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影业CEO张昭:创造中国的斯皮尔伯格

乐视影业CEO张昭:在“互联网生态+影视”大拐点时代创造中国的斯皮尔伯格

“四分五裂,五马分尸。”曾经写过诗、留过洋的乐视影业CEO张昭在点评今天的互联网影视变革大浪潮时,他用了两个很生动的词。

诗人的感觉更敏锐、更有既视感。的确,这是一个喜欢《大白鲨》的父亲和一个看了五六遍《小时代》的儿子会因为文化割裂而吵起来的时代;这也是一个90后的作家可以用好莱坞的制作班底拍摄他的第二个系列,一部真人动画电影《爵迹》的时代;这当然更是一个互联网电影企业大佬张昭能成为中美合拍巨制《长城》电影出品人的时代。正如张昭所说,这是一个影视业的大拐点时代。

在这一拐点时代,有互联网“摧枯拉朽”的力量、有90后与00后网络原住民的消费主流,还有各种机遇以及机遇之下的巨头与独角兽的战争,作为乐视影业的掌门人,张昭将如何打好手中这副牌并掌握牌局?

12月5日,乐视网发布《关于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停牌的公告》,宣布正式启动“乐视影业”注入事项并承诺在30个自然日内(即2016年1月5日前)披露方案。据称,乐视影业的各种估值猜想纷纷往往。在创业板资本市场即将启动注册制,创业公司期待寻得更便捷的IPO途径的时刻,中国五大民营电影公司中唯一一个未上市的乐视影业却将告别独立IPO的可能。

在这一敏感时刻,张昭接受了包括寰寰姐在内的几家媒体的交流。从张昭的漫谈中,其实可以看出的是,在张昭心中,他更在意的是,在这个大拐点时代,如何用互联网生态进行全方位的深度创新,利用平台的优势做出如《大白鲨》一样的属于中国的经典影视作品,这是乐视影业更大的格局和理想。

创新格局:必须得是“野蛮人”

“四年前,我做乐视影业的时候,要做是互联网+影视,而现在已经到了另外的一个阶段,就是互联网生态+影视。”

众所周知,一直被贾跃亭夸赞的乐视旗下众多高手之一就有乐视影业掌门人张昭,他曾在光线影业担任总裁5年,光线影业想必已经不用多说,光线十年前就是一个创新的角色,是中国传统影视行业的野蛮人。

随后这五年里乐视的发展,乐视的颠覆已经不用多说,但一路看下来,我更惊诧的其实是贾跃亭先人一步的布局和战略眼光。如果说,大格局是乐视走到今天的关键因素,那么另一个更不可或缺的因素则是人才,尤其是专业人才。

如寰寰姐五年前的预言,今天的乐视影业估值应该已经近几百个亿了,果然快要赶上华谊兄弟的体量,但乐视影业的突起与优秀电影人的加盟密切相关:年近50岁,选择重新开始的张昭,注定也不是一个平凡的人。

张昭,专业的影视业大咖,而且还是以野蛮、创新著称的光线影业的总裁,居然也能被贾跃亭挖来。“我决定退出光线影业时压力很大。我已经快50岁了,在中国这已经接近退休年龄,在这里鼓励的是年轻人去创业,而不是老人,”如张昭所说,互联网正在推动传统电影产业进行革新,不能再等了。

真正让张昭动心的不是贾跃亭的“忽悠”,而是“互联网+影视”这一更大的梦想和机遇。正因为有过计算机+电影的专业,有过光线影业的经历,也有着诗人的敏锐,张昭更知道这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2011年,张昭和贾跃亭共同创立了乐视影业,贾跃亭任董事长,张昭出任CEO。但这时的乐视影业更多是以发行和营销为主。这其中的代表作就是《小时代》,乐视影业用了四年的时间深耕发行的《小时代》系列目前票房超过18亿,是国内第一个最清晰指向青少年观众的分众系列影片,被称为中国电影行业跨越向互联网时代的里程碑作品

以发行和营销为主,这是当时乐视影业的机制使然,但显然,乐视影业的目标并不仅限于此,一边摸索发行消费人群的喜好,一边探索原创内容的生产,把平台+内容+终端+应用形成闭环,这才是贾跃亭以及张昭的长远目标。

互联网公司想要深入改变影视业,走向内容生产,这是必然的方向,但这一过程中,我们能看到的是,一个有大格局的企业在变革时代“徐而图之”的谋划。

变化根本:《归来》与《小时代》共舞

强IP时代需要从业者深刻改变

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乐视系目前最大的王牌,成立仅四年的乐视影业已经制造了一波又一波的话题,从文艺电影《归来》到粉丝电影《小时代:刺金时代》,从中国动画电影《熊出没》到中美合作电影《敢死队3》,从中国首部互联网电影《老男孩之猛龙过江》到中国电影工业突破制作《九层妖塔》,张昭的身影和乐视影业已经成了公众的视线中的“常客”。

但这某种意义上也成了外界质疑张昭的焦点:“一会儿是《小时代》,一会儿又《归来》、《九层妖塔》,完全不在一个语境里,但你到底在做什么?”

用张昭的话说,这就是探索,这就是今天“互联网+”的文化与内容探索。“比如说现在做的《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它是一个70后的品牌,怎么变成一个90后的品牌,跟当下的年轻人建立联接?”

