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App形同鸡肋,一站式服务或是趋势

实现一站式服务的政务App才有生命力,才能提高社会运行效率,才能将权力置于阳光下。

作者:龚进辉    微信公众号:gongjinhui2

近日,政务App正处于风口浪尖,主流评价是“食之无味,弃之有肉”,为政务App的前景蒙上一层阴影。

事实上,政府职能部门推出政务App的目的很简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善公共服务,为老百姓办事提供方便,实现便民利民的效果,让权力置于阳光下,这也是政府推动民生工程的重大举措。

我们在感叹技术进步给权力运行带来革命的同时,各单位各部门的政务App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尽管为老百姓办事提供便利,但不得不泼盆冷水,大到市、区,小到街道、社区,甚至街道的一个科室,是否真有必要开发政务App?就算有必要,如何保障政务App的实用性和便利性?政务App如何摆脱鸡肋定位?

政务App开发成本动辄十几万

政务App之所以备受公众关注,与其开发和运营推广成本奇高密切相关。区别于政务微博和微信,一个政务App投入动辄十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开发一款简单App的成本是8万元,如果对App进行页面设计和优化,成本相应增加。

政府普遍采取采购政务App的方式来推行电子政务,购买此类App的价格约为30万元,政务App研发团队配备2、3名工程师。如果加上运营推广,包括App流量监控分析、App日常更新及内容编辑、网络营销策划及推广等内容,价格远不止于此。

比如,顺德区公安局采购的“警民通便民服务平台”,成交金额为36.8万;“广东食品溯源”App的中标价为80万元;“广州旅游”与广州旅游资讯网、微信公众号一同招标,采购预算为150万元,最终以127.5万元中标。

悲催的是,政府职能部门的高投入没有换来相应回报,反而在市场普遍不受待见。根据《中国电子政务年鉴(2014)》的不完全统计,去年我国政务App大约有400个,总下载量超过5000万次,除了一部分是公务员内部办公移动端外,还有不少是由政府开发,面向市民提供服务的政务App。

与同类市场化App相比,政务App的下载量、使用率、迭代速度和后期维护逊色不少,甚至出现“僵尸化”现象,民生工程沦为摆设,“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是政务App尴尬处境的真实写照。

用户体验和盈利成政务App软肋

便民指数是衡量一个政务App价值的重要标准,主要体现为用户下载量、服务实用性和使用便利性三个维度。南方都市报曾做过一个有趣的调研,对象是8个使用中的政务App,选取上述三个指标契合政务App为民服务的理念,可以基本反映其真实质量。

结果揭晓:广州交委“行讯通”下载量过万,而市场化“沃行讯通”用户超过200万;过半政务App资讯更新滞后,而且应用功能缺乏移动端特质;“广州环保”页面令人望而生畏,“群体通”栏目刷新响应时间长。

总体而言,不少政务App在市场遇冷,根本原因是实用性差和用户体验不佳,而这一结果并不出人意料。据了解,目前政务App主要以提供内容为主,且存在“马力不足”的情况,政府部门与外包公司的合作大多停留在开发阶段,一旦产品上线,双方的合作随即终止。

所以,政务App的可行之路是内容与服务并重,更突出“功能性”,并且让第三方公司继续参与后期的产品运营和推广,以保障后续产品的正常迭代。同时,政府部门应加强自身互联网团队的建设,引进产品经理、运营推广等专业人才,提升与第三方公司的业务对接水平。

除了产品本身的缺陷,政务App还普遍面临一个艰难选择:如何实现规模化盈利。目前政务App下载量不容乐观,只有少得可怜的几千,下载过万更是少之又少,甚至不及市场化App用户数的一个零头。没有海量用户基数支撑的政务App,盈利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事实上,在新媒体竞争高度激烈的时代,百万用户已成为在市场存活的底线。如果用户量在百万以下,没有合理的支撑模式,那么将沦为小众化App,不得不面临被政务微信取代的风险。以五花八门的旅游App为例,从服务内容和用户体验上来看,它们与去哪儿、携程等市场化App没有特别优势,唯一特色是突出地方特色,贴近地方、宣传地方,适用于目的性强的旅客。

据悉,“广州旅游”App对所有旅游企业和景区免费开放,接入平台的旅游企业和景区都有发布权,可自主发布旅游信息、免费宣传。谈到其盈利前景,广州旅游局负责人表示,“广州旅游”App属于政务、公益性质,不以营利为目的,接入平台的企业旅游局都没收取费用,这意味着政府每年需要投入一笔经费维持运营和推广。

即便没有盈利压力,缺乏互联网基因也是政府部门的致命硬伤,没有产品思维和用户思维的指导,产品迭代进度和效果大打折扣,想在市场上拼杀出来赢得广泛受众,可能性微乎其微。

政务App破局:发力一站式服务

抛开盈利不谈,为避免政务App的高投入打水漂,其当务之急是提升用户体验,聚合服务或是政务App的发展趋势。

试想一下,一个部门配备一个政务App或微信,老百姓真有这么多业务需要办理?当然不是,以计生App为例,市民计生证明最多一年办一次,这种低频应用的开发价值和市场潜力极为有限。

同时,貌似时尚的政务App,由于未消除政府部门之间的界限,市民担心它从便民变成扰民,每办一个业务需要下载一个App。尽管免除现场排队之苦,但需要不停地注册、验证,有时还不得不面对App闪退、刷新响应时间长等使用问题,使市民内心变相受折磨。

在我看来,一站式政务App才是最佳解决方案,通过一个入口直达各区各部门,方便高效地办理所有政府公共服务。与企业相互整合需要借助市场力量不同的是,政府可以实现跨部门协调、配合,以推进政务App的上线和运营,比如一个部门来规划,一个部门来推进,一个部门来执行。

事实上,电子政务的核心不是一味地拼网站和App数量,而是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打破部门之间的藩篱,实现各部门的数据共享。部门后台数据联动才是政务App区别于市场化App的优势所在,可以形成自身竞争力,以数据审核的方式,取代老百姓在各个部门来回拿证明盖公章的繁琐程序。

不少群众抱怨,到政府部门办个事,恨不得要“跑断腿,磨破嘴”,他们希望一个政务App能聚合所有国家机关的各类服务功能,比如查诉讼单、看路况、预约办理各类证件等。比如,“深圳交警”App一开始就整合‘网上深圳交警’、‘深圳交警’微博上的服务、资源。

因此,数据化和智能化是未来政务App产品迭代值得思考和借鉴的发展方向。实现一站式服务的政务App才有生命力,才能提高社会运行效率,才能将权力置于阳光下,实现资源集约化利用,自然赢得老百姓对政府行政效率的认可和点赞,你说呢?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