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何以纯粹

纯粹的爱情,就在那儿,你只要你足够用心,足够勇敢,足够担当。。。

爱情何以证明?何以纯粹?

纯粹的爱情经典,都是悲剧之后的故事:

古代,往往是恋人相恋,但遭遇社会阻力,突破不了阻力,为爱殉情。梁山伯与祝英台,因为马家势大祝家屈服,祝英台不得不嫁给马家,梁山伯郁闷而死,最后两人花蝶成仙。丽江云杉林里纳西族青年男女可以自由恋爱,但不可以自由结婚。很多青年男女屈服了,但还有一些选择上山自焚殉情。外在的社会压力,证明了青年男女爱情的纯真。

现在,青年男女自由恋爱,虽然有父母反对,自己也可以自由结婚。现在的梁山伯与祝英台,马家势再大,也可以自由结婚。现在的纳西族青年男女父母再有权威,也不再干预他们自由结婚。但是,纯粹的爱情在哪里呢?电影《爱情故事》,给我们展现的是一个男孩爱上了一个女生,但是女生得了白血病。电影《人鬼情未了》,给我们展示了一对男女相爱,但男孩遇到歹徒抢劫被枪击而离开人世。疾病和歹徒的罪行,见证了自由时代青年男女爱情的纯粹。

但是,如果没有外在的阻力,又没有得病,更没有遇到劫难,这样的人何以证明自己的爱,或者说爱情何以纯粹?这些爱情经典,没有告诉我们,男女主人公为何相爱。

你为什么爱他?是因为他是高富帅?是因为他家庭背景显赫?是因为他是成功人士?是因为他品德高尚?或者是因为他和你很相像?这些都是外在的,不能代表你的真爱,因为这些东西谁都喜欢,而喜欢这些东西,并不能证明你爱他。但是如果反其道而行之,你爱他,因为他是屌丝?因为他是不成功人士?出身贫穷?因为他没有品德?作为一个正常的人,会把你的话当作鬼话,因为这显然是非理性的思维,没人喜欢贫穷,没人喜欢失败,没人喜欢缺德。

但是,有没有超越地位、超越财富、超越长相、超越成功和失败等一切外在东西的纯粹的爱?文学家认为显然是存在的。但它不是理性选择产生的。一个女知青,到乡下,爱上了一个英俊的男生。后来有回城的机会,她选择回城,而不是选择和相爱的人结婚。城里她有了婚姻,却感觉没有爱情。她有了自己的孩子,却依然爱着那个乡下的英俊男生。年纪大了,退休了,她毅然回到乡下,找到了那个英俊男生,但他已经因脑血栓而丧失了部分行动能力,他身边有好几个孩子在忙前忙后照料他。她见到了后,二话不说,给他喂饭擦嘴。然后她又回到了城市。她把她写成小说,摆在地上卖。我见到了买了一本,她说要告诉年轻人,要勇敢地选择爱情。显然,爱情不是选择的,她是注定的。选择的依然是选择,而不是纯粹的爱情。注定的爱,才是纯粹的。

但是纯粹的爱是注定的吗?是得到的吗?在一个不变的社会里,也许是注定的,因为人的生活是恒动不变的。但在一个多变的、多身份的现代社会里,每个人都不会有永恒的人生,自然也不会有注定不变的爱情。

所以,电影中的爱情也发生了变化,人们开始刹那的爱情。《廊桥遗梦》,女主人爱上了来给廊桥拍照的摄影师,美好的性爱,但最终选择为了家庭放弃了爱情。爱情是美好的,是纯粹的,但依然是可以选择放弃的。放弃的爱,不一定比得到的爱,不纯粹,她依然是纯粹的爱情。当然,如果主人公毅然决然离开家庭,也没有人说他们的爱,不够纯粹。一个朋友,在QQ上认识一个女生,相聊甚欢。感觉爱上了,放弃了现在的女朋友,坐火车奔袭两千里,直接要求女生跟他走。女生也毅然决然地离开现任男朋友,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爱情。他们结婚了,大家都称奇。

古典的爱,人们刻意回避性。现代的爱,却突出性,因性爱而爱,也是纯粹的爱。《查泰来夫人夫人的情人》是因性而爱的先驱。

但是,因性而爱,总是缺乏道德上的纯粹性。现代文学家开始超越两性的性爱,转而探索同性的爱。断背山的爱,女同的爱,是超越性的纯粹之爱,而且在现代社会的遭遇和以性爱在古代社会的遭遇类似,也可以在负面中见证爱的纯粹。

但是,人类注定要在困境中见证纯粹的爱吗?其实未必。因为爱情是主观的,是个人的,未必一定要可歌可泣。自由的平凡的爱情,是宽容的,不排斥的,也是非强制的,不需要牺牲的。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希望通过枷锁来见证自由的人,也会用枷锁来见证纯粹的爱情。但不在枷锁中的人,或者无视枷锁的人,同样可以从内心见证纯粹的爱情。

所以,爱情作家关注爱情如何挣脱枷锁来让爱情纯粹化,但现实的人应该关注如何给爱情解除枷锁。只要解除了枷锁,有时候解除不了,就无视他,爱情就在那儿。

是的,纯粹的爱情,就在那儿,你只要你足够用心,足够勇敢,足够担当。。。

热门文章HOT NEWS