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身败名裂,有人星夜赶考!不是互联网+的错!

口号做不好企业!钱,不是做好企业的唯一要素。圈钱烧钱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只是靠资本推动,企业是无法引领一个产业,只是一时的虚胖,这一点在多个行业已屡次被验证。

最近*ST云网,原上市公司湘鄂情,最新的新闻是可能被摘牌。

8月14日,深圳法院拍卖公司实现控制人孟凯其持有的1.8亿股公司股票,以优先偿还中信证券的融资贷款。今年5月深圳法院已经冻结了孟凯的股票并查封了其两处房产。

这1.8亿股股票,按2014年的高点11.5元一股,价值20.7亿元。

好大的一笔财富!可惜已随风而去。

湘鄂情原董事长孟款去年10月起至今未归,12月被证监会调查。今年1月辞去中科云网董事长等职务。

4月:经历28次风险提示公告之后,中科云网公告称,由于连续两年亏损,公司股票名称将被“戴帽”,更名为“*ST云网”。巨亏6.8亿,中科云网或退市。

2月:中科云网出售湘鄂情”,7年招牌5折甩卖。

2014年有近30位高管离职,现高管员工离职、关店潮。

有人用『餐饮公司转行互联网的下场,惨不忍睹 』,来评价湘鄂情。好像一切的悲剧都发生在其转型互联网、大数据的罪上。

我却有不同观点。

虽然被推上浪尖的是湘鄂情转战互联网、大数据的新闻,即去年7月份,有“餐饮第一股”之称的湘鄂情突然发布公告,更名为“中科云网”,以更全面、准确地反映公司业务转型。

实际上其不仅号称转型大数据了,湘鄂情通过并购方式先后涉足环保、影视领域及新媒体、大数据领域。甚至还搞过机顶盒,准确地说:“一年五转型”!甚至在去年快播解散时,都有炒作新闻说湘鄂情向快播员工伸出橄榄枝。

这是正常的转型吗?还是炒作概念圈钱?大众证券报有文章早指出:转型中的合作企业往往名不见经传且亏损累累,而中科云网却经常是先送一大笔定金给对方,然后说转型失败,定金也要不回来。二股东减持可疑.....

一种可能是炒作题材,拉高股票,圈股民的钱,但是仍然债务重重所以留下烂摊子无力收拾。

做企业做到这种地步,相信不是原上市公司董事长、投资银行所追求的初衷!

如果说湘鄂情是因为转型互联网惹的祸,不如说是其无力做好主营业务,被迫在公司欠下大笔债务时以转型之名谋股市圈钱之实,而犯下了错,目前仍在调查之中。

这一切的导火索,不是转型,而是2012年年底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严格控制“三公”消费,导致主营高端餐饮的湘鄂情受到致命打击。2013年湘鄂情亏损5.6亿元,旗下的饭店也出现关店潮。从此,出现了2014年上半年五转型,年中改名的狗血剧情。

与其说是其转型互联网、大数据失利,不如说是湘鄂情在主营业务上收入模式单一、成本管控无力,高端餐饮受到打击后无法很快发展起新的支撑业务。2013年,湘鄂情希望从高端餐饮业向大众餐饮业转型,收购上海齐鼎餐饮90%股权及龙德华等餐饮企业发展快餐和团餐业务。但是大众餐饮短时间并没有改变其整个餐饮主业的负债累累的状况。

2014年湘鄂情借向新媒体、大数据转型为由搞的36亿元的募资计划,2亿元用于偿还银行贷款,4.8亿元备付公司债券回售,29.2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真正公告未来将投入到大数据实验室的只有1个亿。

与湘鄂情原董事长出局、持有的股票被拍卖相对应的是,俏江南虽然不是因为转型互联网,但也因为高端餐饮受三公消费控制的打击而陷入业绩困局,导致其创始人张兰出局董事会,不再处理或参与俏江南的任何事务。

