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黎万强的回归,小米影业的成立更博眼球。在乐视、BAT等巨头纷纷投身电影市场之后,小米也宣布入场,似乎也想在泛娱乐这个角斗场中一较高下。
小米也开始做内容了吗?日前,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黎万强发布微博称:结束闭关,重新归队。其在微博中透露,未来其主要负责小米市场及小米影业两项业务。
比起黎万强的回归,小米影业的成立更博眼球。在乐视、BAT等巨头纷纷投身电影市场之后,小米也宣布入场,似乎也想在泛娱乐这个角斗场中一较高下。
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电影不是你想拍,想拍就能拍。
2015年被誉为IP爆发年,从《小时代》到《何以笙箫默》、从《甄嬛传》到《芈月传》。近年来各种霸屏的作品都具有一个强大的IP。可以说,在互联网时代,一个热门IP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具有力量。
纵观影视行业,敢跨界的互联网企业哪个不手握IP这张登船门票。
诸如乐视。乐视影业成立于2011年,并购了业绩卓著的花儿影视。除了《甄嬛传》,还包括《小时代》系列、《老男孩》、《熊出没》、《太平轮》等高票房电影都出自乐视影业。
又如腾讯:腾讯影业依托腾讯互娱诞生,而腾讯互娱旗下已经有动漫、游戏和文学。所以腾讯影业未来会与腾讯游戏、腾讯动漫、阅文集团共同组成腾讯互娱全新的泛娱乐业务矩阵。
反观小米,内容一直是其短板。
虽然之前有老沉10亿美金布局内容,但并未让小米踏上发展的快车道,反倒是不少人把小米电视归为小米的失败之作。在电视市场,小米的对手很明显也很强大,从玩法到营销再到实际布局,乐视都可以说是碾压了小米电视。如今在电影市场,前有乐视遥遥领先,后有BAT的围追堵截,小米用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影业的客船?不得而知。
电影行业不相信屌丝经济
黎万强在《参与感》中提到,强化的粉丝经济、社群运营及爆品概念是小米成势的关键性因素,已为小米进军电影市场埋下伏笔。在他看来,电影市场的走势与以“得屌丝者得天下”的小米模式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同样是面貌模糊但占据绝大多数的屌丝青年,为小米与电影市场贡献了绝大多数的销售额与票房数据;而小米天生的屌丝气息也正与绝大多数票房冠军流露出的通俗倾向一脉相承。
然后事实并非如此。屌丝经济并非是电影行业的票房良药。
以情怀为卖点,被誉为史上最贵国产动画的《小门神》票房平淡,也未能出现《大神归来》自来水神级。
又如早前的《万万没想到》与煎饼侠。同样走屌丝风格的网剧但是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市场情况。出于更为广阔的票房考虑、并面向网剧受众以外的票房主力,以屌丝风格取胜的《万万没想到》为脱离网剧风格下足血本,但其结果却为其在实际市场检验中遭遇票房疲软与口碑滑坡的双重打击。而保留网剧精髓的《煎饼侠》反倒在票房和口碑上大获全胜。
作为内容团队,黎万强与小米影业需要考虑的事情无疑要更多一些。
复制乐视模式谈何容易
有一种说法,小米进军影业,明摆着对标乐视影业。
2015年,乐视的外界猜疑在逐渐减少,终于有更多的人开始说:“我现在才明白乐视在下一盘很大的棋,等外人看懂时,想赢它已经太难了。
乐视生态模式是“平台+内容+终端+应用”于一体的完整布局,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开放闭环。缺一环不可,也无法实现整个生态的融合和化反。例如乐视有内容,手机、电视是最好的内容输出渠道,这样的生态链接是十分自然。
公开数据显示,乐视影业依靠电影投资、发行收入等,成立3年来一直是乐视盈利状况突出的子生态。现在估值达数百亿元。
即使现在小米狂追,补上内容这块短板,但也已经被乐视甩开几个时代。现在,乐视生态的版图已经触及到了智能汽车。最新消息,乐视首款超级汽车FF Zero1正式亮相美国CES。智能汽车在市场上依旧是新生婴儿,在市场还未被开拓之时,乐视抢先抓住未来的主流。(文章同步刊登IT科技新闻网)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及时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