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对话杨元庆:联想的创新之路只能自己走出来

不是所有创新都叫联想式创新

拉斯维加斯,拥挤的CES2016人满为患,很多企业来这里展示创新,寻找未来。

对于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来说,CES是世界看联想的一个窗口。而在杨元庆心中的创新之路,是联想式的创新,在整个科技界没有模板,这条路必须要靠联想自己走下来,走出来。

就如同杨元庆在元旦之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对联想员工的公开信中写道的那样,“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能够战胜自己,才是真正的强者。同理,走出自己的创新之路,才是真创新,才是联想式的创新。

增长引擎三分 联想在走一条独特的路

对联想创新的理解,杨元庆认为,“就是与时俱进,时刻以创业的心态做创新”。

这看似简单的寥寥数语,对于一家拥有30年历史,460亿美金规模的大公司而言,并不是一件容易事。

今天的联想,已经是全球最大的个人电脑制造厂商,在IDC公布的全球PC市场份额中,联想的占比超过20%,遥遥领先其他竞争对手。但杨元庆显然并没有满足于现状。

“我很高兴的看到联想现在的变化,我们的增长引擎从过去的个人电脑业务,扩展到三个方向:智能手机、企业级业务和个人电脑。”杨元庆说。

联想始终践行着“不要躺在功劳簿上晒太阳”的理念,于这次CES行程中,也处处实践着“创业初期的狼性精神”。这条路虽然不好走,但联想要的其实更多,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个企业的基因和业务惯性,很容易决定这个企业的未来。硅谷的科技巨头们,也很少出现能够在消费级市场和企业级市场通吃的企业。

强大如蓝色巨人IBM,也是在放弃了消费级业务之后,转而专注于企业级业务。创新如苹果公司,在消费级市场创造了神话,但在企业级市场却毫无建树。所以,联想的创新之路,并没有一个可以参照的对象。联想就是联想,联想要走的是自己的路。

首先,联想的三向延展,存在天然的基础。在个人电脑领域,联想凭借多年的经营和领先一步的国际化,已逐渐形成从上游供应链到下游产品的全面优势。这条路是联想通向未来的基础。

其次,个人电脑既是最常见的产品线,又是最特殊的产品线。它向消费端延展,有强大的品牌基础,在并购了MOTO之后,联想的智能手机业务在巴西和俄罗斯有20%的市场份额,排在第二位,在印度做到10%以上的市场份额,位列市场三甲。在全球化的道路上,联想走在中国所有的品牌之前,这其中,联想的品牌势能功不可没。

第三,个人电脑业务向企业级业务延展,有强大的类产品线优势和客户群优势。联想在并购了IBM System x 以后,个人电脑时代积累的全球供应链优势和IBM System x的技术实力相结合,迅速打开了全球市场。得益于客户群对联想服务能力的认可,联想快速消化IBM System x并形成合力。如杨元庆所言“企业级业务最终的形态就是服务,而服务则是联想多年来在客户端积累的口碑”。

当然,杨元庆也深知增长引擎三分,对整个联想带来更高的创新要求,“我对这两部分新的业务充满信心,因为联想会以专门的团队做专门的业务,以创业的心态考虑将会遇到的困难”。

总而言之,从今天的联想已经很难去判断未来的联想。联想通过向智能手机和企业级业务的扩张,已经布下了一个更大的局。而只有通过三个方向的成功,才会真正实现杨元庆在乌镇曾说过的愿景:连接一切。智能手机和个人电脑产生更多的设备,而通过企业级业务的云计算和大数据,打通所有连接,并产生服务。

再谈创新 不是所有创新都叫联想

从联想的大布局,再来看联想式创新。

我们把创新分为不同的层次。其实,我们在CES上看到很多,很特别的产品。智能化、人工智能,VR,语音识别。这些创新很容易在即刻打动人心。

但是,在我看来,基于某个智能应用的小产品,如果解决的不是人类最根本的需求,这种创新,只能称之为:小创新。也许其中会诞生一些很吸引眼球的创业公司,但这种创新离成功的距离还有很远。

其实,以今天的眼光看创新,应该不单纯拘泥于产品的创新。一个有长远期望的大公司,它的创新应该随时随地,应该由里到外,应该有决心有坚持。

就如联想。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在CES上面对媒体采访

首先,看决心。杨元庆在最近的几次讲话中,对企业保持创新的态度非常坚决。在2015年,他就不止一次的表示,联想时刻要准备改变。在CES上面对媒体采访时,杨元庆依然强调了联想将会持续进行创新的决心。这是联想能够一次次的走出困难的根本原因。

其次,看行动。在互联网转型方面,联想没有选择盲目创新,跟风互联网营销。始终坚持产品为第一核心竞争力。通过多年的口碑积累,把用户变成了粉丝,把粉丝变成了朋友。

我要强调的是,联想的全球个人电脑占有率已经超过20%,全世界每5台电脑就必然有一台是联想品牌,在如此庞大的产品基数上,每个小小的,甚至不起眼的创新之后,影响的就是数以亿级的用户。仅此一项,就超过了那些“小创新”不知凡几。

第三,看内部机制。所谓船大难掉头,以联想这么大的盘子,能够以内部机制的调整来鼓励创新,本身就不是件容易的事。联想的超级产品经理制度,让杨元庆所说的“以创业心态做创新”变成了可能。“甚至在某些新的创新上,未来联想愿意以分公司的形态支持这些内部创新,让所有的创新在联想,变成实实在在的回报”,杨元庆说。

第四,看商业模式。很多人发现,联想并购MOTO和IBM System x之后,消化的速度很快。这其实,是联想多年国际化和全球供应链整合后的结果。联想在供应链管理的创新,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只是这个部分过于内部,并不为人所共知。无论是企业级还是智能手机,任何一个有大追求的企业,都会面临全球市场和供应链创新的难题,这种困难有时候要比产品创新更难。而商业模式一直是联想的秘密武器。

最后,总结来看。联想的路是自己选的,联想式的创新也必然有联想的独特性。在喧嚣的互联网时代,任何一个创新的输赢,绝不仅看眼前,在长跑中胜出的创新,才能称之为大创新。这才是联想的创新。

更多内容请关注公众号:科技正能量(pp_tech)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