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成功回收火箭,Musk钢铁侠诠释真正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可以带来技术、资本的最佳配置,是创新的第一动力,Musk带领的SpaceX这种国家高科技,重大创新技术上得到充分论证,Musk带来的企业家精神给世界带来的震撼远胜过这次火箭回收技术本身的突

22日9时左右,美国民营企业SpaceX的 “猎鹰-9”运载火箭带着11颗卫星顺利升空,10分钟后第一级火箭成功回收。这是人类首次成功回收轨道运载火箭,称得上是航天发射史上的一次里程碑事件。如果人类能掌握火箭回收与重复使用技术, 未来航天发射的成本有望大大降低。

SpaceX成功回收火箭进一步打破了宇航科技高成本的铁律,开启了低成本航空的时代。重复利用火箭一直是人们的梦想,它的成功可以极大减低航天飞行的开销。以此之前,火箭都是掉到海里或者燃烧掉。此次SpaceX火箭发射成本预计6000万美元,大大降低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成本。

一般来说把一公斤重的东西送到近地轨道要花1万美元,再远一些要2万,其中火箭的成本占了很大一部分。如果火箭能够回收,那么航天的成本将大幅下降。SpaceX 创始人Elon Musk创始并带领的SpaceX 将航天的发射成本降低到原来的2%!

很多中国人听说Musk是因为特斯拉,他是特斯拉的CEO,Musk虽然没有创立特斯拉,却是把特斯拉卖进高档豪车之列,开启纯电动车新历史的人。

但是对于这间做运载火箭的公司SpaceX,却是Musk的创始。事实上,SpaceX创立的历史早于特斯拉两年,并远早于特斯拉多年实现盈利(特斯拉2014年仍未盈利,但SpaceX在2007年已实现盈利)。

2002年6月Musk创立SpaceX,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特斯拉是2003年7月由马丁·艾伯哈德创立)。“人们不去不是不想去太空,而是认为去不了,不会成功,所以放弃,所以我创办了这家公司——SpaceX,让人们认识到,这件事是可以做到的。”这是Musk亲述的创立SpaceX的原因。

创立之初Musk为SpaceX立下的目标就是研究如何降低火箭发射成本,将发射费用降低到商业航天发射市场的1/10,并计划在未来研制世界最大的火箭用于星际移民!

这些目标在当时看来都有些不可思议,但是十年后,Musk实现了起初的初心,SpaceX 成功回收火箭将航天的发射成本降低到原来的2%!

Musk创立SpaceX时,他手中的Paypal股票(11.7%的股份)还没有变现,面对特别是金钱资源严重不足时,通常人们都会说再等等,等时机成熟再说,很少有冒险成立公司去努力的。Musk拿着一本火箭推进基本原理成立了这间太空探索公司,而不是比他当时更有钱的人或拥有更多发射火箭专业知识的人才。

冒险是企业家精神的天性,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

事实上,航天探索需要多少钱?这是无法有历史经验评估计算的。美国航天业一年至少投入数百亿人民币,2011年美国航天研发总投入高达4140亿美元,占GDP的2.74%!

(科普一下:航天与航空不同,航天称为空间飞行或宇宙航行,指航天器在太空在地球大气层以外(包括太阳系内)的航行活动,主要是研制无人航天器、载人航天器、运载火箭等;航空指在大气层中的飞行活动,包括使用飞机、飞艇、氢气球等各种飞行器。)

2002年10月,ebay用15亿的股票收购Paypal,Musk拥有其中11.7%的股份,约合3.28亿美元。2006年Musk自已就在SpaceX里投了1亿美元。

没有技术,人才造。

Musk随后带着融资到的几亿美元去各大航天公司去兜售他的理想和招揽人才,得到高科技技术精英们热烈响应,包括美国最大的引擎制造商TRW的液体推进器专家Tom Mueller,世界上没有人制造过比他的更大的发动机引擎;波音公司的Tim Buzza,他在那里当了15年的“Delta”火箭测试主管;麦道飞机公司里主持“大力神”火箭的结构设计师Chris Thompson。

Chris Thompson回忆说:“那天暴热,气温达到了40几度,马斯克打电话约我见面,两小时以后我意识到,这是一个梦想成真的时刻,大公司里永远都不会有这样的机会,我要是不立刻行动,将来老死了躺在棺材里我都会跺脚后悔的!”

