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石滩车展、田纳西舞曲和大众T1

这几天汽车圈最关心的大事,无疑就是北京车展了。其实车展年年有,今年么主要是关心关心全球首发的118辆车长什么样,顺便再看看又有哪些陌生嫩模出道——凹凸先森曾在去年采访过一个1992年生的前车模,肤白

这几天汽车圈最关心的大事,无疑就是北京车展了。其实车展年年有,今年么主要是关心关心全球首发的118辆车长什么样,顺便再看看又有哪些陌生嫩模出道——凹凸先森曾在去年采访过一个1992年生的前车模,肤白貌美大长腿。她感叹自己已是明日黄花:“现在厂商和经纪公司都要96年以后的妹妹!我老了!”真是一口老血喷撒于黄土地。

言归正传,其实在车展走马观花后,总是啥也没记住,反倒是现场的奇葩轶事让人至今历历在目,比如那位在北京车展成名的干露露。

大家不要被有些假卫道士误导了,觉得“露奶”是中国独有的车展陋习——根据谷歌的可靠翻墙图源,很多国外大车展也是肉弹连连!比如世界三大顶级改装车展之一的德国埃森车展,记得就在前几年,车模们一水儿的只在敏感部位贴上代言品牌Logo。全这样也没啥可看了,人们反而无视肉联厂展销会而专心看车了!

其实,今年的北京车展上再来什么肉弹会、打折促销会或是砸场投诉会,都是洒洒水!真正恐怖的应该是都敏俊兮见面会,千万别引发什么建筑垮塌事故!呸呸呸!上帝保佑,阿弥陀佛!坦白说,像德国法兰克福、法国巴黎或美国圆石滩那样真正展现高大上的车展,无论是空间还是时间,都离天朝的普罗大众远了那么一丁点儿。而相比那些老资格的欧洲车展,上世纪50年代诞生的美国圆石滩车展,似乎更能给天朝人民带来某些启发。

圆石滩,最早为世人所知的并不是车展,而是高尔夫球场——它们就如同一对多金的忘年好基友,在大洋彼岸闪着美钞特有的绿色光晕(后者早在1919年就开业了,迅速受到赞助商和高尔夫球员的喜爱,成为世界著名高尔夫赛事最爱光顾的场地之一)。

1950年,加州圆石滩汽车公路赛开幕。作为公路赛的附属,圆石滩车展悄然诞生——它其实更像沙龙,一塌刮子只有30辆车,还被细致地划分成了一战前、一战后及概念车三类。谁承想,鸠占鹊巢,沙龙取得空前瞩目,尤其是那些老古董们,明显比赛车更吸引美国佬。

于是小车展被延续下来。公路赛则在7年后,随着一名车手的丧命而正式停摆。第二届车展在1951年5月举办。几十年来,除了1960年因天气恶劣被迫取消,一直都顺顺当当地显摆着,有增无减。

由于有资格受邀来圆石滩的,全是价值连城的古董车或概念车。车展还获得了“全球最豪华汽车展”称号,尤其是古董车竞赛单元——主办方如同灭绝师太般对车型要求严酷。如果你一不当心得到一辆神车,又一不小心填了圆石滩古董车竞赛的申请表,再一不小心通过了审核,也不要高兴太早!为了保证每次都有新行头翻,之后10年里,你的车就不能再参展了。

虽然门槛那么高,每年依旧有100多辆绝世老车,傲娇驰骋于圆石滩高尔夫球场的第18号球道上!而车展也秉承着“决不委屈任何一款老车,决不得罪任何一个土豪”的原则,每年都颁发各种奖,以显示其雨露均分的派头——评委们先根据参展车的修复程度、安全可靠性、设计和造型等进行首轮筛选,再按品牌、车型、制造商、原产国或生产时期等进行分类(比如皇家汽车、德国摩托车、一战前汽车、敞开式车轮赛车和欧洲经典车等),选出每类车型里最优秀的一辆。最后,通过现场观众投票等方式,评出冠军“最佳巡展奖”及一、二、三等奖。

与其说圆石滩车展是一场车展,不如说是一场展示经典古董车为主的大派对。同时,还伴随着一系列拍卖、巡游和比赛等附加土豪活动。聚会的大部分所得都将用于慈善事业,这就是它与普通车展的最大区别——个人觉得,如果每年10月的中国老式汽车巡游能坚持下去,再多一些曾大红大紫,如今却消失的天朝经典车,比如北京吉普、第七代皇冠、波罗乃兹、老切诺基和标致505……最后是上海SH760和红旗CA700压阵,应该很带感!

