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自己写一份悼词吧

向死而生,无可逃避,我们应该有勇气跳出忌讳,提前为自己备上一份严肃的生命礼物。

文/廖保平

清明节是一个面对死亡的节日。当我们在扫墓、祭奠时,要面对跟我们有亲密关系的逝者,我们与逝者之间之所以不能再次对话,是因为彼此之隔着死亡。

死亡是每个人最终的归宿,它是我们人生的终点。从出生到死亡,是完整的一生,因此,死亡是我们人生的一部分,很重要的一部分,如果说我们无法规划出生,我们应该能够规划死亡。

规划死亡并不是说选择跳楼还是跳江,而是说,在“人固有一死”的前提下,可以让自己以什么方式来面对死亡,比如说生前就可以规划好,需不需要捐献遗体;需不需要开追悼会;个人的财产如何分配给子女;骨灰是撒到江里还是埋在地下;要不要以给自己写一个悼词……等等。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来者负责,让自己死得不那么凌乱,做到善始善终,甚至给死亡一点美感。

需不需要捐献遗体;需不需要开追悼会;个人的财产如何分配给子女;骨灰是撒到江里还是埋在地下……等等,很多人都能在遗嘱中交待,唯独悼词这事似乎很少有人主动给自己写。

我记得前些年,著名书法大师启功生前在66岁时,给自己撰写过《墓志铭》,也是生前就给自己下结论,一时传为美谈:

“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

但自己给自己写悼词的毕竟少见。我们不习惯自己给自己写悼词,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受孔子影响,开口“未知生,焉知死?”避谈人生终极。西方哲学家海德格尔却说“未知死,焉知生?”喜欢追寻生命终极意义,并以此为世俗生活找到价值和出路。所以,中国人不谈或是惧谈死后的问题,在民间甚至视为不祥之言。

只是,向死而生,无可逃避,我们应该有勇气跳出忌讳,提前为自己备上一份严肃的生命礼物。

没有什么比直面生死更深刻,给自己写一份悼词,就是一次人生省思、哲学之旅。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弄明白这个问题,人生的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就算不能参透悟道,甚至不需要找到任何答案,也能让自己非常真实地面对心灵,给自己片刻的宁静。在这个焦虑郁闷,匆忙得连回头看一看的时间都没有的时代,不失为一次难得的洗礼。

再有一个原因,就是古人将悼词视为对一个人一生的评价,而这种评价往往不是由自己来做,似乎也不好意思自己来做,非常谦虚,而是人死之后,由后人、尤其是由“权威机构”来评价,叫“盖棺定价”。因此,即便帝王,也很少有生前给自己写一个悼词,或是对自己一生进行评价的,也要由后人来评价,给个或好或坏的“谥号”。谥号虽然简单,却是对帝王的终极评价。

问题是,倘若悼词的作用是评价,那么,每个人都有权评价自己,而不是只任由人他评说,很多时候,别人对自己的了解不如自己了解自己。自己评价自己只能在生前做。

人生看似漫长几十年,可是如果放在历史的长河里,则似白驹过隙,几十年时间可以浓缩成一天。如果明天就要离去,今天给自己写一份悼词,回顾我这一辈子做了什么,有什么功过得失,如何身转腾挪,经历了怎么的荣光与苦难……在临行前总结反思一下,纵是有点自怜自爱,不能完全客观,也应该会或多或少“人之将逝,其言也善”吧。而且这种评价也是别人了解自己的一个窗口。

一般而言,悼词是他人操作,第三人称,内容大讲其业绩,大颂其功劳,很少讲逝者的劣迹与污点。这样的悼词太多溢美之词,反而不真实。尤其是现在一些悼词都是逝者单位的人捉刀,作者无非拼凑一篇毫无个性的“套瓷”,就是请了名家来写,也难免因不了解情况而走调。

作家毛志成讲,他曾经“有偿”为一个领导写悼词,秘书送来一大摞材料,他一读,以为死者生前德绩、政绩都感人至深,答应了,可是葬礼上人们的哭声一片与葬礼结束后人们的一派欢腾,让他怀疑那份悼词的内容是否真实、评价是否公正。

其实,只有真正懂得逝者的人,且思想文笔俱佳者,才能写出情真意切、悲天悯人的悼词,比如雨果写的《巴尔扎克葬词》,恩格斯写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都是经典的悼词,也是经典的思想文学作品,这样的作品可遇不可求。

对于年轻人,写一份悼词并不能代表最终的结论,人生之路还长,人生观、世界观还在不断演进,变数太多,一个英雄后来可能变成一个狗熊。但不论如何,每一个阶段都有每一个阶段的意义,阶段性的人生悼词不是结束,而是开始,“盖棺定论”与其说是一种评价,不如说是一种自我要求,是对今后道路的指明,人生航向的校正。又或者说,人生就是在不断地写一篇像样的悼词,以期获得应有的赞扬。

每个人都是历史的主体,每个人的悼词的集合就是时代完整的映象。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人的自传,就像是一份个人的“悼词”,人们喜欢阅读自传,除了从个人的奋斗历程中吸取有益的人生方法和精神力量,更可以从中管窥时代社会之一斑。而且越是私人化的历史,往往越接近真实的历史,说实话,我很期待这样的历史记录方式。

给自己写一份悼词吧,给自己提一点要求,让负责任地活着,就是为自己建造精神的底座,可以安放理想的雕像。

PS:即便不方便或是没有能力给自己写份悼词,像启功先生那样,给自己写个墓志铭也很有意思,我在豆瓣上看到有网友讨论给自己写一个墓志铭,看到各种奇葩,不妨摘录一些,以飨读者:

他走了,从此世间没有“贱人”

一生奔波,终在此休。

别看了,你也有今天。

终于等到这一天了,但愿能见道我想见的人。

曾经认真地活过。

一缺三,我等你。

下辈子我不来地球了。

终于没人催我起床了。

我晚上回来找你们聊。

要么永不休息,要么永远休息。

多烧点钱来。烧点钱来。

……

本文拒绝无偿转载。欢迎到我的自媒体“卖思想”瞧瞧:http://163.fm/aXmalGy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