企业家的作用是什么?Musk提出了一个人类正在努力但看似遥不可及,尚无法实现的理想和愿景。然后,他通过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并取得了关键人才的支持。

自从成为创新管理咨询专家后,我也常收到一些求助私信,有不少人告诉我:他拥有一个多么天才的想法,希望得到支持。有的甚至为了保密,连这个所谓天才想法也不告诉,就妄想人和财的支持。不可否认,也许他们也是下一个Musk,但是他们目前还不是。不是的重要原因,不仅仅是他的理想和愿景不够高远,更重要的是他本人无法证明他是实现这个理想和愿景的实力。

Musk的确不是火箭专业人才,也没有相应的专业经历,但是他为这个项目投入了1个亿美元。此外,他在全球第一家互联网支付的公司Paypal上证明他不仅具有创意心和幻想力,而且具有很强的调动资源去把这个设想执行好。

企业家,不是光有理想和愿景就足够了,这是一个误区。企业家更重要的是要让众人相信他是执行好这个理想和愿景的最佳人选,他有做这个事的执行能力。

Musk在Paypal公司上调动资源和超强的执行能力,成功的履历是他吸引到几个亿美元资本追随,以及技术精英们愿意放弃在美国最大的引擎制造公司、全球最大飞机制造公司波音公司等大公司优越的工作环境、丰厚的薪水,愿意附身加入这间除了理想一无所有的公司的原因。

重视人才,擅于与人合作是企业家精神的精华。有很多人觉得马云没有什么了不起,马云曾有的理想他在那时也有过。但是我常追问的一个问题是:你在创业之初吸引到十八罗汉了吗?

企业家也没有必要成为一个什么都会的超人,但是应努力成为蜘蛛人,要有非常强的“结网”的能力。Musk显然在结网上的能力非常强。他参与的PayPal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召集了那么一大群最聪明、又最有动力的年轻人,然后把他们放到了野地里,发挥出了最大的潜力。

Musk把企业家的结网能力,在SpaceX、特斯拉上发挥得更强。这也是这些曾在波音公司工作过的天才科学家们愿意跟着他创业的原因。

SpaceX在创立之初的几年里人员都非常少,据报在瓜加林环礁有25个员工及6个任务控制员,采取扁平化管理模式。Musk认为:高价格的太空发射服务,其部分原因是不必要的官僚架构。他的目标是由十个因素降低成本和提高太空服务的可靠性,其中采用扁平化管理避免官僚架构也是重要举措。

2009年6月26日,SpaceX宣布新增宇航员安全和任务保证部。它聘请了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宇航员肯内斯·鲍威索克斯作为该部门的主管及公司的副总裁。

成功的企业不是一堆庸才的堆砌,吸引到最优秀的人才,放手让其一博是成功的最快路径。

在SpaceX的历史上2005年1月,SpaceX购买了萨里卫星技术公司10%的股份,也是重要里程碑事件。技术的来源是什么?不仅仅是公司内部的闭门造车,外部的联合与引进核心技术更是重要渠道。

萨里卫星技术有限公司(SSTL)是由英国萨里大学组建的一家私营卫星制造公司,成立于1985年,旨在对该大学小卫星工程研究成果进行商业开发。公司目前80%的股份归萨里大学所有,员工股占10%,其余10%的股份归SpaceX所有。萨里公司是全球第一家利用先进的地面技术快速提供低成本小卫星的专业机构,到2005年通过20多年的努力,该公司已建立起了可为自己带来利润的小卫星业务。参与进行了26项小卫星任务,从而成为世界上最成功和最富有经验的小卫星供应商。