当美国人开始拼命脱去“土豪金”的帽子,削尖脑袋想成为欧洲人眼中的真正贵族——比如拥有一辆豪华古董车时,饱受二战摧残的欧洲人,却开始研究如何省着点花。

1947年4月,荷兰商人Ben Pon在西德Minden谈生意时“微服私访”了一记,巧不巧看到大众车厂内的运输平板车,顿时来了灵感,在笔记本上绘制了一辆椭圆形运输车。估计当时的Ben桑有好几天没吃着面包了,所以这辆车横竖看起来就是一块安了四个轮子的大面包。驾驶室位于前轮上方,中部巨大的空间专供装载,引擎及传动设备被放置到了最后方。Ben Pon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郑重地将草稿投入厂长意见箱——其实是逮着一个看似空闲的工人,把草图交给了他。

1年后,Ben 桑居然收到了大众回信,时任大众CEO的汉兹·诺特霍夫和技术部经理阿尔弗雷德·哈埃斯内尔,对这块大面包极有兴趣,表示已进入研发阶段,还选择甲壳虫为基础平台研发。

1950年,“面包车”正式下线量产。确切来说,它的大名是Transporter或者Microbus。因为厂内序号排列是Type 1,也就是T1,而大家明显更喜欢这个充满极简主义风的乳名。于是T1代替Transporter和Microbus,成为全世界皆知的名字。

大众面包车从面世之日起,就是一个经典,更是欧洲人最为熟悉的家庭用车,甚至填补了世界汽车工业的一项空白——什么金杯啊,依维柯啊,五菱之光的祖师爷就此华丽登场。

T1的外观充满了“圆”这一元素,也就是所谓“圆环套圆环”的设计——从整个车身到大灯、转向灯到双色涂装的VW LOGO,实在太萌了!要知道那会儿二战刚结束,普通平民百姓的小心脏还非常脆弱。突然出现这么一款极具疗伤效果的天然呆大车。对于战后的欧洲家庭而言,真真是极好的!

其实,大众面包车能如此红,还因为其改造潜力X无限大,几乎可以变成任何一种工具车型,比如贩售车、物流车、大篷车、房车,甚至是移动会议室……实在是“更多选择更多欢乐,就在大众T1”!由于其吃苦耐劳、任操任怨的精神,德国人都昵称它为“小牛”(Bulli)。

1951年,大众还推出了一款花名叫“桑巴”的NEW TYPE,装备有可向后折叠的防水布车顶。打开车顶就成为一辆巨大的敞篷面包车,沐浴在阳光下的旅程,是多么拉风浪漫。

第一批上市的T1重达750公斤,却采用甲壳虫的动力系统——1.2L后置式风冷发动机,功率仅有区区19千瓦,要想跑得很快显然不可能。此外暖气供应量十分有限,还好大部分人都喜欢开着它去地中海度假,那儿的温暖天气恰巧掩盖了这一不足;不过……这19千瓦的功率么,实在有些蛋疼!即使大众花了近十年时间,将其提高到25千瓦,但它依旧不给力,路上被菲亚特500或是MINI轻松超过是家常便饭。

对于T1的车主,这辆车绝不愧对“小牛”这一绰号,比满街跑的比亚乔踏板车倔多了!尤其大风天,必须和它斗智斗勇——高车身和脆弱悬架随时让车轮偏离正常行驶轨迹。另外,转向柱就设在驾驶者的两腿之间,不仅上下车不方便,长此以往还忒影响坐姿,成为标准“田鸡后腿”。男人也就算了,如果是菇凉……实在是太不淑女了!

不过, T1无疑是成功的!尤其在它的家乡德国,一度出现供不应求的景象——当年的德国大众忒实诚,和天朝的白色儿途观真不一样!它带给欧美人民的,不仅仅是便宜实用的新车型和快乐的地中海生活,带来的“平民消费”理念更开启了20世纪中后叶的新汽车文化。

十几年后,美国东南部田纳西州的嬉皮士们,开着父辈留下来的T1横跨美国,只为驶往西海岸的旧金山度过“爱之夏”。旅途中陪伴他们的,除了混合着大麻香和臭汗味的诡异空气外,还有车载收音机里的猫王和披头士。不过他们最期待听到的,是传唱近20年的经典《田纳西舞曲》。演唱者是一位来自俄克拉马州的女低音,1980年入选名人堂的帕蒂·佩姬。

