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的泡沫之风来自于投资者对回报的恐惧?

当问起泡沫从何而来时,答案也许偏向于是因为如今越来越多的独角兽企业;然而,据亿欧网了解,一位风投家Ben Narasin近期却认为“此时论泡沫将破为之过早,更多的只是投资方对投资回报低于预期的恐惧。”

泡沫时代即将到来的消息早已传遍世界,资本趋冷的现象更是让诸多投资者和创业者坚信科技圈里的泡沫快要被戳破,当看到Square“流血上市”的案例后不乏许多独角兽企业认为待在一级市场远比上市更要安全。当问起泡沫从何而来时,答案也许偏向于是因为如今越来越多的独角兽企业;然而“横看成岭侧成峰”,据亿欧网了解,一位拥有25年创业和8年种子期投资经验的风投家Ben Narasin近期却认为“此时论泡沫将破为之过早,更多的只是投资方对自己投资回报低于预期的恐惧。”

企业IPO“流血融资”(Down rounds)

流血融资被认为是企业在新一轮融资中估值低于以往融资时的估值。Square上市后市值截至2015年12月19日收盘为39.9亿美元,远少于上市前最后一轮融资60亿美元的估值;美国云储存服务商Box上市前最后一轮融资估值为24亿美元,于2015年1月23日上市当日市值降低为16.7亿美元;团购网站拉手网估值曾高达11亿美元,在美国启动IPO失败后于2014年10月20日被江苏民企三胞集团收购。往往流血融资这样的现象被不少人认为是经济繁荣即将终结的征兆和泡沫将破的迹象:Benchmark Capital的合伙人Bill Gurley认为我们已处于泡沫风险期、Steve Case宣称后期市场已经开始泡沫化;但也许过分关注估值的变化容易夸大和扭曲现状,进而导致错误判断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从数据看泡沫

据亿欧网了解,截至2015年10月共有95家企业成功上市,其中21家来自于科技领域(或,TMT),95家企业中21%的企业遭遇流血上市,有5家是科技企业; 去年流血上市的企业有44家,占比为27%,2013年仅有18家。2014年的IPO价格溢价相较于上一次私募融资为118%,而2013年此比率是161%。2014年投资者的回报率从2013年的216%降低为137%。

数据显示的确通货膨胀的趋势是真实的并且投资者回报在降低,然而有一个问题是:是不是忽略了投资依然在规模盈利的事实?投资者回报率在2014年维持在137%,而在TMT领域这一比率更大,为191%。

“泡沫”损害最多的是后期投资者的利益

据亿欧网了解,硅谷界内人士认为是共同基金和对冲基金对拟上市企业的毫无逻辑的投资导致了其估值虚拟膨胀,华尔街将Andreesen Horowitz、Tiger Global和T.Rowe列为三大独角兽俱乐部领投方。而对共同基金对拟上市企业如此狂热的原因在于其相对于风投机构较低的回报预期率,共同基金回报率在5-12%之间,而风投需要300%-1000%的回报,这也是诸多企业选择前者投资的原因之一。而当拟上市企业估值被炒高时,也不难想象风投为何如此敏感了:估值越高,回归到二级市场,投资回报率会大大降低。

当然导致上市后市值缩水的另一个原因也是企业IPO距上一次私营募股时间过短,2014年企业首次公开募股距上一次私募融资有20个月,而2015年这个转换期缩短为10个月。当过于急进地进入二级市场时,市价会反映出来,因为公众投资者会对企业首次公开发行的过程非常严苛。

因此企业的低估值在某些时候恰恰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好更积极的发展,这一点尤其为美国手工艺品和复古商品的大型在线交易平台Etsy创始人Chad Dickerson赞同;当他受访时被怀疑目标市场仅针对女性而被低估时,他指出恰恰是占据了世界人口一半之多的女性控制着所有的家庭收入。他指出低估值促使初创企业更专注在产品研发和满足用户需求上,而不用为了拉高估值刻意吸引投资者眼光。

结语

当初创企业面临融资窘境、全球裁员潮又起、独角兽估值越来越高等现象频繁出现时,我们都很容易去认为将会产生另一个泡沫,并本末倒置茫然担忧泡沫破灭。然而追根溯源,解决问题远比提出问题更重要;在资本市场里,需要的不是指责初创企业人为的拉高估值,也不是指责人人都要创业的浮躁,需要做的也许是建立和维持一个理性的融资市场。估值代表一切吗?显然不是。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