有愿景的企业家往往比国家机器具有更快地配置资源的能力,拉网,不仅指人才,更包括外部的技术合作方、供应商。

除了争取美国最顶尖的科学家的加入,取得全球最优秀技术的合作,SpaceX的成功也源于成本非常低廉的一系列改进带来的卓越的成本控制。

2011年5月4日 Musk在SpaceX公司官网上发布的“为什么美国可以击败中国:SpaceX公司费用的事实"邮件。(注:我是百分之一百的爱国者,所以我还一直根植在中国大地,没有移民,从事以帮助广大的中国中小企业像华为、SpaceX一样成功的创新管理咨询。但是如果中国企业要超越SpaceX,首先是沉下心来努力学习,学习是企业家精神的关键!

在信中Musk一一列举了SpaceX公司在成本控制上的突出成绩,这些成绩足以让各个国家主导的航天业界汗颜:

1、比中国还要低的火箭发射费用

2011年SpaceX的猎鹰9号火箭的标准发射费用为5400万美元,美国当年垄断大中型载荷发射市场的联合发射联盟(ULA),4次发射报价17.4 亿美元,平均每次发射4.35亿美元。

中国长城公司的长征三号乙火箭,发射费用也到了6000万美元左右。

(今日实现可回收火箭技术后,SpaceX的火箭发射成本将进一步降低,中国航天的同志们要加油了!)

2、研发费用更拉开与竞争对手距离

猎鹰9号重 型运载火箭从绘图板上到首次发射,用了4年半时间,研发费用仅仅略大于3亿美元。从零开始的龙式飞船从绘图板到首次发射用了4年时间,研发费用约3亿美 元。SpaceX公司自2002年创立以来截止2010财年,总支出略少于8亿美元,公司自2007年度以来连续4年盈利。

美 国的EELV火箭花费了35亿美元,阿里安5火箭的研制费用更高,猎鹰9号火箭3亿美元的研制费用降低了一个数量级。

3、SpaceX公司航天技术超越

猎鹰9号火箭的在开式循环液氧煤油发动机中的比冲达到了空前的345秒;是世界上第一种全面应用高强度的 2195铝锂合金的火箭,结构质量很低,第二级箭体都仅有3吨。

重型猎鹰火箭,LEO运载能力更是达到了空前的45吨,增加推进剂交叉输送技术的话还可以进一步增加到53吨,这个运载能力远远高于各国现有运载火箭的运力,是美国航天飞机的2倍。

Musk 2011年这封公开信,直接挑战中国航天之前因为更为廉价的研发综合成本(人力)带来的价格优势,SpaceX公司给中国航天带来巨大的市场和理念的冲击:用最昂贵的人才和科学的研发管理可以带来综合成本更低廉(无论是研发过程的运营成本,还是最后的发射成本即面向市场提供的服务成本)的创新。

创新、卓越的研发管理,可以打败由低廉人力成本带来的表面成本优势!这是Musk用SpaceX警示中国,向全球航天界所证明的。(中国最好之一的研发管理书籍是《华为研发》,中国最优秀之一的研发和创新管理咨询专家是《华为研发》作者张利华zhanglihua96@163.com)

在SpaceX创新带来的低成本优势背后是这些天才科学家大量采用了成熟技术和成熟设备,SpaceX公司的主力发动机灰背隼1至关重要的喷注器来自于阿波罗计划登月舱下降段发动机,发动机整体设计也源自全球领先的汽车安全系统供应商TRW公司,TRW公司的核心 设计师Tom-Mueller担任了SpaceX推进部门副总裁。

在SpaceX的猎鹰1号运载火箭上,并没有很多专利,科学家们不在乎,只要火箭能飞就行。火箭用的主发动机也不是21世纪的最新设计,而是1960年代的老古董,只有一个燃料喷射器。它很老,但很可靠。