帕蒂是二十世纪中期的女神级歌星,其唱片总销量超过1亿张。最闻名遐迩的那首,就是1950年爆红的《田纳西舞曲》,曾在billboard榜上停留长达30周。当初这首歌只是帕蒂的圣诞专辑的“B面彩蛋”——那时的磁带只录A面。和上世纪90年代天朝红极一时的9.80元人民币港台歌星专辑很不同。若不是帕蒂·佩姬的一再坚持,甚至连磁带都上不去。水星公司认为是大明星的偶尔任性,也就随她去吧,感觉根本没人会把磁带翻到B面……结果那首圣诞歌曲早被人遗忘在犄角旮旯里,《田纳西舞曲》却红了。

这首华尔兹听起来非常优雅婉转,歌词更是如今最夯的狗血爱情悲剧:“单纯女汉纸是如何被绿茶好闺蜜骗走渣男的。”帕蒂·佩姬的女低音幽怨感伤,将傻妞那种表面大方,内心懊悔到撕烂小手绢的矛盾戏演绎得入木三分。由于这首歌实在太过成功,以至于成为了田纳西州州歌——怎么听着觉得别扭啊!

帕蒂很早就开始了歌唱生涯,第一份职业是在地方无线电台唱歌。1946年被杰克·雷尔,也就是她后来的经纪人挖掘,并和水星唱片公司签约,开始在芝加哥的大型俱乐部崭露头角。

1947年,帕蒂·佩姬决定录制自己的第一首单曲。不过由于她的声音还不为大众所熟悉,水星不愿冒险,因此要求她承担所有费用……吐槽一句,那么没眼力劲儿,难怪10年后被环球吞并!好吧,帕蒂只能变身女超人,一人身兼多职:既担任主唱亦为自己和声,“佩姬四重唱”就此诞生。

《坦承》成功了,也让水星公司挖到一个新宝。他们要求帕蒂在下一支单曲《睡梦中睁大双眼》中把“佩姬四重唱”推向极致。于是,音乐标签上赫然出现:“和音:帕蒂·佩姬、帕蒂·佩姬、帕蒂·佩姬、帕蒂·佩姬。”

不出所料,神曲《睡梦中睁大双眼》达到销售百万张的成绩。《田纳西舞曲》使帕蒂·佩姬成为当时最闪耀的歌者。她的歌声,通过无线电、黑胶碟、磁带和车载收音机等各种载体传遍欧美大陆,成为人人哼唱的美国好声音。对了,她还是第一个在美国三大电视台拥有自己节目的歌手。

就在帕蒂红透半个地球的1950年,美国无线电公司制成三色电视显像管。公司主席戴维·萨尔诺夫向大众展示这一改变未来的快乐之源时,还得意地向世界宣布:“我们已踏上电视新纪元的门槛——彩色电视时代”。

屈指算来,从1880年法国人的“图像分解和再现”实验成功,到1904年最早的电视技术诞生,再到1925年苏格兰的贝尔德制造了第一台电视机,人类用了45年时间。而从黑白世界到彩色生活,只用了25年光景:1928年,纽约31家广播电台进行了30分钟的电视广播试验,成为社会公共电视艺术的问世之作。1936年,英国开始播送当时最清晰的电视节目。3年后,固定电视节目在美国诞生。人类从此和这只潘多拉魔盒产生相爱相杀的复杂关系。

其实早在1938年,德国就有人提出三枪三色显像管的设想。12年后,美国无线电公司将这一设想变为现实,且无需更换原来的电视机。因为他们研制的彩色显像管与黑白电视传播设备一致,观众可省了好大一笔银子——这似乎比活雷锋还活雷锋。事实呢,天朝有句俗语叫“无利不起早”,美国佬也一样!他们这一高调举动,就是为了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干一仗——后者正使用机械扫描盘产生彩色图像。结果显而易见,哥伦比亚被KO得体无完肤,他的彩色电视系统明显逼着观众烧钱!

1950年代,圆石滩车展正式开启了美式高大上范儿,巴黎车展仍然延续着欧式高精尖风。世界人民虽然心向往之,但自己个儿还得踏踏实实过日子。其实“平民消费”挺好!它所开启的新兴文化,改变了无数家庭的休闲娱乐方式——从大众T1到公路旅行,从车载收音机到流行歌手,从彩色电视再到固定电视节目……总有一款甚至数款适合你,影响你甚至主宰你。于是乎,百姓们发现,其实没啥钱,日子也能过得如此充(懒)实(散)。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