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刷屏,上海拿牌,滴滴为何这么多王炸?

对于滴滴来说,牌照真正的影响,绝不在短期业务面,而会成为滴滴未来多年发展的重要推手。要知道,在许多投资人眼中,滴滴乃至整个移动出行行业,最大的发展不确定性,就在于政策风险。

滴滴半年来连打多手好牌。上半年,它先借整合案来了一波品牌重塑,接着眼花缭乱地上线多种出行品类,然后打出一连串“拖拉机”与“炸弹”,牵手中投、美国刷屏、境外并购……

就在外界以为国庆节后它会停歇一下时,节日刚过第一天,这家公司甩下一个“王炸”:10月8日,它宣布,已获上海交通委发布的第一张“专车牌照”,也是全国第一张。

最大风险消除,估值或大幅提升

这可能成为左右滴滴未来几年发展的关键推手。如果你仔细梳理国庆节前滴滴几手牌,那节奏,甚至都在为它持续蓄势,最后释放。

“我知道他们本来想在节前宣布的,可能考虑到多方诉求,加上有利的事情比较多,就节后了。”消息人士说。

比如,跟习大大去美国的互联网企业领袖很多,大人物基本都去了,一张照片被渲染几天。参加中美互联网论坛的更多一些。但当滴滴创始人程维与总裁柳青在美国刷脸时,颇让人意外。因为,这家公司不但最年轻,而且诞生以来一直处于巨大争议之中。

我的判断是,程维与柳青现身美国,一定有官方对滴滴的某种认同。事实上,另一个信号早已明确。之前我写过,滴滴已获中国主权财富中投注资。如果当局对滴滴没好声气,这简直难以想象。

作为行业领先者,滴滴已被视为驱动未来变革的关键平台。围绕在滴滴身上的争议,可能是一个行业改革与变化的先兆。

在我看来,在这一背景下,上述一连串“拖拉机”与“炸弹”,加上一些牌背后无形中的背书,更是凸显了昨日专车牌照的里程碑价值。

这牌照真那么重要吗?看去它不过一张地方专车牌照。它的价值在于,这是地方政府第一次针对专车表达了资质肯定,代表着一种政策风向标。据说全国性的意见即将出台,上海的动作一定会有相当的示范效应。

对于滴滴来说,牌照真正的影响,绝不在短期业务面,而会成为滴滴未来多年发展的重要推手。要知道,在许多投资人眼中,滴滴乃至整个移动出行行业,最大的发展不确定性,就在于政策风险。上海的牌照虽然目前只局限于上海本地,但它不可能空穴来风,一定代表着政策面的变化。

可以这么说,这张牌照决定着滴滴未来的估值提升、投资价值以及所能想象的业务拓展半径。前不久,随着一笔融资到位,Uber的估值已高达500亿美元。而服务品类、体量远胜Uber的滴滴,前不久的外界估值仅150亿美元。无论未来在美国还是中国大陆等地挂牌,滴滴对这数据恐怕并不甘心。

我相信,牌照到手之后,滴滴的估值会大幅提升,它的博弈优势也会很快体现出来。至少在上海,滴滴专车目前是唯一合法的运营商。未来全国性的牌照发放,应该也会占据先机。这对它的投资人会有更大吸引力。而Uber的投资人不可能不明白自身风险。如果未来它在中国市场的运营合规上遭遇阻力,很可能会对它的IPO构成挑战。毕竟中国是一个关键市场。

拿牌背后:技术、运维、数据、信任

当然,上海不可能只给滴滴开小灶。上海市交通委主任孙建平表示,这个领域是新生事物,没有法律规章,作为上海交通主管部门,主要关心这几件事:业态必须代表未来趋势;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安全;合法纳税。在这个基础上,接受政府监管的平台,只要符合以下条件,原则上都可以获得资质:

1、平台方具备企业相关资格和所在地服务能力外,还须获得互联网业务资质和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平台数据库接入监管平台、注册服务器设置在中国大陆境内等;

2、车辆需通过平台审查获取道路运输证;

3、司机需通过平台审查后获取从业资格上岗证。

很明显,这一模式的特色是,政府从事前审批转向事中、事后监管,也就是“政府管平台,平台管车辆”。

门槛表面很低,其实不然。滴滴抢在同行之前获得第一张牌照,主要在于四个方面:

一、重视上海。早在创立期,程维就视上海与杭州等长三角城市为战略要地。当初与快的、大黄蜂竞争时,他曾对天使投资人王刚发誓,不在上海获得优势地位,绝不回北京。这里的每一步业务拓展,可能都具有示范意义;

二、滴滴技术实力强、业务丰富,品牌影响力大,股东资本实力雄厚,能扮演上海交通变革的力量;

三、争取牌照下手早。早在半年前,滴滴就已跟上海方面密切沟通。后来跟市交委、上海四大出租车公司共建“上海市出租车信息服务平台”,平台数据库接入;