俏江南目前实际处于重组之中,一家咨询公司进入董事会在做业务重组。

与湘鄂情相似的剧情是快速扩张导致资金链紧张: 2008年,为缓解快速扩张带来的资金链紧张,俏江南以2亿元的价格向鼎晖投资出让10%的股权,同时签下了对赌协议。2012年俏江南香港上市受挫,对赌协议导致鼎晖投资与张兰发生激烈矛盾。2014年有报道称,CVC以3亿美元收购俏江南约83%股权。2015年3月,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俏江南创始人张兰遭公司投资方CVC起诉,因涉嫌转移公司资产而被香港法院查封个人财产。

与湘鄂情不一样的是,2012年俏江南香港上市受挫,没有机会像湘鄂情一样搞转型互联网题材在股市圈钱,再火一把。或许张兰应该庆幸没有上市成,否则她或许也会铤而走险,犯湘鄂情目前正在调查中的罪。

今年2月4日,《2015年胡润全球富豪榜》发布,李河君以1600亿元资产力压王健林、马云。媒体报道:“截至2015年1月27日收盘,汉能薄膜暴涨10.36%,收报3.73元,总市值达1552.93亿港币,这其中,李河君占股90%以上。再加上汉能水电资产和其他地产及能源资产,李河君的身价起码抬高至2000亿元左右。” 

1988年,李河君靠着从大学老师那借来的五万块钱,在北京中关村倒卖电子产品、玩具、矿泉水等。6年的时间带领17个伙伴积累了7、8千万元的资本。2009年,李河君高调宣布进入光伏业。 2012年底,李河君高调宣布,汉能集团已投产的8大光伏基地总产能已经达到 3GW(300千瓦),超越美国第一太阳能公司(FirstSolar),成为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阳能企业以及太阳能发电系统集成商。 2013年,李河君以664.9亿元名列2013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四位,2014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李河君就以净资产130亿美元排名第五,又以870亿元的身家首次登顶 “2014《新财富》500富人榜” 。

网传:李河君有多气派:拥有两架湾流G550顶级私人飞机 !

然而,近期汉能薄膜上半年财报显示: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4%;净亏损近6千万港元……汉能控股集团将从总部、事业部及各区域公司大幅裁员2千人,比例超过汉能控股集团和上市公司员工总数的30%。『高层不懂光伏、内部管理混乱,前景堪忧』,『没有裁员的时候,好歹还相信李主席确实是有手腕的,但是现在光环要褪去了,毕竟只是资本运作高手,而不是企业家,外人看看故事就好,可惜我们是他故事里的人。』这些是遭遇裁员时员工对媒体所说。

今年初,汉能在成都宣布,成都、上海、广州、西安等地的数十家出售民用光伏产品的薄膜发电旗舰店及体验中心开幕,汉能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对民用光伏发电产品的年销售规划是100亿元人民币。如今由于销售业绩几近于零,部分门店或将被提早关闭。

在过去的一年,汉能薄膜发电的员工数增长超过3倍。在公司2014年半年报中,集团员工人数为1610人。而在今年初,集团也只有2033人,随后仅半年扩张为5458人。而今汉能薄膜发电在半年报中公布了重组计划:撤销原有的高端设备产业集团及产品开发集团。户用发电、农用设施、汽车应用、电子产品等民用领域产品部门几乎全部被撤。

今年5月20日汉能涉嫌市场操纵遭香港政府调查,当日股价暴跌近47%!香港特区政府已经对汉能薄膜发电展开调查,理由是市场操纵,至今调查仍未结束。截至今年一季度,汉能薄膜发电半年内股价翻了7倍,成为港股的一大"妖股"。可就在5月20日,24分钟内其股价就暴跌近47%,市值蒸发190亿 美元。

汉能已正式被香港证监会强制停止交易,有分析人士指出,等待汉能薄膜发电的很可能是一条不归路,因为按照以往的案例看,但凡是被香港证监会要求停牌的,面临的结局不是长达两三年不能复牌,就是被告上法庭,甚至被强制退市。 

有一点可以肯定:从此江湖不再见李河君首富!

