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团”大战,你如何带领队伍杀出重围?

如今,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已经过去,一个人离完美较远,一个团队却能离完美很近。管理者做不了独行侠,而是要学会如何“抱团打天下”,那你如何打造一支队伍?

做一根串珍珠的线

一个团队就好比一条项链,团队成员就像一粒粒珠子,而管理者就是那根串珍珠的线。联想集团前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先生曾经说过:“我做不好一颗珍珠,我就去做串珍珠的那根线。”如果没有那根线,再好的珍珠也会散落一地。因此管理者的价值和作用,就是把这些珍珠一粒粒穿起来,变成美丽的项链——高绩效团队。

珍珠露在外面,而线藏在里面,所以人们看到漂亮的项链,其实看到的是露在外面的珍珠。同样的,作为管理者,应该多让团队成员去呈现他们光鲜的一面。不在员工面前炫耀自己,不要有好处就冲在最前面。当团队创造了优秀业绩时,先让团队成员享受劳动成果。

唯有参与,才有认同

许多公司中都有这样的现象。员工对公司或者部门制定的绩效考核办法不满意。这里或许存在考核办法不科学、不公平的因素。但很大程度上也在于,公司或部门在制定绩效考核办法时,没有或者很少让被考核者参与。

说到让大家参与,有些人就头疼了:大家的意见五花八门,征求协调起来很浪费时间。为什么让被考核者参与?

集思广益,让团队成员全员参与,特别是制定绩效考核办法,发布规章制度这样的事情。因为人总是会维护自己的成果。全员参与,一方面可以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另外还更容易获得大家的认同。不如试试下面两种方式:

专家判断法:组织内部或者项目中,让有类似工作经验的人一起参与研讨。专家判断这一工具有两个重要的特点:与会专家独立判断,最终结论与会专家要一致同意。

头脑风暴法:与会人员可以非常自由的各抒己见,任何人不能对发言者的观点进行正确与否的评判,也不能随意打断发言者的发言。

做带领羊群的狮子

很多公司和部门有规定,上班时间不能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有的管理者认为,在办公时间看十分钟娱乐新闻,无关痛痒,但如果被下属员工看到,可能产生非常负面的结果——你要求员工上班不能迟到,下班不能早退,工作时间不能干与工作无关的事情,自己却在上班时间看八卦,这样的主管如何有威信?

有威信的管理者才能真正成为被下属拥戴的管理者,而威信并非来源于权力和对权力的使用。身先士卒是威,说到做到是信。

由一头狮子带领的羊群最终都会变成狮子,由一只羊带领的狮群最终都会变成羊。在利益面前不优先考虑自己,但在工作方面,在履行公司规章制度方面,管理者应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做该做的事,不是想做的事

很多初初转型的管理者,尤其是技术人员,都有这样一个毛病:虽然身处管理岗位,但还是习惯和从前一样,做一些技术性工作。每当手头同时出现管理工作和技术工作时,总自觉不自觉的把技术问题排在前面。

从人性角度上讲,这非常容易理解。人总是对自己擅长的事更有热情。仍然以技术人员转型的管理者为例,做了多年技术工作,由于业务熟练业绩突出获得提拔,成为部门管理者,一边是熟练的技术,一边是陌生的管理,自然是技术工作做起来更得心应手些。

但他们应当意识到,位居管理岗位的人,管理工作需要优先考虑。不能一看到技术问题亟待解决就手痒往前冲。一方面拿着管理者的工资做着技术人员的工作是对企业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管理者同时承担着技术和管理工作,很容易身心俱疲,难以兼顾;最后一方面,下属员工的业务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成长,日后在接班人培养问题上就会出现断层。

强将手下,易出弱兵

苏轼《题连公壁》中说:“俗语云,强将手下无弱兵,真可信。”意思是,英勇的将领手下没有软弱无能的士兵,好的领导能带出一支好的队伍。

这句看似正确的话,其实只说对了一半。

如果一名能力出众的领导,懂得培养下属,多给下属锻炼的机会,自然是“强将手下无弱兵”,但如果一名能力出众的领导,生怕下属犯错,事事亲力亲为,结果只有领导一个“能人”,余下的都是庸才。

如果下属员工遇到困难问题,管理者就冲上去解决,一方面会出现上文中提到的情况,另外一方面,还会让员工产生惰性和依赖心理——反正我不会做有领导。长此以往,那些有想法但没机会的员工会离职,那些不求上进的员工却舒舒服服的呆在这个“温室”里,这种做法,对企业和管理者自身都百害而无一利。

所以,不要怕“教他的时间比我自己做的时间更长”,一次不会教两次,两次不会三次,直到教会为止。教会一双灵活做事的手,总比自己长出三头六臂要容易得多。

比尔翁的猴子理论

管理者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形:在走道上碰到一位下属,他说:“我能不能和您谈一谈?我碰到了一个问题。”

于是两个人便站在走道上专心听他细述问题的来龙去脉,一站便是半个小时发现所获得的信息只够让你决定要介入此事,但并不足以做出任何决策。可又已经耽误了原本正要做的事,于是你说:“我现在没时间和你讨论,让我考虑一下,回头再找你谈。”

这就是比尔翁的猴子理论中描述的场景。在这样的案例中,猴子原本在下属的背上,谈话时彼此考虑,猴子的两脚就分别搭在两人背上,当管理者表示要考虑一下再谈时,猴子便移转到管理者的背上。此时双方角色对调,下属员工成了监督者,他会三不五时跑来问你:“那件事办得怎样了?”

当工作中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员工经常会找领导拿主意,这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管理者要辨别清楚,员工带着问题来找你前,是不是已经经过了缜密的思考?如果没有,请他想象解决方案。如果他积极主动地想了,却还不知道怎么做,那说明他并不是有意把自己背上的猴子给你,这时,管理者应该辅导他,同他一同寻找问题的答案。

一只蝴蝶引发的效应

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自身优秀的管理者,如果不能把下属培养成优秀的员工,那么能力再强也孤掌难鸣。如果管理者能陪养出很多优秀的下属,就相当于放大了自身的能力,从而引发了蝴蝶效应。

人们常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但高铁的出现,已经让这句话过时啦——高铁的每节车厢都自带动力。

一个团队,如果每一个人都很强大,再加上大家同心协力,那么团队的工作业绩一定会大放异彩。

管理者不要只关注“我能”,还要让“我能”引发蝴蝶效应,给员工“赋能”。要把员工培养作为一项重要责任,这样优秀员工多了,团队才能出更多更好的成绩。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