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寒冬是个伪命题!看阿里又在买买买了

资本寒冬就是个伪命题,至少国内产业资本目前仍十分活跃。

16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向优酷土豆公司董事会发出非约束性要约,拟以每ADS(美国存托凭证)26.60美元的价格,现金收购其尚未持有的优酷土豆全部已发行普通股。收购完成后,优酷土豆将从纽交所退市私有化。

此次收购创造了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一笔现金交易:阿里巴巴豪掷45亿美元,以溢价30.2%的巨大代价全资收购优酷土豆集团。继滴滴快的、58赶集、携程艺龙、美团大众点评之后,这已经成为近期中国互联网领域第五次大规模的资本并购动作。

资本寒冬是个伪命题

资本寒冬就是个伪命题,至少国内产业资本目前仍十分活跃。

除了互联网领域,产业资本在目前国内资本市场上也动作连连。据Wind资讯统计显示,10月伊始就有逾50家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公告,已在二级市场进行增持。10月公告的累计增持股份市值达324.01亿元之多,逼近9月全月公告总数。

那么问题来了:所谓的“资本寒冬”又是什么?创投界日趋理性而已!

众所周知,脱胎于团购的O2O并没有逃出当年“千团大战”的劫数。目前的“资本寒冬”是O2O泡沫在创投界的反应与后果,但创业投资不等于资本寒冬,产业资本更是一片更加广阔的资本市场。

当然,本文的目的并非在于仅仅论证“资本寒冬是一个伪命题”而已。相信更多人感兴趣的还是——为什么阿里又在买买买了?

为什么阿里又在买买买了?

在市场人士来看,与创投资本相比,产业资本向来嗅觉灵敏。例如,频频增持上市公司股票,一般来说也是市场见底的一个征兆。而在所谓的“资本寒冬”中,产业资本更是携雄厚的资本实力,大肆开展并购布局,阿里巴巴目前的动作正式如此。

前不久,一篇题为《马云太可怕了!竟然收购了中国互联网的半壁江山》被业界人士疯狂转载。结合目前的资本环境,此举十分具有讽刺意味。尽管这篇文章中统计的公司与事实存在部分出入,但仍极具参考价值,这里引用如下:

一、O2O:美团网、快的打车、高德地图、苏宁云商;

二、电商:宝尊电商、淘淘搜、深圳一达通、中国万网、友盟、丁丁网、酷盘、穷游网、银泰百货、湖畔大学;

三、移动互联网:UC、墨迹天气、魅族、LBE安全大师;

四、社交传媒:天天动听、虾米、优酷土豆、文化中国、华谊兄弟、恒大足球、第一财经传媒、虎嗅、36氪、微博、陌陌、中国雅虎、华数传媒;

五、物流:汇通、圆通、菜鸟物流、海尔集团;

六、金融:天弘基金、拍拍贷、恒生电子、众安保险、蚂蚁金服;

七、国外公司:美国聊天应用Tango、美国社交及移动手游研发商Kabam、美国电商公司Zulily、新加坡邮政、美国电商公司11Main(已出售)、印度知名电商公司Paytm和Snapdeal等等。

尽管阿里已经投资国内互联网行业的半壁江山,但在国内互联网创投界持续低迷的背景下,阿里仍在紧锣密鼓地加速国内外布局。在马云亲自完成一篇致股东公开信中,马云称,截至6月底,阿里集团共有3.4万名员工,其中,从事“中国零售市场”与GMV有关的员工数不足1万人,一半员工从事互联网金融、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业务,以及十年后基于数据技术的健康和数字娱乐业务。

当然,阿里巴巴帝国的投资并购布局也并非天衣无缝。互联网公司首先是一个媒体,近期阿里在社交传媒领域的布局可谓是频频堪称大手笔,横跨平媒、网媒、新媒体,但从纵向来看,阿里却仅仅在平面媒体布局方面见长,而在图文、广电上不足,未来不排除阿里染指美图秀秀、考拉FM等垂直互联网新秀的企图。同样,在传统意义上占据大数据的通信、金融以及医疗巨头面前,阿里的宣称的“DT时代”还有很长一段路程要走。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为易观互联网+研究院研究员李雷,微信:易观李雷,yiguanlilei。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