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秋裤的思考

把秋裤说成“国粹”,肯定会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秋裤毕竟不是青花瓷、端砚、明式家具,也不是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它廉价、寒碜,难登大雅之堂,连唐服、丝绸被面都不如。可另一方面,它绝对是一件“中特主义”的

周海滨|文

明代,这是一座雷祖观。老人们说,更早的时候这里雷台,是古人们祭祀雷神的地方。千年以来,没有人知道,在它的下方有一群呼之欲出的铜奔马。

直到有一天,村里第十三小队的社员用锄头刨到了坚硬的砖头,一堵青砖墙的墓室显现了出来。

这是1969年,挖坟掘墓的事传到了武威县文物局,由此发现了一座古墓。墓室地上摆着铜车马仪仗俑阵、棺木和侧室内地上的铜钱。这是一座大型砖室墓,分前、中、后三室,前室附有左右耳室,中室附右耳室。

即使此墓被历年盗毁多次,但在它的最后一次发掘中,在长度不足20米的墓穴中还是挖掘出了大量珍贵文物——金、银、铜、铁、玉、骨、石、陶器等陪葬品两百余件。文物部门经清点和跟进发掘,共出土文物231件,其中铜车马仪仗俑为考古发掘中所罕见,包括那件方阵前面的铜奔马,也就是后来的“马踏飞燕”。

铜奔马刚刚出土时并未受到足够多的重视。

1971年9月,郭沫若改变了它的命运。时任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郭沫若陪同柬埔寨王国民族团结政府宾努首相率领的代表团访问甘肃。

当郭沫若看到了这组铜车马仪仗队,特别是在队伍最前面身长45厘米、高为34.5厘米的领头马时,他眼前突然一亮,并叫工作人员拿出来让他端详。郭沫若认为这匹铜奔马的考古和艺术价值非同小可,并将其命名为“马踏飞燕”。郭沫若还曾泼墨写下“四海盛赞铜奔马,人人争说金缕衣”的诗句。

在郭沫若的推荐下,正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的“出土文物展览”如获至宝,这组文物随之展出。不久,郭沫若又向周恩来提及铜奔马和雷台汉墓。此后,铜奔马和车马组在国内外名声大噪。

郭沫若也将之命名为“马踏飞燕”,有人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铜马俑所附飞鸟,从造型看不像是燕子,而是龙雀,因此认为应该是“马踏龙雀”或“马超龙雀”。

还有人认为,龙雀是风神,即飞廉,这种神鸟,岂能是奔马所踏之物?因此,这具铜马俑就是“天马”。

郭沫若当时为什么认定那是“飞燕”?因为,郭沫若当时联想到了李白《天马歌》中的“回头笑紫燕”,而想到了疾驰如燕的骏马。紫燕即古时家马。汉文帝有良马九匹,其一名为紫燕骝。南朝梁简文帝也说过:“紫燕跃武,赤兔越空。”

古人喜欢将奔跑急速的马喻为燕。然而,马蹄下的鸟尾呈楔形,而家燕的尾羽是典型的叉形,并且是深叉形,如“燕尾服”的尾部。但是,家燕虽然在飞行中看上去比麻雀、喜鹊、乌鸦之类常见鸟类的速度快,但它的最高时速只有75千米,家马奔跑的最高时速通常可达90千米。从速度上看,“马踏家燕”是完全可能的,但尾部特征不符。

《知识就是力量》曾刊文考证说,游隼自古就被人们熟知,它最为常见、飞行又快、体型也最符合“马踏飞燕”标准。古人爱隼,或称猎鹰,特别是驯化猎隼、游隼、燕隼等鸟类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即使到了当代,仍然有像王世襄先生这样的“大玩家”,善于驾驭隼、鹞、鹰、雕等猛禽。汉代也是一个极为尊崇野生动物的年代,那时候的人们对隼、雕等猛禽,褐马鸡等勇猛的雉鸡,以及各种各样的战马、骏马喜爱倍加。从遗留下来的大量文物、文献都可佐证。这就说明,从形态特征和速度标准,乃至文化含义上最与“飞燕”相符的鸟类就是隼。

尽管最后被确定的正名为“马超龙雀”,但是“马踏飞燕”的名字却更加富有亲切感和浪漫气息。因此“马踏飞燕”这一名字在民间沿用更多。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