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用户,请服下这颗“定心丸”

说到底,监管层心底紧绷的那根弦,还是考虑到乘客和司机的安全问题。

我只听见自己一声尖叫,同时双手抱头靠在膝盖上。心里万马奔腾,恐惧到极点,“我以后再也不要坐副驾了。完了,完了,我是不是要先保护好脸。”只感觉脑子的运转速度已经跟不上眼睛,一台车从右侧朝副驾冲过来。

还没等我想太多,duang一声,右侧车直撞在副驾的车门上。眼前一黑(没晕过去,吓得紧闭双眼),反映了几秒,睁眼发现没事。我忍不住笑了,一方面在心里庆幸自己大难不死,一方面看到右侧车前保险杠飞出去一米多。等我再扭头看看司机,他很淡定地停好车下去了。我试着打开车门,从两车缝隙间勉强侧身出来。

这是一起再平常不过的小车祸。但故事的开头是,我用叫车软件叫了一辆专车,你知道的,是私家车。由北向南行驶,在某个桥下掉头再往北的时候,一辆车从商场的地库里钻出来,撞上了我的车。司机对我说,“是对方全责,跟你没关系。很抱歉,你重新叫辆车走吧,剩下的我来处理。”然后,他掏出手机开始给保险公司打电话。

等我上了第二辆车,还有点惊魂未定。心里暗暗琢磨,“以前一直以为车祸这事儿离我很远,万万没想到啊,算我命大。”在专车盛行的今天,相信很多司机和乘客都有过和我一样的顾虑,万一遇上车祸怎么办?损失该找谁承担?虽然几率是万分之一,但是未雨绸缪总不会错。

10月10日,在交通部正式公布的《关于进一步简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下文简称指导意见)中,虽然以“网络预约出租车”的名号代替“专车”的说法,但也明确把私家车挡在门外。除非私家车更改车辆性质为营运车辆,并且司机考取资格证。

说到底,监管层心底紧绷的那根弦,还是考虑到乘客和司机的安全问题。按照现在专车的运营模式,涉及到汽车租赁公司、劳务派遣公司、打车软件平台和专车司机的四方关系。一旦出了事情,到底哪方担责任,谁也说不清。至于私家车出了事故,更是没人管。在我经历的这次车祸中,人没事已属万幸,因此也没想过找谁要赔偿;司机有保险,自己就去处理了,也不觉得因为在哪个平台拉活就该让对方承担责任。

可是今天听到一个消息还是让我小小激动了一把。滴滴出行跟平安产险上海分公司合作,推出了“滴滴平台司乘意外综合险”。而且这个保险适用于滴滴出行平台专车、快车、顺风车、巴士、试驾和企业级业务的司机和乘客,单人保额最高可达120万元人民币。我想说,当平安创投出现在滴滴最新一轮30亿美金融资名单上时,心底一直有所期许。

“滴滴平台司乘意外综合险”是专门为其量身定制的产品,保险责任更齐全,除常见的意外死亡/残疾责任,还包含意外医疗责任、猝死责任,就是希望最大程度的保障司机和乘客的人身安全。而且由滴滴平台统一投保,不需要司机和乘客额外支付任何费用。但是说实话即便如此,那件事对我还是有阴影,此后我都不敢再坐副驾的位置了。

在被问及推出这个保险的初衷时,滴滴相关负责人回应,伴随着专车、快车、顺风车等移动出行方式迅速兴起,因此而产生的安全问题愈发受到社会关注。此次推出“滴滴平台司乘意外综合险”后,滴滴平台针对司机和乘客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保障和安全机制,包括司机车辆准入审核机制、全程技术监控以及先行垫付与保险三个方面,确保事前高门槛准入,事中事后全程可追溯,即使发生交通意外事故,滴滴平台也会通过商业保险及自有保障基金来解决司机和乘客遇到的紧急情况。

可能很多人还不知道,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部分出租车公司也为乘客代买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包含在车费里。这是我从某一天的央视新闻里看到的,但上海的一名男士在乘坐出租车受伤后,进入了漫长的诉讼,理赔并不便捷。

滴滴出行是否会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值得关注的一个点是,与它的合作伙伴同属一家平安创新投资基金的也是滴滴最新一轮30亿美元融资时的投资方之一。我想说,如果我对他们深入合作的想像空间依然是充满期待的。

目前所知道的是,“滴滴平台司乘意外综合险”覆盖了从乘客上车至目的地下车的全行程,在车辆正常行驶过程中,如不幸遇到意外事故,针对乘客产生的意外医疗、伤残、意外死亡等费用,平安产险将提供每人最高120万元的保险保障。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该产品还专门扩大了司机端的保障范围,司机自接单开始,便可享受与乘客相同的保险保障。在意外事故发生时,乘客或司机可第一时间拨打平安产险上海分公司就此产品的报案专线,平安产险将由专业人员了解事故进展和具体情况,并提供高效便捷的理赔服务。

能想象到,在《指导意见》发布仅十多天的时间里,滴滴就宣布推出这个保险产品,大有深意。但是它提早走出这一步,对于其他约车平台未来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门槛和要求。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