脱烧钱拓展市场的命运。

从当年的千团大战到今天大洗牌之后剩下为数不多的几家,团购业务的激烈竞争程度在中国互联网史上堪称罕见。作为已经进行数轮巨额融资,依然无法实现上市目标的美团及大众点评,在百度糯米等巨头围攻下,唯有抱团取暖做深做透市场才是出路。对于万亿级别的O2O市场,也许创业企业真正的竞争对手并不是同行,而是大众用户的消费习惯。如何在产品体验上真正打动消费用户,让线下商户经营效率得到明显改善,相信这些将成为O2O巨头下一个阶段努力争取实现的目标。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