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汽车老大上任三把火 咋烧这么谨慎?

结合当天演讲、高德现状尤其是它在阿里系中的战略地位,我觉得,这家领先的地图企业正试图对外确立以技术为核心导向的战略定位。这一定位,透露着它的开放性、独立性以及边界意识。

两天前,高德地图在北京举行了一场“2015高德汽车媒体沟通会”,面对诸多合作伙伴与媒体,很多人以为高德汽车事业部总裁韦东新官上任会大烧“三把火”,推出个大战略。结果他说,高德汽车将坚守导航与地图核心主业,在这两个维度精益求精。

这个周期,几乎所有的汽车企业、大型互联网平台都已经公布了自己的车联网战略。当然也包括高德背后的母体阿里,自去年以来一直快速推进。而且,一个尴尬的局面是,对于普通用户来,他们现在更习惯使用手机导航,车载导航占比明显落后。

高德车联网策略看上有些太过谨慎、胆小。韦东是新来乍到,不敢发力,还是有了长远思考,在卖“关子”?高德车联网战略如此谨慎的商业逻辑是什么?

结合当天演讲、高德现状尤其是它在阿里系中的战略地位,我觉得,这家领先的地图企业正试图对外确立以技术为核心导向的战略定位。这一定位,透露着它的开放性、独立性以及边界意识。

一、车联网热闹,高德汽车咋这么胆小

确实,韦东当天讲的主要是高德导航和地图,似乎没谈什么车联网。他也没掩饰高德面临的挑战,甚至现场用测试法证明目前车载导航已“沦陷”。

但他并不认为这是最终结果。在他那里,手机导航以及以手机为核心的各种车载互联网应用,不过是“车里面的移动互联网”,不是真正的车联网。

“车联网的基础,一定承载在一个用户服务的基础之上……真正实现车联网,是让车机变成移动互联网的屏,让车机服务能够站得住,让导航服务从手机转向车,如果没有这个作为基础,所有的车联网的服务和产品都是无源之水。”他说。

我认同韦东观点。车联网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几乎可以容纳市场所有ICT资源,尤其移动互联网服务。很多公布了车联网战略的企业,恨不得把车子搞成一个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消费电子形态,从娱乐到游戏,从社交到电商。单从汽车终端体量、技术集成空间看,似乎再多也能容得下。

但若站在大众立场看,无所不包的战略象是汽车业创新无力、移动互联网度过第一波热潮后的过度商业化。整个产业已将这领域当成新的爆发性增长点,有点狂热了。

对大众来说,上述绝大部分功能使用频率都很低。在我看来,除了音乐、FM之外,所谓车载电商、车载社交、车载游戏、车里看电影甚至商务办公,只具有补充租用,不会成为汽车消费主流,更不会成为车联网的核心平台。

这是车子基础用途、应用场景尤其车内应用场景决定的。许多人出行很难离开车,但并非整天在车里吃喝拉撒过日子。无数的生活场景里,上述车载应用并非刚性需求,不过辅助与补充。现在是,未来也一定是。

二、高德车联网定位的商业逻辑

那么,高德以导航为核心强化车联网布局,逻辑上能站得住脚吗?我认为策略对头。

我理解的车联网,包括三个层次,即车子内部系统、部件之间的信息化,能满足我们对车子移动过程中的各种关键系统、部件、动力、消耗品实况信息的把握;与外部公共网络的连接,打通出行与大众生活服务,就是O2O化概念;车载娱乐、社交生活等。

第一层次早已实现,只是技术还不完善。第二、三层构成的网络与场景,几乎全部与LBS有关,可以说无法脱离。真正连接人、车、应用及服务的,就是地图与导航。没有它们,所谓应用场景根本就不存在。

这凸显了韦东的言论价值。有人说,高德这定位太狭窄,忽视了车联网蕴涵的巨大市场。我倒觉得,韦东与高德汽车举行这次发布会的目的,就是要向合作伙伴、媒体传递出商业经营边界,高德汽车不会旁逸斜出,而会坚守核心主业,借此打消合作伙伴的疑虑,安定信心。

