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太吉黄了,它却火了!

餐饮的小花絮!

题记:黄太吉B论融资1.8亿人民币的消息不胫而走,可明眼人都知道,黄太吉的产品主义就此作古。三年的赔本吆喝,除了给新媒体营销带来了无限佐料,其实就餐饮业的互联网化而言,并未带来实质突破。

赫畅最初始的春秋大梦是做中式时尚快餐连锁品牌,比肩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品牌,怎奈产品太过小众,销量抵不过高企的运营成本,最终,黄太吉1.0版本成了黄粱一梦,几大门店也相继关闭。作为箭在弦上的风口式人物,是容不得就此罢休的,紧接着热衷于『生态化』思维的赫畅又开始玩起了品牌多元化矩阵,牛炖、大黄蜂、从来、来得及、叫个鸭子、一万冒菜的小幸福等嗨翻天的子品牌,傲娇问世,结果,低频和无法量产,使得生意更加门可罗雀,黄太吉2.0宣告失败。

外卖O2O把黄太吉推向何方?

就在大家开始习惯性把黄太吉遗忘时,近期的高价融资,再次把群众的视线聚焦到这个『不淡定』的品牌上,因为黄太吉3.0要做外卖O2O平台,除了配送自家的产品外,在生产配送一体化的数据链中还要为其他品牌做服务。从业务链条上分析,你印象中的黄太吉已经面目全非,因为它的服务对象开始从食客的味蕾转移到餐饮商户的服务,从一个煎饼果子的角度来看,黄太吉已经黄了,而O2O新模式的诞生,很有可能是为寻找投资者接盘埋伏的新由头

当下中国餐饮业的变革不是模式的竞合,而是体验的升级和成本结构的优化,黄太吉被名所累、远离初心,表面上看彰显了一个年轻人的试错勇气,实则是面对餐饮业转型的力不从心,而中国互联网餐饮第一品牌的大旗,就此旁落。

其实,对于一个餐饮品牌的评价标准,无须用长长的符号去定义,在我看来,一个牛叉的餐饮品牌,只要老百姓觉得好吃并愿意持续吃,同时老板可以赚到钱并能持续运营,这就足够了。而黄太吉恰恰就绊倒在这两个核心门槛上,去年甚至投资人说『黄太吉那么难吃,还要坚持投它』,如此不尊重食客体验的非价值投资观念,再次印证了一个餐饮品牌的致命短板。而黄太吉本身华而不实的高成本运营,让本来就客流量下滑的现状更加雪上加霜。

餐饮应该回归产品本质!

当下中国经济情势下行,而唯独餐饮业和文化娱乐的收益不减反增,包括投资的天平,也逐渐向这两者倾斜。虽然餐饮业是红海一片,但越是红海越说明一点:准入门槛低,里面的小屁孩玩家多,只要你是身怀绝技的职业玩家,就可以横扫千军、鹤立鸡群。在我的感知中,赫畅并非餐饮的职业玩家,在产品的小火慢炖和生意的精打细算上,他没能体现出应有的作战素养,当然这无妨作为传播高手的他在行业中掀起惊涛骇浪。

相反,一些传统餐饮的老大,在意识上开始迅速觉醒,并对市场发起了凶猛反击,比如在京城开始低调崛起的『KAO烤肉饭』,从今年7月初开启第1家店面,时至今日已经火速扩张到了20多家店,关键是食客的回头率颇高,每家店都盈利。更搞笑的是,『KAO烤肉饭』的几家店面与黄太吉同处一个商圈,甚至在位置上后者占据了更大便利,而前者的业绩却远胜对手,这又是为何?

『KAO烤肉饭』的经营之道

第一,产品线的销售结构决定了营销策略。

『KAO烤肉饭』的目标食客是CBD的上班族,堂食的占比仅为20%,外卖的销量占据了80%,这个数据告诉我们,店面的作用就是做体验并增信,而其具体位置并非特别重要,所以『KAO烤肉饭』根据销售数据调整营销策略,重点与中介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做各自擅长的事儿,但为了增强品牌识别度,『KAO烤肉饭』在店面装修上,全方位互联网化,以贴合年轻上班族的感知需求,而选址上则尽量避开底商,以大幅度节约租金成本。

第二,大众餐饮的性价比本质永远不变。

对于绝大多数的创业者而言,做高端人群的生意是徒劳的。北京大部分CBD的上班族消费能力并非很乐观,大家追求的依然是性价比,午餐的客单价普遍在20元左右,所以『KAO烤肉饭』的定价十分亲民,更为重要的是,『KAO烤肉饭』拒绝味精、无任何添加剂、口味绝佳,食品加工均通过国内多项QS、HACCP等食品卫生认证,甚至达到了日本出口标准,吃饭的人自然络绎不绝。

第三,开店的速度取决于盈利水平的高低。

对于一家餐馆,堂食解决的是空间需求,外卖解决的是时间需求,而研究餐馆的生意好坏,关键看的是时段销量,而『KAO烤肉饭』能实现单店日业绩破1.5万,秘诀恰恰在于其具备一整套的数据分析系统。基于持续的盈利能力,『KAO烤肉饭』开始了渐进式扩张,为了保证加盟质量,其独特的『无收银员、无厨师、无浪费、无报损』模式,使得『KAO烤肉饭』在近4个月的时间里,低调扩张到了23家店。

黄太吉用苦心经营的26家店来践行其1.0梦想,结果却折戟沉沙、改弦易辙,『KAO烤肉饭』作为一个老餐饮人在互联网上的尝试,却用傲娇的业绩向行业证明,不是我们做的有多好,而是我们更热爱这个行业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