有人身败名裂,有人星夜赶考!

以上三年案例,都有一个共同点:在资本的推动下,大肆扩张,圈钱、扩张,只求做大不求做强,而导致成本失控负债累累。那些频频上演的砸几十亿抢市场灭竞争对手的豪言,那些烧钱出名烧出『少则中国第一、多则世界第一、至少也要是东半球第一』的壮举。有的急功近利的投资者更是助长了这种作风,专投所谓敢于快速做大者,宁投错不漏过。创业者、企业家不再以提升企业内生发展能力为第一要务,转而迎合资本市场,靠不断地讲概念融资来支持扩张。在这扩张中,企业家渐渐膨胀得迷失自己,以为自己无所不能,在资本市场上讲的故事无法落地为企业销售业绩而最终酿下失败的苦果。

结果就会出现曾经上过三年富翁榜汉能李河君市场规划今年销售100亿的各地太阳能旗舰店,实际销售额为零。湘粤情、俏江南在全国大肆扩张时忽略了企业核心能力的打造,导致成本失控。2006年俏江南投资三个亿打造的兰会所高端豪华会所,由法国设计师菲利普·斯塔克设计,以俏江南集团董事长张兰的名字命名,消费以求最贵最奢华。2012年兰会所已被俏江南集团售出。做餐饮最根本的还是靠菜的品味,而兰会所投入太多资金与精力在店面的装修上,没有美味可口的饭菜忽略了菜品味道,难有回头客。

管理是一门严谨、严肃的科学,不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靠主观理想就可以左右。拿着概念四处圈钱,但如果在主营业务上并不能实现持续稳定的低成本及高绩效的增长,最终资本也是逐利的,最终要么企业家被迫铤而走险走向骗局,要么泡沫破裂,对赌失败,出局已是不错的结局。

创业路上还有一堆等着拿天使轮、A轮、B轮在各种创业馆里慷慨激扬的创业者们,在新三板的排名的一堆股市新贵,已上新三板但是多数成交为零的昨日新星,已上市却业绩平平股票低迷,已是亿万富翁但是努力在成为首富的路上.........在路上,星夜赶考的人云云,在很多人眼里:辛苦创业,不就是为了上市为了圈钱吗?在所谓不求赚钱只求最大的互联网思维推动的各种巨大的泡沫,都不亚于曾经的汉能、湘粤情、俏江南。有些创业者还走在汉能、湘粤情、俏江南靠概念圈钱图发展的路上。

2015年8月知名的“互联网+农业”公司一亩田被多种媒体披露突然裁员1500人,而其副总裁7月25日在“2015农产品与农业产业发展论坛”上演讲时称:2011年9月,3个小伙伴开始创业成立一亩田,2014年7月,一亩田发展到50人,2015年7月员工数量超过3160人......(来源新华网相关报道)而之前这是个互联网+的神话故事:四年从零创业全年交易额1000亿元,某著名资本为了抢签一亩田,快速打款几百万美金,公司估值一月一涨,很多VC跟不上速度等。

他们是曾经喊出“不疯狂不成魔”创业口号的张兰,他们是要做就做世界薄膜太阳能第一的李河君,他们是二次创业追赶大数据风潮的曾经的湘粤情,他们追逐首富路上不惜做妖股......很多相似的剧情、口号,人和事。

在2009年和一家学习华为研发管理来做餐饮的人员交流时,我们在2009年已分析出俏江南高成本粗放式运营模式,迟早会带来资金链严重问题。在我这些年成功帮助近百家企业实现靠技术创新来取得成本降低的同时公司创新和运营效率的提升,同时开辟新市场的成功时,对管理是一门科学的认识更加深刻。管理是一门科学,不照着认真做迟早出大问题。