“我们不太懂硬件,我们不太会制造,当然我们有这个愿望通过合作……用开放的心态、合作心态来对待我们的合作伙伴。告诉他们哪些事情我会做,我会做的非常好,哪些事情我不会做,我坚决不去碰……高德不会造车,造车的人是我们的合作伙伴,因为他们更懂机械,更懂操控,更懂安全。”韦东坦陈,高德专注于地图、导航、出行服务,有优势也有弱项,所谓“互联网+”,其实主角是汽车,“汽车+互联网”才是未来汽车发展的一个方向。

这种言论落在一家互联网企业身上,并不多见,太多企业宣称颠覆与革命。我觉得这是韦东与高德汽车对车联网的理性认知。既有互联网精神,又尊重传统工业的历史积累。这也是一种生态思维。互联网企业并非无所不能,它们有自己的边界。强硬地越过它,可能会风光一时,但最后一定被打回原形。

那么尴尬的问题也来了。韦东的现场测试证明,即便汽车业的人们,大部分也习惯手机导航,高德汽车固然愿意坚守,如何突破尴尬呢?

“为什么车载导航出现沦陷呢?大家想过这个问题吗?”他说,其实情况很明显。首先主要还是车载导航仪自身缺乏创新,比如地图太旧,信息不新,数据不全,导航技术不出色,导致用户体验很差。而手机导航却可以基本解决这类问题。

但他并不认为手机导航是未来真正趋势,“车上面那一块屏才是真真正正的车联网的阵地”。

他简单列了些理由。比如手机屏面积有限,操控界面与体验不好;车上频繁使用手机存在安全隐患;手机主要功能仍是通讯,不是专业化定位工具,室内WIFI等定位可以,但实际道路定位精度大幅降低。

这戳中了手机导航痛点。实际导航经历中,这几方面让人感触很深。此外还有续航、流量耗费、手机固定支架等,实际体验并不那么好。

高德做导航有它的核心基础:地图服务。关键是如何将地图数据优势与道路交通数据、车辆数据、消费者行为与生活诉求、社会公共资源有机整合。这背后不能在终端上简单实现,必须通过云计算模式,通过大数据来解决。地图、导航界面、终端只是表面,背后才更具挑战。

我非常认同他援引的俞永福的一句话,就是说,高德在地理信息、导航服务方面是一个具有“上半身”和“下半身”能力的企业。上半身代表的是理解用户与服务能力,就主要是界面与操控型,下半身则是用户看不到的基础部分,尤其地理信息、大数据、POI、道路、交通信息、路况等一切和外部物理空间环境相关的服务。

他的话体现了导航市场的割裂现状。一些拥有地图或整合地图业务的互联网企业,上半身业务确实不错,但下半身能力较弱,缺乏数据支撑,就算整合,也很不完整。而那些拥有数据的公司、机构,在整个社会层面,却又是高度碎片化状态,缺乏系统化的技术平台支撑,组合成千变万化的现实场景。

这里就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大数据整合空间了。我认为,这就是俞永福等人一直以来不断强调的“一个高德”概念的核心价值,就是服务能力和数据能力不能割裂。而汽车导航正是这种融合趋势下最为典型的市场诉求。

在线导航和地图服务正是核心应用,在这两个维度上精益求精,正是高德的核心的竞争力。而它们的背后,都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不但涉及地图技术研发、无数的交通数据采集与分析,还需要具备场景构建能力。

一个例子显示出高德的渗透率。比如数据采集,它有超过5000万个POI点。导航数据方面尤其公路数据上,已完成530万公里,可绕赤道130圈。而且,它的数据并非单一结构与单一来源,而是三维的,包括政府、社会、现实的物理空间,形成了完整的地图,覆盖13000平方公里。

这些数据有相当部分来自众包模式。韦东表示,人们使用高德导航时,也上传着数据,到达高德云平台,“为互联网数据提供最大帮助的是高德用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他认为,导航会走向精益求精的路线:定位的精度越来越高。“现在是20米的精度,未来可能是2米、自动驾驶可能要10厘米,地图要越来越精,定位也要越来越精,数据要更加新鲜”。

