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声讨徐远翔升华为对阿里影业的声讨,或许也是因为“阿里”两个字吧,此刻的传统影视圈与当下传统零售业倒是同病相怜,对互联网充满了偏见与排斥,也有恐惧。阿里做电商是筚路褴褛,阿里影业却是手握重金与资源。
礼拜日的闲静最终被一批文化人搅得周天寒彻。一批自诩为文化人的编剧,以虎狼之势围剿阿里影业副总裁徐远翔,起因是他在“原创与IP相煎何太急”的论坛上,对IP与编剧的言论,被断章取义。
值得注意的是,徐远翔也是编剧出身,讨伐徐远翔中冲在最前线的“喜多瑞”却是一家公司。
这番论坛,究竟如何而来?容我一一道来。
“喜多瑞”是两家公司名字,“北京喜多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喜多瑞文化经纪有限公司”,前者股东众多,包括石康、汪海林、闫刚,后者只有两个股东,注册资本金100万,汪海林出资51万、闫刚出资49万。从后一家“喜多瑞”公司的名字可以看出来,这家公司就是帮编剧做经纪的公司。
文化人也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未必有言论中那般纯粹。“喜多瑞”冲在声讨徐远翔的最前线,因为它有自己的立场以及利益。虽然它的文章中,连一个基本的“利润率”这个概念都没搞清楚,但并不妨碍那篇稿子引起的轩然大波。
“原创与IP相煎何太急”的论坛,其实是“派乐盟2015影视创意峰会”的一个分论坛。“原创与IP相煎何太急”中没有万达影业、乐视影业等公司代表,却只有阿里影业与一众编剧。一位阿里影业高管告诉科技蟹,徐远翔此次出席论坛,并未向公司申请,“这可能与他也是编剧出身有关,碍于朋友面子,必须捧场”。
编剧出身的徐远翔,他在论坛上的一番话,被断章取义,然后引起渲染大波。“原创与IP相煎何太急”的论坛主题加上媒体的“标签化”推波助澜,很自然的,这个论坛变成“编剧”、“IP”两个阵营——只是,“编剧”打上了一个“原创”的标签,而“IP”也被简单粗暴的标志为“资本”。
“原创与IP相煎何太急”论坛之前,“喜多瑞”公司早在11月11、12日北京雁栖湖召开了“雁渡寒潭,怀柔论剑”的创作峰会。“喜多瑞”公众账号在此后几天陆续发布了“探讨IP虚热”的峰会内容——有意思的是,“喜多瑞”文章把“雁栖湖”写成了“燕栖湖”,与它代表喜多瑞70多人编剧声讨徐远翔的“阿里影业,走好,不送!”的稿件中错把营收当利润一样,都是无伤大雅的笔误。
徐远翔论坛发言然后被声讨,并不能诛心式地解读为“请君入瓮”。不过,从“喜多瑞”的“雁渡寒潭,怀柔论剑”创作峰会,到“原创与IP相煎何太急”的论坛,这其中的确折射出当下影视圈的一个现状——IP被热捧,传统编剧正被价值积压。
枪打出头鸟,很不巧,作为那个论坛上唯一的互联网代表,徐远翔被推了出来示众,顺便带出来阿里影业。徐远翔以一个被标签化、刻意制造对立的论坛以不恰当地方式讲述了既成事实——这甚至是国内许多编剧经纪公司已经采用的模式——于是乎,此番言论成了导火索。
徐远翔事后在微博说,“昨日参加一论坛的个人发言引起业内激烈争论,本人特做以下说明:第一,本人也是编剧出身,深知剧本重要性,且对编剧同行之尊重由来已久;第二,媒体有些断章取义,建议大家读完全文,且参考当时对话的语境;第三,从未说过只要IP不要编剧,而只说IP和编剧构成剧本产业链的前端和后端。期待和诸位合作!”
徐远翔究竟说了什么?我们在后面会附上他的演讲全文,这里先把他的核心观点解说下吧。简单说,徐远翔表达的就是影视剧的生产模式变化——张恩超在“毒药”APP中写文章解释说,“一个影视项目的前端,不再以编剧为完全驱动,继续拆分,拆为故事与编剧。而作为故事的部分继续拆分,它需要拥有一个足够影响力的IP或者称母故事、母版权,一群为之注入心血和金钱的用户,以及相当数量的同人作者。用户他用了贴吧的例子,衡量一个IP是否有足够影响力,要看它的同名吧的粉丝数量和贴吧帖子数以及同人作品数。满足上述数据的作品才进入开发的视野,当然辅助数据还有很多,文学网站的收藏订阅评论数,百度热词搜索指数,网络小说精品书单推荐数等等,单靠所谓的大数据不能决定一个电影电视剧项目,这个大家都知道,大数据只是用来降低风险以及徐远翔所说的“信息有效传播”。”
张恩超说,“很多编剧误读了,认为阿里影业的如此操作藐视编剧,养蛊作者,甚至是剥夺各个阶段的版权,一切都要回到操作的原点,即阿里影业已经购买拥有了一个独立版权的IP即母故事,所有的版权都附著在这个作品之上,所以剥夺版权的事情不存在。对作者“养蛊”实际上就是策划过程,谁是最熟悉这部作品的人,是同名吧的吧主们,同名吧的成立本身就是出于对作品的喜爱,经过长时间的推广、维护,阅读大量从不同角度来诠释作品的文章,他们是这部作品的专家。而同人作者亦然,没有对作品的熟悉度和喜爱度,不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同人”。
徐远翔所表达的模式,在好莱坞也是非常成熟,如“碟中谍”、“谍影重重”、“007”、“X总动员”等电影IP均是如此。诸如此次站在风口浪尖的“喜多瑞”其实也在参照这样的模式操作,毕竟它的旗下也有了70多名编剧,必须借鉴好莱坞经验,这本身即是一笔生意。
当然,徐远翔也有错,错在他的高调,盛气凌人的姿势,不够文雅,尤其是对文化人。
从声讨徐远翔升华为对阿里影业的声讨,或许也是因为“阿里”两个字吧,此刻的传统影视圈与当下或之前的传统零售业倒是同病相怜,对互联网充满了偏见与排斥,也有恐惧。不同的是,阿里做电商是筚路褴褛,阿里做“阿里影业”却是手握重金与资源。
当然,声讨背后除了讨价还价,偏见与恐惧,也意味着期待,是吧?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及时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