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独自下场

她不是独自上场而来,她却是独自下场而去。下场的方式与时机,有着浓厚的“娜姐风格”。严重的伤势,手术之后只能行走,不可能进行训练,陈年顽疾,让她已经没办法在运动高龄承担WTA年复一年全球飞行的竞技挑战。

她是双鱼座生人。她和媒体关系非常复杂,尤其国内媒体,大部分时间紧张。可是当媒体记者和她接触时,涉及到的话题,不是“心态”、“状态”等等,而是关于星座性格,李娜可能就不是那个满身都竖着刺针的刺猬了。

她是一个标准的双鱼座,自己都承认有着强烈双重性格。她的成绩和才华,与她在媒体面前多次表现出来的冷面和蛮横,是双鱼的体现。然而她内心非常细密,对于身边亲近之人,十分关注。她的直言不讳,乃至又是横冲直撞的为人为语,只是被放大的一面,另一面的她,敏感而多情,充满爱心。

各种性格比较和分析,总要寻找到一条平衡之道。人生的历程,在积淀磨砺和辉煌荣耀之后,还是要走到一个自心安定的平衡境界。二十四年的网球生涯,并没有带给李娜稳定的平衡期,她甚至一直在挣扎,竖起的每一根刺针,看似强悍张扬,实际却是在保护着内心柔弱敏感的地方。

铅华洗尽之后,真正能归于平淡,其实没有几个人能做到。退出舞台的巨星魁斗,后半生孤愤者比比皆是。然而李娜能够做到,和同时代的巨星对比,她并没有将道与义作为自己的束缚,她不止一次道出自己内心真言,那就是回归平淡,相夫教子,做一个朴实的人。

“如果在退役那两年就生孩子,该多好,现在孩子都该七岁了……”这是李娜一次采访当中,自然流露出的话语。这是她真实的生活规划。退役的她,不会放下球拍,会开设网球学校,会继续做她感兴趣的事。她留下的巨大空白,不论作为一个转型期的运动偶像,还是推动网球运动在中国取得历史突破的体育明星,都看不到有人及时填补的可能。

在两座大满贯的网球成就,无数逸闻趣事中,李娜的职业生涯还留下了什么?

天生反骨?

李娜的生平讲述,或许要从她退役之后再复出说起。完成了全运会任务,也充斥了太多和运动队、体育局等体制的冲突,李娜去读了两年书,随后再度复出。理论上,复出的她是没有WTA排名的职业球员,又还没有被重召进入国家队,所以在复出之后赚取排名积分的一次决赛中,输给郑洁,李娜的评语,暗含着如果她是国家队选手,这决赛她就不会输的意思。

体制内的人,对这种话语是十分忌讳的,哪怕真实。体制的存在,就因为体制内有一整套完整成熟的语言,大家在心领神会中,用这套陈词滥调的语言来交流和交易。李娜一度消失了,消失的原因,和她此前跟体制的各种冲突有关,例如训练过程中的恋爱问题,例如超大训练量导致生理不谐,例如教练“从来只有批评、没有鼓励”等等。重出江湖的李娜,还没打出名头,就以自己的体验来指斥体制的弊端,她触及的是一种约定俗成、口授心传的集体语境,引申开去,她甚至会触犯到很多体制中人的利益。

这样的人,体制不会喜欢。体制不喜欢的人,更不会拥抱体制。性格矛盾,一早就有,此后的摩擦和润滑,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折腾。

幸亏中国网球人才匮乏,也幸亏在网球之道追求上,李娜的韧劲和坚持,没有双面性。她一步一个脚印的上升,一年内打进WTA前50位,这样的人才,不可能被忽视。中国网球到现在为止也没有真正实现和国际接轨,但是在竞技层面上,ATP和WTA在国际竞技舞台上的统治,让成绩的话语主导性无比强大。所以在体制人眼中,天生反骨的李娜,有着体制无法遏制的大杀器。

李娜和同时代的姚明刘翔林丹,乃至更年少一点的孙杨一样,都成长于体制中。没有体制的呵护,她不可能得到公派去美国尼克·波利泰尼网球学校训练的机会。只是一个个性鲜明的八零后双鱼座,从来没有真正理解,体制的存在,功利目标是至高无上的,个体和个性,在这种集体无与伦比的思维中,必须时刻让路。

李娜没有退让,哪怕后来名扬天下,她出版的自传,都名叫《独自上场》。事实上,从年幼时拿起网球拍,直到十余年后真正单飞,这之间她都不是独自上场。只是体制关心的,无非成绩,成绩能够在体制内转化成政绩。李娜需要的,不仅是能换取成绩的条件,还需要对她以及她同伴们,人性化的关怀。她的前辈们,或许被洗脑彻底,或许做到了隐忍不发,八零后的双鱼座,却有着不平则鸣的勇气。