四、呼应了政策面,水到渠成。两年多来,当局虽然监管多多,但公开的言论,对互联网出行平台一直表达鼓励。全国性的改革文件据说正在出台中。

除了技术与业务之外,还有许多是磨合与信任。你知道与政府打交道,信任的建立很重要。这属于政策博弈敏感的领域,改革阻力很大,许多地方政府不是看不到互联网平台价值,而是缺乏突破的勇气与信心。光有热情没用,必须寻找到有兼顾各方利益的途径。

主力竞品短期似乎有些缺憾。

易到非常灵活,但无论技术与平台、服务品类、市场市场都有很大差距;神州专车有母体资源、资质支撑,品质口碑都很不错,但规模较小,平台服务品类单薄,整体影响有限。不过我相信它应该也能很快获得同类许可;Uber尽管声量很高,但一些天生条件很难克服。比如当局要求所有运营数据都须落在中国大陆,这对它就比较困难。这领域不但涉及本地民众出行数据,未来更会涉及金融服务。更困难的可能还在于平台管理。Uber虽在中国有注册,但技术后台不可能完全由本地掌控,它直接涉及到管理。Uber昨日强调,会等待全国性的牌照,这意味着,短期内,它获取牌照的可能性比较小。

相比下来,滴滴步子迈得很快,它已铺垫好更具长尾价值的出租车市场。很多人昨日只是关注专车牌照以及它对应的合规化问题,比如车辆与司机都是敏感话题。但这终归只是政策面与技术面的难题,事实上,在它背后,有更复杂的利益博弈结构。

牌照背后:上海模式的多边利益结构

昨日牌照发布时,还有一条关键信息:由滴滴与上海海鸥出租车成立的海鸥服务社,将成为双方借来在出租车领域合作的关键中介。

这轻松的名字背后,是个利益三角。海鸥服务社全称“上海海鸥出租汽车驾驶员服务社”,9月16日由滴滴与上海海鸥控股、上汽集团工会、上海交通工会共同成立,目的是探索创新的出租车驾驶员服务模式。而上海海鸥控股,则是由上海市总工会全额出资、依现代企业制度组建的投资和资产管理集团公司。

很显然,滴滴已通过海鸥服务社,与上海出租车整体利益链建立了战略合作,接下来将正式渗透这一关键的长尾市场。从车辆来看,未来增量部分极为有限。存量的出租车以及其他社会车辆,将重新被滴滴们激活。如果这块成功渗透,滴滴将率先变身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平台级公司,成就一家全球一站式出行平台航母。

在目前移动出行平台与地方政府博弈进程中,这一合作应是首创。相比专车牌照,它未来可能更为关键。因为,它是从各方整体利益出发、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难题的突破口。在一个最不明朗的政策周期,上海的做法一定能发挥正面的引导与鼓励作用,给政策出台创造舆论先机。

在我看来,随着滴滴专车在上海的合法落地,以及出租车等、订制巴士等领域的铺垫,未来滴滴的运营会变得更丰富:它既可以扮演一种开放的平台,汇聚无数的服务品类,提供创业与孵化,也可以与地方合作,输出技术与服务,提供管理、运维、大数据服务。此外,形式上,它也是一个出行行业里巨大的系统集成商。

孙建平透露,与滴滴合作不仅着眼于专车,而是整个“互联网+交通”,比如说目前滴滴车站、海鸥定制公交等,都是未来可以探索的领域。

“凡是这些能够效率提高,能够引进新的机制,对市民出行有利的,我们都鼓励探索。我跟程维先生一直说,你不光就要盯着出租车,上海交通的模式很多,甚至我觉得,我们那天说过的,能不能滴滴出行成为在交通领域里面,交通领域现在互联网+介入的公司很多,能不能作为一个公司的标杆?”孙建平希望,借助这次专车进入,对传统出租车改革形成一种倒逼。

程维将牌照与上述合作案称为“上海模式”,有望成为中国交通业变革的参照,推动滴滴平台在全国市场的落地,进一步丰富滴滴的运营。

孙建平说,这称不上“上海模式”,因为各个城市都有差异。但他强调,无论如何,都“应该满怀热情地拥抱它”,未来,“走得可能成功,可能不成功,我们做一点调整和修正,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不过,说到监管,他对程维表示,监管部门对滴滴说也不会客气:“不能因为今天,因为程总也在,所以我说压力也大了。怎么管好他平台里的这些车,未来对他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如果没有管好也要处理,这都是一视同仁的。”

程维坦陈,滴滴从诞生第一天起,就期望这个行业规范发展,今天滴滴是“补了证”,相当于有了第一个真正出台的试点方案,但这并不等于可以一劳永逸、垄断经营,而是意味着更大压力。

“新的业态是野蛮生长出来的,不是在既有的规则里面长出来的生物。”他强调,如果想检验它是否有生命力,就必须纳入依法合规的管理,如今上海“尊重现实”,“了解互联网和了解这种科技创新”,“今天这一步应该是互联网+交通发展的里程碑”。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