说实话,当我听到张昭这样的用心之后,内心很有感触。张昭非常清楚,今天是一个年龄分层、文化分层的时代,喜欢《小时代》的90后和喜欢《大白鲨》的70后,在审美上完全不同。做《睡在我上铺的兄弟》这样的宿舍文化,进而把它打造成全民品牌,这其实才是张昭更大的野心。

在一个文化如此割裂、断层的时代,去寻找人性深处最美好的东西,并让这样的IP成为共识,这并不容易,但却也有机可寻。就好比一个父亲不理解儿子为何看了五遍《小时代》,但张昭认为,这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每个人都需要改变与进步。

张昭自己就在改变。张昭加盟乐视四年多,跟随“乐视超速度",张昭已经完成了从影视向互联网影视的迅速转型。他可以带着耳麦在张艺谋的签约仪式上举着拳头挥舞并向少年般高唱《红高粱》,“理解年轻人就是理解这个时代,只有和年轻人在一起,才能找到文化深处的共性”。

不仅消费人群有年龄段的区别,就连一个人自身都有不同时期的不同喜好。在这一层面上,作为文化产品的消费者,寰寰姐经历了高中时喜欢《百年孤独》而今天同样喜欢网络小说《盗墓笔记》的改变。

这是一个不了解手机应用就打不到车的时代,在这个多元化的今天,其实要求的是每一个时代中人都能学习并成长,否则儿子也不带你玩。

中国文化人多,而文化商人少,作为文化商人的张昭,他既需要自身的与时俱进,更需要了解消费者变化背后的原因,从而在文化领域引领时代发展,能让《归来》与《小时代》共舞,能让《睡在我上铺的兄弟》这样的题材成为全民热点,这才是一个文化产业者在今天这个互联网+时代的大使命。

张昭就是有这样的野望。

产业未来:“互联网生态+影视”是乐视成为千亿美元公司的重要一环

“挑战很多,但却是我这辈子最好的时候。”如张昭所说,他经历过90年代的文化融资难点时刻,“为了能让人投资,都快跪下了”,对电影人来说,跪下其实也有尊严,因为是为了拍电影。

但今天的互联网企业进入影视业的大好时机之下,一个90后导演,只要有好的创意就有可能有人投资,拍摄大电影。

无论是乐视影业、阿里影业、腾讯影业、合一影业还是爱奇艺影业,都是互联网企业在今天这一“互联网+”时代对于机遇的把握。

这其中,不仅有机遇,还有竞争。对张昭而言,他心中的目标其实非常清晰:这就是三层逻辑。

第一层:理解与包容。理解多元文化,让《归来》与《小时代》共舞,从而试图引领多元文化的发展,这是大格局。而张昭本人就在改变。

第二层:探索与创新。乐视影业今天做《小时代》,后天做《九层妖塔》,就是要用平台的商业力量给年轻导演们以探索的机会。也许某些投资的电影并非是完美的,但是,“斯皮尔伯格当时的《大白鲨》虽然技术视觉上并不完美,但商业上很成功,所以他有机会去拍《外星人ET》这样被后来认可的经典”。

乐视影业正是一个创新的商业平台,让一个导演有机会去进行各种新尝试和探索,“也许年轻导演中就会出现中国的斯皮尔伯格”,这正是今天中国影视行业最需要的,这也是互联网力量的根本。而且乐视影业还能帮助其实现全球化。

第三层:生态与化反。乐视的互联网生态、多屏互动、场景式的娱乐创新,这些乐视集团以及贾跃亭一直强调的乐视生态想必已经被外界所熟悉。“电视屏、汽车屏、以及手机等诸多新形态,这是互联网时代的特征”,的确,张昭对此也深谙了然。

但生态基础的搭建之后,生态化反的基础成形之后,能引爆这一生态的是两大元素,一是内容,二是服务。乐视影业与好莱坞接轨的电影内容,更利于乐视集团的全球化战略、全面布局以及品牌效应。

电影是社会注意力峰值,是文化产业的高端,迪斯尼IP的全产业链价值开发例子想必全世界都已经知道。如何用“互联网生态+影视”打造出中国的“迪斯尼”,这是张昭的梦想。

“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机遇,乐视的未来成为千亿美元以上的公司一点问题都没有,现在它才是千亿人民币。”如张昭所说,在乐视集团成为千亿美元的大战略下,他更在意的是乐视影业的全面发展战略以及整合能力的突破。

“我们有机会在全球能够建立一个领先的优势,你给我400亿,500亿,跟现在的上市公司去比,因为估值高,损失了这样的创造引领未来全球影视产业的商业模式的机会,对我来讲绝对是得不偿失的。”张昭在意的不是上市与否,不是估值多大,他在意的是,如何在这个“互联网生态+影视”的大拐点时刻,基于乐视集团已经形成的生态能力,做出更有价值的内容。这样的价值判断,与他退出即将上市的光线,创立乐视影业的逻辑如出一辙。

如张昭一直提到的乐视影业与张艺谋合作的《归来》,这部把寰寰姐看哭了的作品,必将成为乐视影业生态下的一部经典,但乐视影业的野心是更多的《归来》、更多的张艺谋以及斯皮尔伯格。

找到文化多元化时代的人性爆发点,既带动乐视整个集团的成长,更能引领中国影视文化产业的变革,这是贾跃亭以及张昭更大的格局。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