媒体是与非

要在公共场合激怒李娜,对于一些资深媒体人来说,恐怕根本不是难事。

几年前有网球同行间,出现过一个恶作剧的“激怒李娜十大提问”,问题都是关于她的“心理”、年龄、退役、技术转型等等。双鱼座的李娜,性格当中有着过于强烈的完美主义倾向,这种性格特征,在她早期的网球风格中,都能找到清晰痕迹。

2008年奥运会前,《泰晤士报》的西蒙·巴恩斯和我聊天,说起李娜,他的评语是:“我感觉李娜的打法,有着极强的侵略性和杀伤力,但就像那种重型大炮轰击一样,这样的力量和侵略性,后坐力只怕也会很大……”

职业运动员,尤其能进入到WTA前百名的选手,都是万里挑一的个体。这万里挑一的过程,真的就是从低幼年龄开始,一步步从人群当中厮杀出来。竞争之残酷,对各自性格又是一重磨砺。胜骄败馁,是真实性情。输球之后的李娜,碰上各种“心态”“责任”乃至举国大义的提问,恼羞成怒是常事。

恼羞成怒多了,媒体更容易把握住她的情绪曲线。一位资深媒体人士,多次在李娜赛后发布会上,提问总会围绕这样的话题,我当时就觉得这样的媒体人,有些居心不良。故事的发展,果然就出现了“为谁打球”、“为什么不感谢党国天下”、“为什么不承担责任”的各种纠纷。

或许从媒体报道的角度看,这样抓住被采访者情绪弱点,设置陷阱、请君入瓮,能够生产出及时见效的热点新闻故事,能帮助自己以及效力的媒体,实现业绩上的提升。类似的采访尝试,屡试不爽,李娜哪怕知道有圈套,还是次次一头扎了进去,因为她从小在体制内的成长,只是因为天赋而被装进一个能制造成绩的模子里,如何应对媒体、如何应对复杂的公共关系,她接受的网球培训,包括她研读过的新闻传播,根本没有让她做好充分准备。

刺刀见红的时候,少了后天通过教育积累而形成的智慧,她就只会按照本能进行应答。一如网球场上,打到最艰难的时候,李娜肯定还会选择进攻。媒体阵上,遭遇问题陷阱,她同样是本能地以攻代守。

天生反骨和“独自上场”,几乎都是在这种和媒体交锋的是与非诞生后出现的。可李娜根本没有这些交锋是非中,被扭曲的那么复杂。说李娜“发飙”为常事,但“发飙”的李娜,更是一个输球之后不爽、还要面对你们媒体这些荒唐不专业提问的恼怒女生。

她严重缺乏媒体和公关培训。接受政府重奖时的冷面,暴露了李娜受情绪影响的愚蠢。天赋和勤奋,使她成为了一个不世出的伟大冠军,一个真正开启中国网球大门的先行者,但她远不是一个完美的运动偶像。她没有学会分场合分时机、进行合理表述的技巧。然而没有这些技巧的李娜,反倒是一个真实感人的李娜,一个比姚明刘翔林丹更加亲民更加真实的“娜姐”。

独自下场

她不是独自上场而来,她却是独自下场而去。

下场的方式与时机,有着浓厚的“娜姐风格”。严重的伤势,手术之后只能行走,不可能进行训练,陈年顽疾,让她已经没办法在运动高龄承担WTA年复一年全球飞行的竞技挑战。退役声明的时间,就发生在她家乡武汉公开赛和中国公开赛之前。哪怕她退役声明和发布会召开后,北京二环的中网宣传画上,还有着李娜的形象。这说明李娜决定退役,没有太多和各方各面的商量探讨。

这是一个独自决定的结果。干脆利落,该退役了就退役。

还会有很多好事者,从商业、竞技等等层面,去分析李娜退役的影响。这些因素,年赞助收入最高接近3亿左右的李娜,不可能不和她的团队商议。不过在温网之后,李娜和教练卡洛斯分手,从公众视线消失,就是在做这个艰苦决定。她的规划就是回归家庭,相夫教子。退役发布会上,她会自己调笑为“李校长”,网球学校是她和这项运动的关联,但她可能会退得更深。

美国《时代周刊》将李娜描述为一个“体制的不同政见者”,这是美国式政治正确的简单归纳。李娜从来都没有那么复杂,可她制造了很多复杂的、让体制都不知道如何回应的话题。她的抱怨和“发飙”,并不是为了反抗而反抗,这当中有情绪的宣泄、有实际的不满,也有着太多缺乏媒体公关培训的率性表达。

而她留下的空白,恐怕永远不可能被填补,因为这个世界上真性情,并且能够表达自我真性情的巨星,已经越来越少。商业化的诉求、政治化的约束,让媒体公关培训、公众表达能力,会加速进入到“从娃娃抓起”的深度,见人说人话、遇鬼道鬼语,表面上的优质偶像只会越来越多,站在舞台赛场上,哪怕只为胜利而来,却还要感谢一切包括感谢对手。

李娜从来不是这样,但愿她永远都不是这样。独自下场,完美收宫。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