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36氪说自己够歪思时,贵氪图什么

在36氪办公室,刘成城拿着手机对我说,你看通过我们这个APP,很容易就能直接下单,参加对一个公司股权的购买,“你看,这是不是很方便?股权交易是不是也可以像商品一样标准化?”

12月8日,9日,36氪在国家会议中心连办两天创业生态大会,代号WISE2.0。36氪的小伙伴为了给大会预热,把go WISE谐音做"够歪思",在朋友圈做了几轮尺度颇大的视觉轰炸,耳炫目染,令人浮想联翩。

然而到了会场,才发现整体的调调和想象反差很大:真看不到几个穿着清凉的妹子,“你邀请我来参加创业生态大会,原来真的是参加创业生态大会。”大体就这感觉。

不过仔细观摩WISE大会上的创业者,会觉得事出有因:社保SAAS服务、团队协作平台、VR、APP数据平台、开源众包、机器人操作系统……这些技术派是WISE大会的主流,让技术派玩莺歌燕舞,确实难为他们,他们的目的也很朴实,一位创业者告诉我:“来,就是想让更多的对的人看到自己”。

所以,所谓的“歪思”并没有歪,36氪技术博客起家,举办创业大会,来捧场站台的以科技创业者居多,这个调性和36氪的调性是一致的,当你调性一致的时候,才能让人相信组成生态的可能性。

所以,“歪思”该怎么解释?有野心,够专注。

谁都知道,36氪起家,靠的是科技博客。尽管36氪创始人兼联席CEO刘成城说他自己写字不好,但的确媒体为自己带来了第一桶流量。然而互联网时代和传统时代最大的不同是,传统时代你卖一件产品和服务,挣一点钱。互联网时代,你创业积攒了一个核心产品,一圈流量后,得想办法把它搞活,要么用流量生流量,迅速找到其他流量的入口,比如美团,做团购,做电影, 做到家,做酒店;要么瞄准你积累流量背后的那些用户们,找到一个价值链条,前后延伸。

36氪选的应该是后者。

创业企业往往还在“娘胎”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将来,如果不倒,该有的样子。企业的基因里就融合了创始人的气质。就像文人有时候喜欢谈情怀,喜欢天马行空,可能冲动,可能大开大合;理科生逻辑相对严密,企业可能相对要稳健一点。

每次见到刘成城,他带着大眼镜、脸庞清秀消瘦,私下聊天时偶然带着小羞涩,即便和下属开玩笑“骂街”的时候,也不像有多放得开。他更像个技术宅,不是一个媒体的创始人。当然,你让一个文人做科技博客,估计那也做不好。

所以,刘成城说他其实不想做媒体,如果一个媒体人,那可能会觉得我们要卖内容,或卖广告。但36氪发现国内一批创业者成了自己的忠实读者后,他们很自然的想,我们可以报道他们。而报道之后呢?帮他们解决点问题吧。

所以,刘成城说36氪在某段时间内很像传统的信息中介,哪个创业公司需要见投资人,我们帮着牵牵线;哪个公司要招聘了,我们帮着和猎头对对接;创业公司有苦恼了,我们或者还能帮他们做个诊断。刘成城说这些生意只是36氪在一段时间发展后自然的顺延,而且是一个过渡,因为这种线下牵线实在是太没效率了。36氪到底还是一家互联网公司——我若干年前和神州数码的一位高管聊起过,他说传统生意和互联网生意最大的区别是,前者规模做大,要招人;后者规模做大,要服务器。

然后他问:是招人容易规模?还是服务器容易规模?

但是仔细想想,36氪过去做的和现在的WISE,有什么本质区别吗?好像都是围绕创业者和投资人,帮他们解决连接的问题。唯一的不同只是,创业投资的外延突然好像从过去的小圈子事件,变到无限宽广。然后36氪在过去做的好像传统中介的那些事儿,在今天有了更多的想象力。

刘成城自己也解释不太清楚,他为什么能领导36氪,正好不早不晚的赶上了的每一个风口:国内缺科技媒体的时候,他做了科技博客;国内科技媒体和自媒体泛滥,信息高度碎片化的时候,他说我们的媒体要服从公司的整体战略,我们要做创业服务。36氪联合创始人兼联席CEO魏珂说,2015年是个分界点,以前我们用行业观察者的方式关注互联网;2015年,我们升级了,我们用多维度的办法帮助创业者。

当36氪完成变化的时候,我们发现社会也变了:

我曾经和清科集团倪正东等很多传统投资人在投资大会上交流过这个问题,他们感慨地说以前我们这么一个上千人规模的会,放十年前,可能就把国内创业者一网打尽了,而现在的创业大会,多如牛毛。在刘成城办公的中关村,下楼,就是整个的一条创业大街。满是稚嫩面孔充满斗志看着来来往往的人:先生,要不要关注我们的创业项目?

WISE同样是一个写照:刘成城说,2013年办WISE,来了1000多观众,那感觉就是所有的创业者来了;我们当时关注的问题特别微观,但我们今天关注宏观,关注一级市场,也关注二级市场。

一夜间,双创成了社会都关注的战略。一夜间,创业与投资从小圈子延展到大众。要赶这个风口,36氪还是可以做和过去一样的事儿,但方式和方法论要变。

幸运的是,我们都赶上了移动互联网。在36氪办公室,刘成城拿着手机对我说,你看通过我们这个APP,很容易就能直接下单,参加对一个公司股权的购买,“你看,这是不是很方便?股权交易是不是也可以像商品一样标准化?”

所以,后36氪时代,他们做的事在本质上和媒体时代好像又没什么变化:科技博客时代是印刷数字化,渠道数字化,说白了,是对纸质物理信息和媒介的数字化改造;而当36氪切入股权众筹这个领域并且希望深耕的时候,他们首先希望做到一点是,做一个能够切入交易创业公司信息平台,这意味着,你要把一个创业公司信息化,这个信息化绝对不是把纸质的刊例搬到网站,而是基于数据,所有的所谓的结构化数据、非结构数据汇集在一起,通过一个公司的招聘、产品(如APP)下载量、日活量……等一切信息建立一个标准,进而开发一个模型,最理想的状态是:只要一个评分,就能准确得出一个创业公司,这是氪指数的初衷。

当然,你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初创公司投资多看脸的现实,但他的必要性在于:投资人和创业者已经有了一个可以直接大规模建立联系,而且有了一个初步的评估工具的平台,这是一个可以迅速招徕大量投资人和创业公司流量的互联网模式——当你业务规模扩大时,你多用一组服务器就好了;再看未来,数据和模型需要时间积累和养成,术业有专攻,早做一步,在未来就能站的高一点。

接着,就是在这一基础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回到WISE2.0,从36氪发布一系列举措,我们可以清晰判断一个公司在建立起一个平台后,如何“运营”的思路:

氪空间独立:刘成城对我解释,氪空间独立对这块儿业务的发展更有好处,而更重要的是,这让他和魏珂有足够的精力和专注度,来向股权众筹前后的链条延伸。我的猜测是,的确还是分开好。平台在某种意义上是需要独立的,这和卖商品不一样,如果你的平台过多要考虑配合你的孵化器,那最后的格局可能就不会太大。所以,要有所为,也要有所不为。

从氪指数升级到双创指数,从一个公司的指标延伸到企业、用户、政府、城市一体化的评判体系,这是对于自己核心定位和技术能力在宽度上的拓展;宣布将于近期推出行业首个股权投资退出机制标准化服务,这是对核心业务的纵向延伸。

借此,36氪离读者越来越远,离用户越来越近。作为一个媒体人,这时候真想说一句:够歪思。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