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不哭,再有地震,这个机器人可以帮我们

看过一个报道,如果一家大型的保险公司能够提早一天处理房主的理赔申请,房主的房屋就可以提前六个月修好。灾难也一样,要防范于未然。

还记得让我们国人痛心疾首的地震吗?看着那么多同胞饱受摧残,每年超过100万人在灾难中丧生。250万人因意外而终生残疾或流离失所,他们重建家园需要20到30年的时间,花费高达数十亿。

看过一个报道,如果一家大型的保险公司能够提早一天处理房主的理赔申请,房主的房屋就可以提前六个月修好。所以,应急能够提前一天都是巨大的帮助。见多识广的你一定会想起无人机,没错,一种是旋翼机,也叫“蜂鸟”;另一种是固定翼的,也叫“雄鹰”。它们从2005年一次飓风灾害开始被广泛使用。

我们来看看“蜂鸟”是如何工作的。“蜂鸟”对结构工程师帮助巨大。能帮助你从不同角度观察受损情况,而这些角度无论是地面望远镜,还是卫星图像,或者其他任何高空飞行器都无法提供。

另一种是固定翼的,也叫“雄鹰”。(无人机)不光能帮助结构工程师和保险业者。比如这架“雄鹰”,可以用来做地理空间测绘。将它拍摄的图像拼在一起,就能生成3D图像。

据官方显示,华盛顿一次流灾中,原本需要两三天的时间进行搜救,在无人机的帮助下,只用了七小时,因为难点在于了解灾害的地理和水文性质这些数据,而不是搜寻和救援。再者,搜救队的人身安全在泥石流等得到了保证。

没错,无人机确实很神奇,但是,世界上80%的人口都生活在水边,这就意味着我们关键的基础设施都在水里——可我们无法到达,比如桥梁等设施。于是 Robin Murphy 发明了水下无人机器人,又叫“方形海豚”,它能潜入水中并使用声纳。

回顾一下日本海啸——所有的桥梁,管道,港口都被完全摧毁。如果没有港口,就无法运输足够的救灾物资去支援受灾人群。这在海地地震时就是一个巨大的难题。所以,我们需要水下机器人。

他可以在废墟处,进到很深的地方。有的灾难无法派人或狗进入现场,到处都是大火。想要救出被困的人,只能穿过熊熊燃烧的火场。现场温度很高,不少机器人也会被融化脱落了。机器人并不能取代我们现有的什么,但它们可以用创新的方式协助救援队和专家们。

现在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呢?是把机器人变得更小或者耐热又或者安装更多的传感器?

都不是。

最大的难题是(处理)数据和信息,因为人们需要在正确的时间得到准确的信息。

如果传输所有信息,它可能超越了我们认知能力的极限,都特么关乎生死了还怎么能有耐心和理性去再三斟酌。

所以难题就在于收集有用的数据并交给需要的人。

Geek’s view

其实,“救难机器人”这个描述不是很贴切。因为关键不在于机器人,而是数据。如果专家们能及时获取相关数据,问题会简单很多。

关注我们的微博:@极客视界V

关注我们的微信号:Geekview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