在 SpaceX,任何古怪的省钱办法都会受到追捧,只要是有效的。比方说,从ebay上买了一个 二手货用来跟踪火箭轨道的一种仪器,省下2万5千美元。猎鹰1号的第一截按设计是部分可回收的,会降落到海里。雇一个专业的火箭打捞公司要25万美元,但后来还是选择了能处理敏感设备的商业打捞公司,只要6万美元。

SpaceX的工程师们彻底从科学家的思维中解脱出来后,从日常的各个角度寻找灵感。Thompson曾经开车经过送奶卡车,他突发奇想,能不能用这些盛牛奶的大罐子盛燃料呢?这些都是批量生产的东西,都很便宜,而且出故障的并不多。

英特尔总裁葛洛夫有句名言:“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不畏惧失败、执著是企业家精神的本色!

SpaceX失败了多少次?

Space X一直都在尝试对火箭进行回收,因为这可以大幅度降低火箭发射成本。“猎鹰9号”火箭总造价约为5000万美元,而其推进剂的成本只有20万美元。所以如果能回收并重复使用第一级,可节省资金80%;如果第二级也能回收并重复使用,发射成本将降至目前的1%。

前三次尝试均告失败:

不过相对于发射火箭,对箭体成功回收显然难出太多。2015年1月份,Space X第一次尝试回收火箭箭体,着陆目标是海上的一艘回收船。但火箭降落时似乎重重地砸到了回收船上,还砸坏了甲板等辅助设施。

2015年4月份的第二次回收试验几乎取得成功:火箭的助推器施加反向推力,降低着陆速度,火箭慢慢地垂直着陆在海上平台上。但是,火箭在接触平台时没有稳定,最终倾倒爆炸起火。

2015年6月,Space X计划进行第三次箭体回收的尝试,但火箭在发射升空2分钟后爆炸解体。

Musk 在事故发生后很表示,事故原因和液氧罐压力过大相关。由于发射日正值他本人的生日,Elon Musk 还戏称说,这确实不是一个完美的生日。

在祝贺Musk带领的SpaceX取得人类航天历史上第一次回收一级火箭的同时,要提醒的是其竞争对手的迅速追赶: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也创立了一家火箭公司,开始进行亚轨道飞船的无人飞行试验,并也开始回收火箭技术的研发。

Musk不仅勇于做开创人类新历史的重大创新,而且富有智慧地通过合理地配置资本、人才、管理资源而实现这些突破性的重大创新,完美诠释了真正的企业家精神:企业家是革新者,是勇于承担风险、有目的地寻找革新源泉、善于捕捉变化、并把变化作为可供开发利用机会的人。企业家是担负着对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组织和管理、富有冒险和创新精神的高级管理人才。企业家敢于冒险,善于创新。拥有企业家精神和能力的人,是社会的稀缺资源。

在本文的结束期待中国航天界的全面改革,企业家精神可以带来技术、资本的最佳配置,是创新的第一动力,这一点不仅在苹果手机等日用消费品上得到充分证明,更是在Musk带领的SpaceX这种国家高科技,重大创新技术上得到充分论证,Musk带来的企业家精神给世界带来的震撼远胜过这次火箭回收技术本身的突破。

作者:张利华,《华为研发》作者,北京创华林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资深专家,清华大学产业创新组顾问。研发管理&产品创新&薪酬股权激励&互联网+转型咨询专家:zhanglihua96@163.com,帮助上百家中国企业完善管理快速发展。

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创业圈(微信号: cooboys )提供互联网创业、科技创业的咨询,互联网、科技、创业、企管的原创文章。  

重磅干货书:互联网 新媒体,必须会做而不是乱做,才能产生最大价值!

《玩的就是新媒体》一本指导企业做好新媒体营销的好书!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