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例外”与“无用”

扑天盖地关于中国第一夫人和中国设计品牌例外的消息把我雷醒了。第一夫人为中国设计师做出的瞬间的市场效益是我十年经营的好几倍。而且真是不费吹灰之力。

现在的国产古装电影,肯严肃点对待历史、甚至至少认认真真讲个古代人故事的作品都不多,大都是以古装和历史的壳儿,包装一个现代人(比如导演)的价值观,或者现代社会的爱情故事,或者干脆就是拿着捧个女演员什么的,这有时候让我真的很焦虑,不知道青少年们在大银幕上看着刘德华版赵云发誓“臣愿为蜀国统一天下”这种台词时,是不是能意识到历史在这里被跑偏了。

不过好在去年有一部《大明劫》、今年有一部《绣春刀》,尽管从电影本身技巧而言都有各自缺陷,但起码很严肃认真,都是本着在历史上的大事儿不跑偏(以明末为背景),小事儿不拘束的创作态度,先讲好一个故事,再捎带着做点以古讽今的事儿。所以在两部电影里,都有人,有人性,有人和人的冲突,也都在讲权力斗争,讲高层政治博弈,看到最后,个体在时代的风云际会下的随波逐流和无奈的痛苦,跃然银幕之上。

不过两部电影表达的核心很不一样:《大明劫》用吴又可和孙传庭的经历和交集,一幕幕、碎片化地描绘明末大厦将倾,为何而亡,最核心的表达其实就是一句话:我朝积弊已久,非一味猛药可以治愈。懂得自然会懂。《绣春刀》在此方面有些涉及,比如首辅问崇祯还要不要追查阉党,崇祯问连袁崇焕都给魏忠贤立过生祠,你想追查光了让我无人可用吗。但导演在这方面很克制,点到为止。

《绣春刀》主要表达的,是人,人的“债”。

电影一开始就很干净利落地告诉了观众,三兄弟各自心里的“羁绊”是什么:老大惦记着升官,因为母亲有个让自己补上父亲百户缺的愿望;老三和大夫的女儿情愫互生,还有跟师哥之间,看着好像是师哥敲诈勒索,阴魂不散,但其实也许是有一点点暧昧的感情在里面的(师哥对师弟的感情在电影里描述的倒是比较明确),所以所谓的钱的背后,其实也是感情;至于老二,他的夙愿是给青楼女子赎身,看着和老三的性质差不多,但导演在这里留了个悬念——一个锦衣卫何以对一个青楼女子死心塌地,甚至愿意帮着她救情人,这个悬念直到影片末尾才揭晓,刘诗诗是老二亲自送进去的——当然也不算意外,影片开头抓人的一幕算是伏笔。

三兄弟的羁绊导致了老二在魏忠贤的人头和黄金之间选择了后者,这让三兄弟自此踏上不归路。

(当然按照剧情走向,即便杀了魏忠贤,三兄弟的结局也是被灭口,颇有点蝼蚁只是大人物棋子的感觉,但我不觉得这是重点。)

三兄弟本来是有机会逃跑的,但老大决定穿上官服,圆梦,然后投案,被处决;老三为了救爱人,和师哥火拼,但死前还是救了师哥;老二坚持要带刘诗诗走,如果不是猪脚光环,恐怕当时也就被赵公公干掉了。

所以,说到最后,他们还是有机会奋力一搏,赌一把出城逃亡江湖,但为了各自心里的羁绊,终究还是没走得了。那么,这个羁绊到底是什么?

老大想要当官,官的隐喻当然是权力;老三喜欢上了一个妹子,这代表的是爱;老二看着是爱美人,但真正放不下的,是欠的债,是赎罪,至于老二为什么要赎罪,因为做恶。所以老二的羁绊,是恶。

所以,电影看着是表达在高层政治的权谋下,小人物的被动和无奈,但仔细琢磨的话,还是贪欲、爱欲和X(我实在想不出来这个字儿应该是啥)欲驱动他们一步步迈向毁灭。说到底,还是那四个字:因果报应。

希阿荣博堪布在《次第花开》里写过一段话,大意是:佛法说,痛苦源自自我执和法执,即对自己的执著和对周遭事物的执著。仔细观察,我们深深执著的一切人、事物、状态等等,没有一样对我们的生活是不可或缺的,所以不要以为修行是为了掌握更多的才艺技能(让人羡慕),而恰恰是做减法。

我觉得大概这就是《绣春刀》要表达的最核心的那个部分。

(最后再说点题外话,绣春刀和大明劫这种电影在目前的市场上注定只能叫好不叫座,今天看到有新闻分析绣春刀的档期、拍片、宣传等问题,甚至连片名过于含蓄都分析过了,但这类电影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需要观众有一点历史基础和独立思考能力,至少愿意在电影院看电影的时候思考每一个桥段的铺垫,寓意,背景这些细节问题,才会获得比较十足的乐趣。从娱乐体验而言,当然不如爆米花来的好卖。)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