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公益”遭遇“营销”,将会发生怎样的华学反应。
公益营销,是近几年在中国兴起的一个比较时尚的概念。公益营销,就是以关心人的生存发展、社会进步为出发点,借助公益活动与消费者沟通,在产生公益效益的同时,使消费者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产生偏好,并由此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营销行为。
公益营销把企业的商业目的与慈善目标结合在了一起,其主要目的在于追求长期的品牌效益,而非是短期的即得利益。
当“公益”遭遇“营销”,就好像钠与水相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反应。其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应的同时,也存在诸多争议,有的做了“有名的烈士”,有的成了“无名的英雄”。在公益营销过程中,企业不应是“为了脸面好看而做好事”,而是自觉地“尽全力去做更多的好事,而不仅仅是做些好事”。
爱氧星,作为一家专注于搭建互动公益营销和品牌传播平台的公司,本质上是一家专注于做公益广告的互联网广告公司。企业通过这个平台,可以找到合适的公益项目,还能全程参与,与公益组织、品牌使用者进行互动,通过公益项目让品牌得到更好的传播。
▲ 爱氧星创始人 覃清
但受中国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盈利和公益是极其容易被质疑的,因此,容易被推到“风口浪尖”上的爱氧星,如何才能把控好公益营销这把“双刃剑”,实现“公益”和“盈利”兼得的局面,就显得很有探究意义。
当下中国民众多少会对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持谨慎、怀疑的态度,自红十字会的事件曝光后,更是加剧了人们对公益组织、对企业,甚至是对个人参加公益活动的动机的猜测。如何消除民众的疑虑?公益透明化、阳光化相信是最好的选择。
因此,爱氧星在此方面做了极大的努力,其从公益平台的功能模式设计及实时反馈机制的构建两方面入手,设置了有效的规避措施。
重新定义民众参与公益的模式
爱氧星采用了有别于传统的民众捐钱捐物资的公益慈善模式,让用户参与到整个慈善活动中来。通过设置多样化的公益活动参与模式,爱氧星使得民众参与公益变得趣味化和即时化。
民众通过在“爱氧星”官网或微信公众号中玩游戏——完成选择题、问答题、小游戏、传图片等的“募氧任务”,系统会自动换算出相应的“专属心币”;企业会根据“专属心币”的数量捐献物资给公益组织,同时给予答题者奖励。
这样既降低了民众参与公益活动的门槛,部分消除了民众对公益参与主体的抵触心理,也使得企业品牌在整个公益活动得到传播,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实时反馈机制的构建
如何消除民众对企业参与公益的疑虑,让民众有再去相信企业“有爱”的一面?爱氧星在这方面做了深入的思考: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那就让民众的眼光“晒”到公益的每一个角落。为此,爱氧星构建了一些反馈机制:
(1)即时把公益善款的使用情况公布在网络平台,让民众每时每刻都可知晓善款“怎么用、用在哪”,接受民众的监督,消除民众的疑虑,使公益账目透明化、阳光化;
(2)委派内部人员全程参与公益活动的举办过程,现场记录并监督活动的举办过程,并做好活动后期的反馈传播工作;组织第三方人员全程参与公益活动并进行监督,增加活动的透明度;
(3)未来拟借助类似虎牙直播等第三方互联网直播平台,即时在线向外界传播公益活动举办的全过程,接受民众的监督。
爱氧星所采取的措施从多角度、多维度去思考并落实,较大程度上消除了民众对企业参与公益活动抱有的戒心。
▲ 爱氧星团队合照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做好事不留名”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受此影响,一些企业在进行公益赞助时,如果对于传播内容及方式把握不好,就容易引起民众的反感甚至谩骂。因此,如何使“公益”和“盈利”可兼得,成为企业希望通过公益营销来实现品牌传播时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目前,国外发达国家的公益营销已经进入一个完整的链条。首先通过公益活动,企业为公众创造利益,从而得到认可;有了公众的认可,促使企业获得更多销售机会,同时,企业有更多精力与财力承担社会责任。
现在,爱氧星正在构建的平台就类似于在搭建一条公益链,即打造一个由企业出资、公益组织唱戏、个人参演、互动性强的第三方公益平台,其再通过收取企业的公益活动策划费用来维持平台的运作,实现自身的盈利。
因此,公益营销需要新理念,只有解决了各方面的需求,才可使社会各方参与公益的步伐越走越坚定,越走越远。
在笔者看来,公益营销最终还是要走心!因此,当企业选择走公益营销道路的时候,要意识到公益营销是长期的行为,企业应追求的是长期的品牌效益,而非是短期的利益,不能拿公益营销当作企业的摇钱树。
与此同时,我们不妨换个角度去看待问题,企业的成功有哪些标志?获得巨大的资本收益,相信是很多人心中的判断准则。但别忘了,当一个企业得到社会的认可,其产生的社会效益是经济效益根本无法比拟的,这何尝不是一种更大的成功?(完)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李华照,闹客邦实习记者(微信号:kk506103644)。闹客邦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号tiwwei获取授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及时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