三、路径选择背后:自由与博弈

相信读者已能看出高德汽车业务的定位。它并非无所不能,但却拥有自己最核心的竞争力。强调坚守导航,其实等于说坚持技术与大数据导向,坚持开放的商业模式。

这对它来说,这不仅仅是一种商业模式,也是一种涉及生存的策略。否则,如果它学习对手们高度垂直布局,会遭遇以下两大难题:

1、一定会与传统汽车厂家、服务型企业发生矛盾,伙伴全部变对手;

2、高德如果高度垂直布局,一定会与它的新母体阿里集团发生利益冲突。

1特别容易理解。2是很多人容易忽视的部分。要知道,阿里也在快速布局汽车产业,这是它非常核心的垂直化战略。盘点一下阿里在汽车领域的布局动向,就能明白高德于阿里汽车乃至阿里集团的战略价值了。

截至目前,阿里集团的汽车产业如此这般:

1、前端:淘宝定位于最大的车主市场和线上汽车后市场;天猫定位则是最大的线上整车市场、最大的线上汽车首发平台;聚划算将打造为最大的汽车团购和品牌事件平台。能看得出,这是侧重营销环节;

2、中端:和蚂蚁金服合作,推出信用购车、租车等产品;和阿里妈妈合作,精准营销、全互联网推广;和阿里数据合作,以汽车观象台(数据产品)数据对消费者精准洞察。这是一个从卖车到卖各种服务(金融、营销、广告等等)链条;

3、后端:在“互联网+”上,将通过自身强大的电商供应链以及平台优势,结合其丰富的生态,包括YunOS、优酷土豆、高德等应用,进而扩展到整个汽车产业链,并为互联网汽车做好充分的内容准备。事实上,之前,阿里与上汽集团合资成立投资公司时,已透露出在最底层的野心。

能看出,高德其实是阿里汽车服务链中的核心基础设施部分,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另一面,高德应该也能感受,阿里在汽车产业链的布局,是一个全服务链、全生命周期的生态体系,如果高德自身再去效法对手做垂直布局,将会与阿里产业战略冲突。作为阿里系企业的企业,它未来只能走向专注,这是必然的的路径。

这就有一种无形的博弈了。高德肯定会走向专注,但如何避免封闭,沦为庞大阿里平台内部的一个“工具”,是一大难题。阿里收购高德前,高德是一家开放的平台化企业。收购后,它原有的一些合作伙伴,尤其是那些与阿里存在直接、间接竞争的企业,对它确实表达出一些谨慎,一些客户甚至中断了合作。

这是可以理解的一面。不过对高德来说,称得上一种巨大考验。在阿里体系,它不愁生存,但若缺乏开放,甘于安逸,过去多年累积的品牌价值、基于技术建立起来的竞争力,就可能萎缩,耗费在一个巨大平台,很难发挥更大力量。

这就要求高德必须进一步展现开放运营气质,尤其展露出它的连接人与地理空间,以及丰富的线下服务的能力。汽车业当然是一个巨大的风口,它不会错过。这对高德汽车来说,就面临一种开放的路径选择。

到了这里,我相信读者诸君应该明白,为何一个热闹之极的车联网市场,高德汽车新任总裁韦东没有烧出外界期待的别样“三把火”,而是强调技术积淀,强调导航为核心的主业,以及开放的合作意识。对它来说,不坚守边界,可能沦为一个庞大阿里下的“工具型”企业。不过,我相信阿里集团也不愿看到这种局面出现。事实上,10月31日,在接受原《第一财经日报》总编秦朔采访时,马云在上海表示,阿里收购了很多企业,如果走入封闭型,“就该死”。

“阿里不会傻到把一个东西弄过来搞搞死,变成我们的‘工具’。”,马云说。

从这点出发,我觉得,甚至可以这么说,高德汽车的这种生存策略,也是高德整个公司的生存策略。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