真相是麦当劳全球三万家店,采用产品生产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餐饮制作过程,高效、高品质实现的同时强调低成本运作。合理的价格策略,机械化、标准化作业程度高,包括其严谨的供应链管理,使其实现高品质、低运营成本、平民的价格,所以扩张时并不会产生严重的资金短缺。麦当劳员工炸薯条多少分钟有严格的操作标准定义,一家店设置多少店员,店员在收款、炸薯条、做清洁之间如何根据客流量进行变形配置以达到效率最优,也有严格的流程定义。麦当劳全职业规划培训,以及内部的员工激励制度更是被管理界引为经典。

而号称被汉能超过产能的美国第一太阳能公司,保持了十多年光电转换效率的世界记录和专利。2015年2月其碲化镉(CdTe)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世界记录从21%(2014年8月报道)提高到21.5%,这是2011年始CdTe转换效率记录的第8次重大更新。而这是其按早已制定好的技术路标图实现的科研成果,2014年3月,第一太阳能公司发表了技术路线图,预期在2015年实现研究电池效率达22%的里程碑。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将新开发技术迅速转化为有成本效益可靠产品的能力,而并不只是靠高价买设备扩大生产,成本不可控的高成本、低效率发展之路。

靠高成本扩张产能不靠持续技术投入和技术创新,没有技术手段不断降低成本和提升运营效率,只是靠资本推动,企业是无法引领一个产业,只是一时的虚胖,这一点在多个行业已屡次被验证。

今年上半年,华为实现销售收入175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营业利润率18%,华为迟续的高增长而没有陷入困境,得益于华为研发投入占比的不断提高,目前已在全球同业中最高,十年研发投入累计超1900亿元人民币。华为2014年研发投入408亿元人民币,占当年营收的14.2%,较2013年大幅增长29.4%。2014年不是互联网企业的华为做出了全球增长速度最高的互联网手机--荣耀,同时华为品牌作为唯一中国品牌进入全球前100名品牌之列。华为成功转型消费者领域,手机终端产品成为公司主营。

多数中国企业,研发投入平均3%-4%,在研发和创新管理上的投入更几乎为零。这也是类似湘粤情转型之困问题的频频发生,在企业好的时候,不注意在管理上投入,等到了过去成功发展模式不可持续,不能不转型时再投入,连试错的机会都没有了。更何况由于管理基础差,缺少管理、人才、技术储备,仅靠资本并购或外部参股不足以实现将新的转型投入立即转化成主营业务,以实现内生的增长,更加重了转型的难度。

口号做不好企业!钱,不是做好企业的唯一要素。圈钱烧钱发展模式不可持续。

关于上市圈钱宏伟计划,褚时健的冷静看法:“其一,上市公司都要在上市 后拿走股民一笔钱,赚钱的是公司的投资人和大股东,老百姓买到的都是高价的股票;其二,虽然我们现在赚的都投到再发展上了,但这个钱我花得踏实,我不想去 帮别人打工赚钱;其三,我84岁了,管不了几年,以后交给我外孙女和她丈夫。说实话,他们管管销售还行,但还没掌握种植技术,上了市,我倒是拿了钱,但如 果果子以后品质下降了,不行了,那不亏了股民吗?”“我怕别人背后指指戳戳。”  

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走完全自身资本积累发展之路,任正非、褚时健也搞私募,但是要做一个对股民对投资者对企业长期发展负责任的企业家,而不是一味圈钱烧钱后留下一地鸡毛。禇时健为所有创业者、企业家做了一个提醒: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在可掌握范围内扩大投资再发展。不要让泡沫远远盖过企业自身的管理进步和核心能力的发展。

作者:张利华,《华为研发》作者,北京创华林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资深专家,清华大学产业创新组顾问。研发管理&产品创新&薪酬股权激励&互联网+转型咨询:zhanglihua96@163.com

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创业圈(微信号: cooboys )提供互联网创业、科技创业的咨询,互联网、科技、创业、企管的原创文章。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