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正耀要高管下去做司机 作秀还是其他?

陆正耀内部邮件让人看到神州专车不同的一面。过往一段,我觉得这公司之所以能起来,不过就是依靠合规化资源抄了近道。陆的策略,让我觉察到神州专车触达人心的服务能力。

如果你在北京叫乘神州专车,保不准哪天能享受到这待遇:神州专车CEO亲自开车将你送到目的地。就算你在车上狠狠挑刺批评,估计他拿你也没辙,说不定还很感激你。

因为,近日 ,这家公司董事长陆正耀在内部邮件中要求,公司总部所有总监及总监以上高管、大区经理、分公司经理以及运营主管等,每人每月必须做1天专车司机。之后还要提交体验感受和改进建议。

第一印象似乎是在作秀。此前,这家公司出挑的营销案曾给外界留下深刻印象。

但神州专车好像已用不着这策略:一是这行业经过近两年发展,已在城市深入人心;二是神州专车虽然今年1月才涉入,但依托独特的B2C模式,短短半年就成了专车市场领导者。它已度过最初的引爆阶段,没有必要博眼球。

在我看来,陆正耀应该看到了专车业目前的发展症结:经过一波野蛮生长后,整个行业竞争焦点,已从最初的补贴换取流量过渡到常态化的服务品质的角逐。陆正耀让高管每月下去做专车司机,既是神州专车一直强化的差异竞争力的延续,也是重新激活行业的抓手。

让我们看看陆正耀的用心。跟滴滴、优步不一样,神州专车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当对手为车辆、司机焦头烂额时,它一出生就获拥有专业车辆和专业司机这两块独特的资源与资质。这意味着,它不用过于担心合规化问题。

这决定了它的B2C发展路径。它不可能复制滴滴、优步们的C2C模式。当同行依靠补贴刺激许多私家车参与专车市场,而司机提心吊胆地跟交管部门玩游戏时,它依靠专业租赁车辆与专业司机攻城拔寨。这一过程中,它塑造起“安全”的品牌形象,并将它延伸到完整的服务环节。10月中旬,在《中国消费者报》联合全国30省市区消协举行的“专车服务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调查”中,神州专车获得91.5分,领先同行。

这也是神州专车诞生半年多来就快速实现超越的重要原因。既然如此,这个时间点,陆正耀强制高管下去做专车司机,还有什么具体价值呢?

截至目前,整个专车业的服务口碑,远不如初生时那么风光。一波野蛮生长后,专车服务早已不“专”,服务品质大幅下降。当初主要靠补贴大战刺激出来的专车司机群体,失去大规模补贴后,许多已分流、流失;部分因为压力较大,服务上甚至出现毁三观的案例;而乘客也早已出现审美疲劳。

此时这一领域又处于政策博弈敏感期,交通部针对约租车的政策公示显示,专车或将纳入出租车监管范畴。这对C2C模式平台形成了新的抑制。整个行业近期显得疲弱不振。

形式上,神州专车是监管政策受益者。它根正苗红。但当整个行业失去热情后,我不相信陆正耀看不到竞争对于神州专车的价值。

只是,这时想重新唤起专车业热情,不那么容易。过往一段,它已偏离作为一项服务业的基本价值。过去大家老强调所谓车型、平台撮合效率等,基本只围绕人与车、人与平台展开竞争。当这些走向同质化后,新鲜感很快就没了。是啊,一个依靠补贴短期刺激出来的行业,不可能真正沉淀下服务品质。

我觉得,如果专车还想持续下去,它必须回归到服务业本质上来:它撮合的其实不是什么人与车、人与平台的关系,而是人与人之间的需求关系。真正与乘客产生交流的最终入口,不是平台,而是司机。平台撮合的真正需求,发生在司机与乘客之间。

这时体会陆正耀内部邮件,就有不同味道。他比许许多多人更能洞悉专车服务的本质。那些每月下去做一天专车司机的高管们,我相信累计一两次就足以触动内心,体会到那些看上去高大上实际很苦逼的司机的生存境遇。当然更有乘客对专车服务的真实诉求。

神州专车副总裁龙杰已亲身下去体验过专车司机角色。他直言“司机真辛苦”,强调这个群体不是管理、驾驶机器的“司机”,而做的是服务于人的工作,他们本身就是整体解决方案的入口。

我个人认为,专车服务不“专”,主要司机这个入口偏离了服务价值。补贴是能刺激起赚钱兴趣,但许多专车司机那种过度迎合、刻意到让乘客不舒服的热情,在补贴停止、平台收费之后,很快冷却。老实说,他们与乘客之间的交流,缺乏发自真诚的感受。

用一个词来说,目前的专车服务,没有什么真正的“人情味”。无论平台与司机之间,还是司机与乘客之间,平台与乘客之间,都是如此。平台太倚重互联网,忽视了服务建立在乘客与司机之间的关系之上,忽视了人本身。龙杰表示,公司汇总上来的建议很多,但一个共同的诉求是,必须强化专车对于人的关怀,体现更多人文精神。

一个仅靠在线撮合而无法渗透现场人心的服务模式,不可能有什么生命力。专车服务不专,其实就是因为平台不接地气,导致服务无法落地。

陆正耀内部邮件让人看到神州专车不同的一面。过往一段,我觉得这公司之所以能起来,不过就是依靠合规化资源抄了近道。陆的策略,让我觉察到神州专车触达人心的服务能力。

我相信未来的专车服务会走向常态化,不会像现在这么备受关注。整个市场的竞争,将从最初的平台技术、简单粗放的渠道竞争,转向更为综合而又能落地的场景服务竞争。谁能在这个过程中更接地气地研究人的需求,围绕人的生活场景提升服务品质,而不过度依赖平台与完全自发的C端驱动力,谁就能真正激活市场,成为下一阶段的有力竞争者。

相比滴滴与优步,神州专车还缺乏平台化运营特征,服务品类不够丰富,生态构建缺乏集约效应。不过,在完成A、B两轮总额达8亿美元融资后,我觉得陆正耀似乎有足够的耐心创造一个更大的平台。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